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別迷抖抖抖音了,那不過是城裡的一台土味挖掘機!

別迷抖抖抖音了,那不過是城裡的一台土味挖掘機!




抖音與快手,這對不斷被人拿來比較的冤家,看似氣質懸殊,其實兩者神似:一個是城市版快手,一個是農村版抖音。




————————




武漢兩歲女童菲菲的父親不會料到,因為一次失敗的模仿,女兒的上半身將會失去行動能力。


 


不久前,這位父親學著抖音上的熱門視頻,雙手握著女兒的手,嘗試讓她完成一個翻轉180度的酷炫動作,然後穩穩地落在他懷裡。




不幸的是,她最終因為父親的失手而從空中跌落,頭部直接著地,脊髓受到嚴重損傷。


 


3月19日,抖音官方作出回應,稱將上線風險提示系統,提醒用戶模仿的危險性。這套辦法究竟能不能見效,還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正有越來越多的拍客,為了在這款迅速躥紅的短視頻軟體上博取關注,嘗試更大膽的行為。






抖音

稱將上線風險提示系統


 


比如用款膠帶紙把孩子綁在牆上,比如在火鍋店把食材一股腦倒進鍋中,完成自己的「烹飪實驗」,比如在街頭進行惡搞表演,引來路人一臉錯愕。




更常見的情景,則是安靜的宿舍和辦公室里,總有一個人對著抖音軟體扭捏作態,然後生成一段炫目的小視頻,分享出來。


 

一時之間,抖音的批判者和辯護者爭論不休,就像之前另一個現象級短視頻APP快手遭遇過的輿論戰。




這可能是因為,

抖音與快手這對不斷被人拿來比較的冤家,看似氣質懸殊,其實兩者神似

,正如知乎網友法棍諾所說,

一個是城市版快手,一個是農村版抖音






抖音和快手,沒有誰比誰low。




 


抖音用戶傾瀉的表演欲


 ————————




2016年9月才上線的抖音APP,只用了一年半時間,就吸引來六千多萬用戶。



誕生之初,它還有一個洋氣的英文名:

A.me(崇拜我)

,從名字開始,就比火山、西瓜、快手之流高端不少。抖音是否抄襲了風靡北美的短視頻平台Musical.ly?這種質疑始終存在,因為二者看上去實在太像了。


 


但到了去年底,這種聲音徹底消失——因為抖音背後財大氣粗的今日頭條,大手一揮,用10億美元把Musical.ly收入囊中,徹底讓非議者閉嘴,聽起來就像短視頻界的瑪麗蘇故事。


 


傳統意義上含蓄溫和的中國人,其實從來都不缺少表演欲,只是缺乏一個施展的平台。尤其和互聯網相伴而生的90後、00後一代,他們從不掩飾表現自己的慾望和能力。老祖宗「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的教誨早就是老黃曆了,眼前的網路才是一個「出名要趁早」的造夢機器。


 


在抖音上,羞澀的國人突然放飛了自我,

他們的肢體語言極為豐富,表情誇張而傳神,演技足以秒殺一眾鮮肉小花。他們的表演有人觀看,有人喝彩,有人點贊,還有可能收穫真金白銀的打賞。






抖音上的岳雲鵬。




在抖音之前,已經有眾多APP做出鋪墊,讓國人早已熟悉了小視頻這種娛樂形式。它比文字看起來省勁,比音頻信息量大,比直播更省時,十幾秒到一兩分鐘的時長里,有音樂,有畫面,有情節,足以在早上剛醒來的片刻或者上下班的間隙里開懷一笑。


 


抖音最初的出現,似乎也掃去了短視頻身上底層、低俗、重複、low的標籤。在這款界面時尚的APP上走紅的視頻,通常有著舒適的剪輯,不辣眼睛的特效,時尚的服飾,當然,還有養眼的俊男靚女。


 


與把「記錄世界,記錄你」作為口號的快手不同,

抖音的官網上赫然寫著「讓崇拜從這裡開始」

。它毫不避諱自身「表演」的定位,同時用剪輯工具和高倍美顏濾去了真實社會的土味。


 


在抖音上,快手那種直播吃大蒜、記錄農民收玉米以及搖頭晃腦的社會搖是沒有市場的,

這裡適合都市年輕人表演時尚、表演精緻,表演沒有脫髮和喪的理想生活






內蒙古農村,兩個男扮女裝的快手播主。圖/三聲


 


 


強行抖出來的精緻


 ————————




有人問:為什麼抖音帥哥美女那麼多?很快就有對顏值保持清醒的網友給出了回答。


 


他們用抖音拍攝自己層層疊疊的下巴,然後把美顏濾鏡調至最大,最終呈現出的,就是一張皮膚白皙、下頜堅挺的網紅面孔

。這種功能顯然迎合了青年人對美的一種想像,與快手習慣標榜的「玩真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根據有平台做出的大數據統計,抖音短視頻是女性的主場,女用戶佔比66.4%。而在受眾基數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年輕人依舊是抖音的主力用戶,19歲以下的使用者有20%,24歲以下的佔52.8%。


 


另一點與快手的不同是,

時尚感十足的抖音吸引來一大批在年輕人中人氣頗高的明星入駐

。陳赫在這裡擁有1880多萬粉絲,而迪麗熱巴只發布了四個視頻,就吸引了兩千萬粉絲,連在鬥魚平台走紅的美女主播馮提莫也趕來抖音,得到1200多萬人的關注。






抖音上的

迪麗熱巴。


 


除了明星,還有大量的年輕人通過抖音展示自己的美貌、帥氣、彬彬有禮和自以為具有分寸感的幽默。




他們往往在幾段常用的BGM里,進行著一秒變妝的遊戲,展示剪輯過的帥氣舞蹈,重現一些不那麼俗氣的互聯網段子。例如費啟鳴、張欣堯兩個帥哥,就是抖音平台自己捧出的網紅。

「讓崇拜從這裡開始」,崇拜別人,也努力地被別人崇拜


 


快手流行以後,各路人士都喜歡勾勒一幅快手用戶的畫像:他們來自北方沒落的工業城鎮,或者南方因為外出務工而顯得冷清的村鎮,用誇張的表現,來獲取關注,從而獲得一種在平淡生活中難以得到的成就感。


 


微博上甚至有兩個賬號:土味挖掘機和土味老爹,都有幾百萬粉絲。他們主要發布一些搬運自快手平台的「土味視頻」,供來自城市的時尚男女或者自認為時尚的男女,進行嘲弄取樂。






抖音,城市版快手。


 


那麼我們也可以試著給抖音的主流用戶畫一幅像:




他們是生活在城市的大學生和小職員,對於快手所代表底層審美,有著天然的陌生、恐懼和輕蔑

他們嚮往韓劇式的和明星式的高端生活

,但時間和金錢的窘迫讓他們不得其法,於是抖音的鏡頭成為最廉價易學的工具,依靠它可以把家裡雜亂的陳設和臉上的雀斑一起虛化掉,呈現理想中的精緻模樣。


 


但這種

強行抖出來的精緻,不過是一種打扮得更時尚的土味兒


 


美國文化批評家福塞爾在他的著作《格調》里,嘲笑美國的中產階級製造鄙視鏈,不斷用外在的標籤符號強化自己的地位。當抖音用戶嘲笑快手用戶的審美時,也將自己嵌入鄙視鏈的一環。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抖音的時尚不過是一個特定群體的想像,這與快手用戶發自內心地覺得牌牌琦的社會搖帥氣有牌面,並無本質差異。






精緻,可能是一種打扮得更時尚的土味兒。


 


 


抖音「快手化」是宿命嗎?


 ————————




在過去的這個春節,快手推出了一系列文藝的宣傳片,宣傳其「

你的小生活,都是值得被記錄的大事件

」的概念,似乎意在洗刷公眾心中形成的偏見。而在幾天前的3月19日,抖音也推出了新口號——

記錄美好生活


 


你瞧,連兩家的slogan也越來越接近了。


 


抖音的通俗化甚至庸俗化,應該是每個老用戶都能感受到的

,儘管他們未必願意承認。隨著用戶基本盤的擴張,抖音也要放下身段,它比誰都清楚,真正能適用於各個年齡地域層次中國人的娛樂,從來都不是陽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更何況抖音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真正的陽春白雪。





抖音迅速地開始「快手化」。


 


抖音上有一個叫做「大頭大頭下雨不愁」的草根播主,有八百多萬粉絲。他的所有視頻幾乎只有一個內容:

用透明膠帶貼在門框兩端,絆倒自己的父親和妹妹,在他們的狼狽中發出魔性的大笑




儘管擺拍明顯,表演痕迹很重,但網友好像對這種單純的樂趣很買賬。但在

越來越多類似的視頻出現

後,有關「快手化」的質疑也在浮現。


 


當你嘲笑一個快手播主沒品味的時候,他多半會放下手裡吃到一半的大腸,嘿嘿一笑,坦誠地告訴你,他知道自己俗,還不是為了吸引獵奇的粉絲嗎。但當你嘲笑抖音播主low的時候,多半會有粉絲挺身辯護:這比快手強多了好嘛!


 


娛樂是無罪的,但卻實實在在有著雅俗之分,明白自己俗,總強過明明俗還自以為時尚。放眼今天魚龍混雜的知乎、豆瓣、微博,甚至百度貼吧等平台,誰剛出生時還不是個文藝小清新呢?







小 新 推 薦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90後不想丁克,卻有預感晚育





新周刊文創新品推薦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本文作者 | 曹吉利    排版

 | 渣渣明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每天解讀一本書的精華,幫你找到真愛
突圍「低智商社會」的武器,是思考與人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