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掐絲琺琅彩要漲價了,友收藏的快來看看

掐絲琺琅彩要漲價了,友收藏的快來看看

每次香港的古董珍玩都會呈現一些極具特色的專題,和內地的古董拍場有著不小的差異,如去年秋拍保利香港推出的尤倫斯珍藏古代金器和超級永樂造像專場都令人印象深刻,由於種種原因,在古董板塊中,有不少品種在海外的收藏都甚至於要超過中國內地,香港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得以成為了它們的交易中心,今天我們說的門類——掐絲琺琅便是個中的典型。

由於歷史原因,如今傳世的掐絲琺琅器,大部分都流散海外,本次保利香港春拍彙集了三十七組宮廷御制掐絲琺琅珍器及銅器,以清代作品為主打,完整的勾勒出清三代宮廷掐絲琺琅器的各種面貌,其中大多數都歷經海外私人藏家遞藏,來源有緒。整個專場拍品規格之高,品相之佳,稱得上是近幾年來全球拍場所見水平最高的掐絲琺琅專拍之一,以下,我們就請朋友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部分重點拍品。

清康熙掐絲琺琅雲龍鶴蓮紋方形熏爐

H 69cm

估價:HK$ 9,000,000 - 12,000,000

這是本場掐絲琺琅專場的封面作品,前文提到,掐絲琺琅在宮廷的生產在明末一度停滯,到了康熙時期,宮內設立琺琅作,掐絲琺琅才恢復生產,並且成為了極為重要的宮廷陳設。但相比較高產的乾隆時期,如今市場上我們所能見到的康熙一朝的掐絲琺琅,是十分稀少的。而像這件熏爐這樣體量巨大又傳承有序的重要康熙朝宮廷掐絲琺琅陳設器,更是少之又少了。

這種熏爐為宮廷重要陳設,通常置於宮殿內用作燒灰取暖或燃點檀香,欣賞一件工藝繁複的掐絲琺琅器,有很多局部細節都不容錯過。此爐最為精美者當屬中間四方鏤空透氣屜身,鏤空所飾紋飾與常見的龍鳳紋飾不同,而是代表了吉祥長壽寓意的雲鶴;雲鶴紋平地雕刻起線,鏨刻力度極大,更具氣勢。爐身四足也以鳩形瑞獸,華麗異常。

清乾隆掐絲琺琅太平有象三足蓋爐

H 44.1cm

估價:HK$ 3,000,000 - 3,800,000

再看看乾隆朝的掐絲琺琅,前文說到,乾隆爺十分重視宮廷掐絲琺琅器的生產,並且將其看做是象徵著最高權力的帝王獨有的用器。

乾隆朝的宮廷陳設器,很多都為經典的仿商周青銅器的造型,體現了乾隆皇帝的好古敏求,但也融入了眾多本朝特有的創意,極具巧思。

如這件便是典型仿造周代青銅鼎的造型,但頂部鎏金卧象為鈕,寓意「太平有象」,「太平有象」同樣是中國傳統吉祥紋樣。《漢書.王莽傳》:「天下太平,五穀成熟」。太平有象便是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意思。是清三代宮廷用器中極為常見的吉祥題材。

從細節欣賞,這件太平有象三足蓋爐的裝飾極為華麗,同樣堪稱乾隆一朝宮廷陳設器的重器。

早在2007年,香港蘇富比就賣出過一件相似的太平有象三足蓋爐,體量略大,當年就賣了384.75萬港元。

清乾隆掐絲琺琅獸面紋敦式蓋爐

雙方框陰文「乾隆年制」楷書款

H 37.5cm

佳士得香港,2012年,《至尊華貴—歐洲私人珍藏御制掐絲琺琅器》,編號11

估價:HK$ 5,000,000 - 6,000,000

這件則是仿方座簋。簋,是古代原來盛放稻、黍、稷等食物的食器,也用作禮器,在祭祀時與鼎配合使用,一般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標誌身份地位的高低。

這件仿古簋式爐巧妙的將頸口由上至下分為三段,即吉祥、蓮花、蓮卉紋。簋身兩側為雌雄雙龍耳,蓋鈕鏤雕雲紋,這件琺琅簋明顯系仿照西周早期的銅簋製作而成,但紋飾繁縟,線條纖柔圓潤,已絲毫不見三代禮器的獰厲之美了。追求傳統和乾隆朝創新的完美結合之作。

清乾隆掐絲琺琅獸面紋甗式蓋爐

方框陽文「乾隆年制」楷書款

H 47.6cm

估價:HK$ 4,000,000 - 5,000,000

這件則是仿造另一種經典器形——西周甗之形制,甗是一種經典的食器,上甑下鬲式,上層置食物稱甑,下層裝水處稱鬲,中腰置竹製成的蒸篩供蒸汽通過蒸食物者稱箅。這種器皿到了後期,也成了祭祀中的禮器。

這件乾隆甗式蓋爐紋飾上最大的看點當屬巧妙組合的各種獸面紋,華麗之中極具神秘感,繩紋立耳及鏨刻雲龍紋鈕也都是這件的亮點所在。

另一個難得之處在於其「乾隆年制」款,我們翻閱公私藏品資料,這種帶有「乾隆年制」款的掐絲琺琅甗式蓋爐存世極罕,少數幾件都存於兩岸故宮等博物館中國,這件無疑是近些年來市場所見最為優秀者。

清乾隆掐絲琺琅獸面紋朝冠耳甗式爐

H 48cm

估價:HK$ 4,000,000 - 5,000,000

又一件乾隆甗式爐,主體紋飾以饕餮紋為主。蓋爐鏤空爐頂紋樣借鑒元代白玉一鷺蓮科爐頂造型的。

和前面幾件乾隆仿古銅器一樣,本次保利香港呈現的這種清三代掐絲琺琅仿古重器全部都帶有很早年的海外交易記錄和收藏記錄,傳承清晰。

掐絲琺琅,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琅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工藝複雜,稍一出現紕漏,都可能前功盡棄。

作為中國元明清三代宮廷獨有的工藝門類,掐絲琺琅是完完全全的舶來品,目前普遍認為,掐絲琺琅工藝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公元前12世紀的六枚戒指和雙鷹權杖首,被公認為最原始的掐絲琺琅。在歐洲,掐絲琺琅工藝的成熟期大約出現在10-13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時期,當時很多都用在了宗教題材的作品之上。

如今學術界普遍認為,元代時期,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之際,掐絲琺琅工藝由此傳入了中原地區,掐絲琺琅工藝繁複綿密、色彩輝煌燦爛,深得元、明、清歷朝統治者的喜愛,在明代景泰年間,掐絲琺琅工藝達到一個巔峰,便留下了景泰藍這一名稱。不過當時許多「景泰年制」款的琺琅器是由元代或明初的舊器拼配、補配、改款、加款後重新製作而成。明末成書的《春明夢余錄》將艷麗的景泰琺琅與宣德銅器、永樂雕漆、成化鬥彩並駕齊驅,認為它們「精巧遠邁前古」。

微電=壹叄陸伍貳肆貳零貳玖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董時光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骨董時光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