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首白居易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情書」

九首白居易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情書」

在唐朝詩壇,元稹和白居易,被稱為「元白」。

公元 801年貞元中,白居易出仕為官的第七年,三十歲的白樂天在長安結識了二十三歲的元稹,「俱授秘書省校書郎,始相識也」。

兩人的友誼持續了一生,他們相知相親,互相唱和,元稹字微之,在族中排行第九,白居易在詩中,經常稱元稹為「微之」、「元九」,可見白居易對元稹的感情,真是不一般。

下面十首詩,全是白居易寫給元稹的,個中感情,詩友們自己體會吧!

《贈元稹》【唐】白居易自我從宦遊,七年在長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之子異於是,久處誓不諼。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隱娘說:在隱娘看來,這首詩就是「誇元稹」,詩中通篇談論他與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為人。元稹安恬平靜,與世無爭,如無波之井水;氣節如竹之剛直清高。如此一頓猛誇,可見白居易確實非常看重元稹

《禁中夜作書與元九》【唐】白居易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五聲宮漏初鳴後,一點窗燈欲滅時。

隱娘說:這首詩寫於白居易39歲時,白居易在寫完書信後,將信紙裝入信封;又覺得似乎還有許多話尚未說完,似乎還應當補充或修改些什麼,於是又把信取出來重讀了一遍;但卻又不知道該補充什麼。因此心潮不定,思緒萬千,茫然不知所從。而此時「五聲宮漏初鳴後」說明,天已經快亮了。寫個信,你寫了一夜,白居易,你在想什麼!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唐】白居易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隱娘說: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奉使去東川。白居易在長安,與他的弟弟白行簡和李杓直(即詩題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遊,又到杓直家飲酒,席上憶念元稹,就寫了這首詩。簡直是無時無刻不想元稹呀。

據說白居易在寫下這首詩時,元稹在梁州,也寫了一首《梁州夢》,他夢見白居易在游曲江、慈恩寺,這樣的巧合也更見證了他們的確是真友情。

《醉後卻寄元九》【唐】白居易蒲池村裡匆匆別,澧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隱娘說:這首詩的年代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從題目上依然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對元稹的懷念,醉酒後,寫了一首詩贈給元稹。簡直就是醉後醉後誰都不知道,就獨獨想起你。

《別元九後詠所懷》【唐】白居易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閑中。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勿雲不相送,心到青門東。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隱娘說:這首五言絕句是白居易送別元稹之後寫的。此時正值秋季,當白居易看到凋落的花,傷秋之情油然而生,詩人只是傷懷秋天嗎?不是的,且看最後一句「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白居易視元稹為自己的同心之人,當元稹走了,他覺得整個長安都空了。這感情,杠杠的。

《雨夜憶元九》【唐】白居易天陰一日便堪愁,何況連宵雨不休。一種雨中君最苦,偏梁閣道向通州。

隱娘說:這一天白居易為頻繁的下雨天而憂愁不憶,此時,他想起元稹還在路上艱難的行進,不禁為元稹感到掛懷,希望他一切都好。

《早春憶微之》【唐】白居易昏昏老與病相和,感物思君嘆復歌。聲早雞先知夜短,色濃柳最占春多。沙頭雨染斑斑草,水面風驅瑟瑟波。可道眼前光景惡,其如難見故人何。

隱娘說:這是白居易的晚年了,此時白居易寫自己又老又病,此時卻思念起元稹來,自己的處境也不大好,這樣的模樣也難見你吧!

《夢微之》【唐】白居易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隱娘說:白居易又夢見元稹了,早上起來有一些惆悵,因為相隔較遠,白居易對於元稹的消息都是斷斷續續的。白居易也有些疑惑,夢見元稹想起自己了,卻不知道元稹因何事而夢到自己呢?

《夢微之》【唐】白居易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隱娘說:元稹先於白居易去世,白居易為元稹撰寫了墓志銘,在元稹去世後,白居易依然沒有忘記他的這位老朋友。

元稹去世九年後,白居易夢到與元稹攜手同游,醒來後寫下這首《夢微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當白居易想到這位朋友時,依然是那麼真切,你在黃泉,我在人間,俱是境遇蒼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古代好男人的標準,和現在有何不同呢
四十歲,餘生只剩歸途,不將就,不放棄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