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世界的男人,邋遢起來都一樣!

全世界的男人,邋遢起來都一樣!




《妖貓傳》中的白龍,劉昊然飾。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其實男人也一樣,當丈母娘重視戶口大於儀錶儀態,女人更在意男人的房子買在幾環,那就無權抱怨你最終到手的伴侶。





——————




整整一部希臘神話,就是美少年們引起爭風吃醋血雨腥風的故事。




黛安娜是貞潔之神,一天晚上,她如往常一樣,背插雙翅,頭戴金冠在天空飛馳,忽然勒馬止步,她看到了一個沉睡的牧童,在月光照耀之下非常動人,牧童叫做恩蒂尼翁。黛安娜頓時動情,下降,細細打量,聞其體香,覺得越發動人,黛安娜俯身親吻少年,恩蒂尼翁驚醒。第二晚,繼續如此,夜夜如是,直至少年將老。黛安娜便施了魔法,讓少年永遠睡去不清醒。




這個故事就像是中國古代講故事的人,遇到了諸如西施、貂蟬、楊玉環之類的絕世美女,在她們身上編纂傳奇的興奮激情之後,隨之而來的卻是發愁——然後怎麼辦?美女不能老,一旦老去,她們就不再神秘而傳奇,因此講故事的人寧願讓她們死於最美好的年齡,也不願把她們寫成幸福美滿慈祥活潑的老太太,是為不忍。






《妖貓傳》中的白龍與楊貴妃。




另一個故事是反過來:人間美女與天上的少年。維納斯嫉妒少女普賽克的美貌,讓丘比特去殺他,丘比特驚艷,不忍殺,還從維納斯手中救了普賽克,兩人夜中相會相愛,然而丘比特說:你若愛我,不要問我的名字,不要看我的長相。否則,我再不來。普賽科答應。




兩人夜夜相會。普賽克向她的姐姐描述這段奇緣,姐姐不信,說她夜夜歡愛的男子是一條毒蛇。到了晚上,普賽克半信半疑地提著刀和燈,察看枕邊人,她驚喜地發現:「原來是美男啊!」燈油滴到了丘比特的肩上,他怒而消失,普賽克悔恨自殺。
    


自希臘神話開始,人開始照鏡子,並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看著自己的鏡中倒影,甚為迷戀,並發現了美。人在對方瞳孔映射中看到自己,正視自己的慾念。貪圖美色,其實是自我發現的過程。




在中國,「男色」一詞,出自《漢書·佞幸傳》:「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有男色焉。」




然而對於男色的欣賞與眷戀,早於漢書許久。






《夜宴》中的周迅與吳彥祖。




周迅在電影《夜宴》里唱過一首《越人歌》:「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歌並不是講民女與王子的愛情,而是兩個糙漢之間的故事。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在河中遊玩,搖船的人是一位越人,愛慕鄂君,抱著船槳唱了這首越語歌,鄂君讓人翻譯成楚語,深深被打動,走上前去擁抱了船夫,把兩人共同裹挾在繡花被中。




然而和丘比特「愛我的人,不要愛我的形」的懇求一樣,中國的美男子也難免因為美色而淪為被遠觀和褻玩的道具,受到衰老而形變的懲罰,命運並沒有對男性更寬厚一些。




《燕京雜記》里記載,優童成名,大約十三四歲始,十七八歲止,二十歲已作潯陽婦,門前冷落車馬稀。竭力修飾,殫力奉承,菁華既消,憔悴至力。




在最開始的文化傳說里,中西方的美男子有著高度的一致:非男非女、亦男亦女,可男可女。《品花寶鑒》里講為什麼人們愛美貌的男性勝過女性,在於他們有女性的面容,卻自然美而不像女性假鉛華。美男子能玩奇書明畫,又能言能語。






在《唐人街探案2》中男扮女裝的劉昊然。






「要文化還是武化」?


    ————————




《一代宗師》的編劇徐皓峰在其小說《武士會》中,借主人公之口,說出中國人與西方人的不同:「漢人是彌勒種姓,白人是四大天王種姓,四大天王以神力守護人間,消災造福,其神力以手持的傘、龍、劍、琵琶表示。傘不加骨、劍不開刃、龍不點睛、琵琶不上弦,是避免失控的表義。」




在他眼裡,西洋事事鉚足勁盡全力,「事必至極,不可收市後,才驟然斷廢。」而漢人不一樣,如彌勒,性喜享樂,滿不在乎。而最早的彌勒形象,從西秦到隋唐,彌勒都不像我們在工藝品市場里看到的那樣大肚歡樂,而是瘦削沉思著的,如學者。因為放鬆,智慧發生。


    


所以《一代宗師》以及中國其他武俠電影里的高手,都是斯文瘦弱的,那些一上場就肌肉賁張齜牙咧嘴的,往往第一個被殺死。






張震在

《一代宗師》中飾演八極拳宗師。


    


《玉堂閑話》記載:唐僖宗年間,舉辦勞軍大會,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比武大會。一個鄰州來的壯漢,異常魁梧,軍中十幾個人都不能敵,主帥王卞從部隊里選了三個猛男,輪番上陣都抵擋不了。




這時,席中一個文弱的秀才站出來,說:「我可以幹掉這個傢伙。」主帥將信將疑地讓他試試,秀才去廚房轉了一圈,握著瓶醬出來了,壯漢說:「我一個指頭就可以干倒你。」漸漸逼近秀才,秀才急忙張開左手,壯漢立刻倒了。


    


旁人都笑,問秀才是什麼訣竅。秀才一笑,說:「我前兩年旅遊的時候遇到過這個人,他一上桌就踉蹌倒地,原來他怕醬,見到醬就倒。」


    


——這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故事,貌不驚人的秀才智取壯漢,四兩撥千斤。






梁朝偉在《一代宗師》中飾演葉問。


    


而同時,西方的藝術家正用大理石雕琢著阿喀琉斯裸露著的肌肉線條。阿喀琉斯是希臘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半神半身,俊美無敵,除了腳踵全身刀槍不入。他預知自己的末日卻仍上戰場,最後被箭射腳踵而死。


    


黑格爾熱情地讚頌他:「這是一個人!高貴的人格的多方面,在這個人身上顯出了豐富性。」


    


阿喀琉斯想哭便哭,想笑便笑,想殺便肆意地殺。在中國文化里,讚頌的卻更多是能自我控制的人,禁慾的男性、不動心的男性、克己復禮的男性、存天理滅人慾的男性,中國人信仰自我剋制的能力,因為相信只有克服了自身,才能戰勝他人。






阿喀琉斯雕像,希臘科孚島阿喀琉斯宮。圖/avishai teicher




而阿喀琉斯式的人物,哪怕發生在中國的虛構故事中,也永遠在悲劇與歷史的邊緣徘徊,最好的歸宿,就是投靠一個狡詐文靜的書生,像關羽隨劉備征戰,虯髯客為李世民傾盡家財——不為什麼,「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英雄美人的故事,不是英雄歿就是美人殞,最後被「才子佳人」所取代。《西廂記》中,崔鶯鶯看張生「外像風流,青春年少……扭捏著身子兒百般做作,來往人前賣弄俊俏。」看起來不像是看對象,而像是看到世界上另一個自己。


    


所謂才子佳人,意味著古典故事裡,女性的角色並不是得到男性的庇護與照料,而是為進京趕考的才子提供食宿,給懷才不遇的秀才提供性服務,給家道中落的「屌絲」提供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西方人崇拜單打獨鬥的孤膽英雄,並且開始自身的肉體鍛造,中國人卻喜愛另一類男性,並不一味是陰柔的,而是長袖善舞,他們自身或許能力平平,卻善於從更能耐的人那裡借力,甚至從女性那裡借力。





中國人喜歡的愛情故事是「才子佳人」。






「民族要是老了,人人生下來便是『出窩老』。」


————————




以上所表述的東西方,都是平行世界裡的自說自話,無交集,也無衝突。


    


自馬可·波羅開始,西方人開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國。馬可·波羅筆下的中國,政治仁厚、禮儀繁複、貿易繁榮、遍地黃金。


    


然而馬可·波羅究竟到過中國沒有?他所去的地方真的是中國么?他開始講述自己的遊歷,並非處於行政安排或任務,而是發現皇帝忽必烈汗不喜歡聽使節講公事,而只喜歡聽各地的奇聞怪談,馬可·波羅捕捉到皇帝的心理,每次就講些瑰麗絢爛之極的場景和故事。馬可·波羅的遊記,會不會只是男版的「一千零一夜」?


    


然而他筆下對於中國的想像,卻統治了好幾個世紀。直到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政府同意西方使節前往北京,西方才出現了有關中國的官方報告。






澳大利亞人莫里森身著中國服裝,在旅行中與中國腳夫的合影。




而西方使節描述他們眼中的中國人,卻是帶著驚詫的失望。如野心勃勃、桀驁好戰的英國人喬治·安生,在他的報告里寫道:「在欺詐、造假、揩油水上,不能將其他人拿來和中國人相提並論;他們在這些事情上的天分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根本不是外國人所能理解的。」


   


喬治·安生的描述或許並不客觀,然而關於中國人間天堂一樣的神秘想像就此戳破。


    


1849年,淘金熱和鐵路修築的工程,吸引數以萬計的男性華工到了美國西岸,並且修建中國城。遠在天邊的中國人一下子來到了家門口,美國人發現中國人最愜意的時候是晚上十點,每個邋裡邋遢的小破屋裡都傳出燃香的味道,面色蠟黃的人蜷曲在矮床上,極度滿足地抽著鴉片。






猶他州沙漠中,施工的華工、黑人與白人工頭。


    


然而這種場景並沒有阻擋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好奇,從孟德斯鳩到伏爾泰,大批學者前仆後繼地來到中國,試圖尋找亦或是證明他們心目中的「中國風情」。


    


中國則展現出了複雜而矛盾的面貌:大處空疏、小處過於雕琢的建築物,華而不實的衣服、飾品和娛樂;混雜著惡臭與香味的空氣;中國人繁瑣講究的禮節,以及野蠻訓練僕人的方式;中國人的沉默克制以及潛藏的暴力與野蠻。


    


這樣的中國人,讓人愛戀又痛恨。


    


同時,中國人也到西方去。1924年,25歲的老舍來到倫敦,一年後,寫出以倫敦華人生活為題材的《二馬》,在小說里,處處都是中西方人的文化衝突:「英國人擺飯的時間比吃飯的時間長,稍微體面一點的人你寧可少吃一口,不能不把吃飯的地方弄乾凈了!咱們中國人是真吃,不管吃的地方好歹。結果是:在乾淨地方少吃一口飯的身體倒強,在臟地方吃熏雞燒鴨子的倒越吃越瘦……」


    


中國人眼中的英國人,冷淡、自重、虛偽,然而也有正直可愛的一面。老舍並沒有成為困頓並害著思鄉病的中國人,也沒有搖身一變,加入政治激進組織,領導社會改革,他只有略帶傷感地感慨:「民族要是老了,人人生下來便是『出窩老』,一國里要是有這麼四萬萬出窩老,這個國家便越來越老,直到老得也爬不動,便一聲不吭地嗚呼哀哉了。」





1924年老舍在英國倫敦大學任教時的照片。






中國男人也是被女人塑造的


————————


    


現如今,中外男人的審美已經沒多大差別。


    


中國人喜歡花美男,國外也有小鮮肉;全亞洲都在喊「都敏俊,救我」,國外的吸血鬼也飛檐走壁上天入地。




中國少女的男神無論怎麼變,都很難擺脫《霸道總裁愛上我》《溫柔暴君的寵兒》的套路,而國外,能夠打敗J.K.羅琳創造的暢銷記錄的小說家,只有一套情色作品叫做《五十度灰》。






《五十度灰》劇照。




這部電影講的也是一個相貌家世皆平平的純情女大學生,被英俊強壯富可敵國溫柔痴情無所不能的總裁愛上,從頭到尾小說主人公都沒怎麼下過床,被各種工具與姿勢調教。這套書被稱為「媽媽的小黃書」,評論家為此痛心疾首,說:「這代表了文明的終結。」


   


全世界的少女,「瑪麗蘇病」犯起來,全都是一樣的。一集不落地在電影院看完《暮光之城》的人,也沒有資格嘲笑看《白衣校花和大長腿》的人。






《白衣校花和大長腿》劇照。


    


全世界的男人,邋遢窩囊起來,也全都是一樣的。用美劇裡面西裝三件套的男主角,去類比穿著白背心在衚衕里騎三輪車的大爺,從而得出「中國男人比較丑」的結論,也是不公平的。


    


社會從貧困走向富裕,女人首先開始打扮與漂亮起來,這本身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過程,無涉「一個性別優於另一個性別」的結論。


   


再者,如果說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那麼誰配得上?著名的女性主義名言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其實男人也一樣,中國男人被女人塑造,當丈母娘重視戶口大於儀錶儀態;比起男人一周運動幾次,女人更在意男人的房子買在幾環,那就無權抱怨你最終到手的伴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我曾在巴西看到,里約熱內盧的海灘上全是身材如內衣廣告的俊美男子,或跑步或衝浪,一周鍛煉五天,無憂無慮地貧窮著,中國女人願意嫁么?







小 新 推 薦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別迷抖抖抖音了,那不過是城裡的一台土味挖掘機!





90後不想丁克,卻有預感晚育





新周刊文創新品推薦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本文作者 | 蔣方舟    排版

 | 渣渣明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世上所有的路,最終都是回家的路
這部豆瓣9.4分的紀錄片告訴我們: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