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國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可惜卻被皇帝冤殺

帝國危難之際,他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可惜卻被皇帝冤殺

記得小學時,曾讀過一首詩,當時並不明白其中之深意,也不理解作者之品德究竟有多高尚。直到略看中華書局點校本的《明史》後,才知道,他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是世人的楷模!

石灰吟

作者: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只要讀過明史的朋友,相信對於謙這位大英雄是十分熟悉的,他既是拯救明朝社稷的功臣,亦是政治鬥爭下含冤而死的忠臣。可是,今天居然有很多網友在懷疑于謙之人品,說他故意製造土木堡之變,然後引瓦剌大軍入寇,自己再將其擊敗,以此讓文官集團上台!對此,「縱橫國史」持否定態度,並從事實出發,肯定於謙對大明江山社稷之再造功勞!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御駕親征瓦剌,由於兵權盡在王振手中,有才幹之將領無法統御軍隊,以致行軍路線多變,士兵疲憊不堪,最終在土木堡鎮遭到瓦剌軍圍殲,這便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此次事變對大明來說,可謂是致命一擊,差點走到亡國邊緣。

其一、二十萬精銳損失殆盡,京師僅剩老弱殘兵。土木堡之變中,皇帝所帶去的二十萬精銳之師幾乎是成建制的被消滅,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京師「三大營」,而留守京畿地區的均為老弱病殘之眾,不出意外,瓦剌軍一到,必然會被擊潰!

其二、高層文武精英悉數陣亡,元氣大傷。朱祁鎮此次出征,可謂是滿朝文武精英悉數陪同,其中就包括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泰寧侯陳贏、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等六十餘人。無一例外,他們都在土木堡之變中犧牲,國家之脊樑由此斷折。

其三、皇帝被抓,重演靖康之恥。在瓦剌大軍的凌厲攻勢下,明英宗朱祁鎮亦被俘虜,成為也先的戰利品。皇帝落入他人之後,這讓明朝在政治上陷入很大的被動,也可能因此而引起內亂!

其四、京師人心惶惶,大臣主張放棄江山。畢竟文人都是軟骨頭比較多,當土木堡慘敗之消息傳到北京之時,大臣人心浮動,紛紛提出南遷之主張。例如,徐有貞,後來誅殺于謙的罪魁惡首!

可以說,土木堡之變,是對大明生死存亡的一場考驗,若是處理不當,大明必將重蹈北宋之覆轍,中原大地也將再次落入胡虜之手。關鍵時刻,時任兵部侍郎的于謙挺身而出,憑藉一己之力,挽救了大明,成為再造社稷的功臣!

1、擁立景泰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民不可一日無主」,既然英宗皇帝已經被瓦剌俘虜,為了避免在政治上陷入被動,于謙力主擁戴留守北京的鉞王朱祁鈺為帝。這既有利於安定人心,也表明絕不向瓦剌妥協之意。

2、力排南遷之議,主張決戰。面對朝堂上紛沓而來的南遷之議,朱祁鈺以及太后均不知所措,不該如何是好。此時,于謙站了出來,力排眾議,直言「言南遷者當斬」,語氣鏗鏘有力,朝堂一片肅靜。最終,太后與鉞王均同意于謙力主與瓦剌軍決戰之議。

3、調兵進京,準備迎敵。土木堡之變後,也先不斷攻略大同、宣府、紫荊關、居庸關等地,南下北京之勢十分明顯。而此時留守北京的部隊均不堪與之一戰,為此,于謙下令讓河南、山東之備操軍,東南之備倭軍,南直隸之運糧軍立刻進京,其它各路勤王也要火速北上,限期到達。短短五十天內,于謙便將北京城打造得固如金湯,實屬不易。

4、披堅執銳,坐鎮指揮。正當也先攻破紫荊關、白羊口等北邊重鎮,十萬鐵騎直抵城下之時,于謙親自領兵22萬,列陣於九門之外,準備迎敵。不久,高禮、毛福通在彰義門首戰告捷,士氣大振;于謙督戰德勝門,用步兵、騎兵、火器兵交替作戰,亦大獲全勝。

由於也先在北京城下受阻,精騎損失達四五萬之眾,而各地勤王軍亦即將抵達北京,對其進行包抄,也先無奈,只能撤退,北京保衛戰以大明的勝利而結束。于謙派部將乘勝追擊,在居庸關、紫荊關、固安、霸州等地連續將其擊敗,也先被迫遠遁塞外。

從土木堡慘敗,京城人心惶惶到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于謙只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扭轉乾坤,堪稱奇蹟!遺憾的是,英宗復辟之後,將于謙殺害,天下「冤之」、「怨之」。不久之後,英宗亦後悔!

歷代評價

朱祁鎮(明英宗):于謙實有功;謙始終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無餘貲。

朱見深(明憲宗):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機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朱佑樘(明孝宗):當皇祖北狩之時,正國步難危之日,乃能殫竭心膂,保障家邦,選將練兵,摧鋒破敵,中外賴以寧謐,人心為之晏然,迴鑾有期,論功應賞,不幸為權奸所構,乃隕其身,輿議咸冤。

朱翊鈞(明神宗):赤手扶天,不及介推之祿,丹心炳日,寧甘武穆之寃,此恤典所以洊加而公論猶有未愜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春節禁忌你知道多少?記住別犯!
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出逃的咸豐皇帝?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