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俗語「餓則善飛」,您家的鴿子吃飽了嗎?

俗語「餓則善飛」,您家的鴿子吃飽了嗎?

古語中對鴿子有「飢則相依,飽不颺去」的說法,大意是當鴿子飢餓的時候會來你身邊求食,餵飽了就會揚長而去。當然這裡的鴿子十有八九指的是野鴿子而非家養的信鴿。而這就不禁讓人們想到一個問題:鴿子餓了是怎麼看出來的?

小Chen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朋友們都覺得這似乎不算一個問題,吃就代表餓了,不吃了那必然就是飽了。但是經過查找資料小Chen發現關於鴿子是否飢餓並非那麼簡單,於非廠的《都門豢鴿記》於1928年出版,王世襄先生曾說過對於這本書是「日手一冊,讀之不輟」。果然,在這本書的豢養篇中小編找到了一些記載:

「……唯以此量給予之後,尚有食余棄於地時,則宜細檢此食余之高粱,若盡為粒小色淡者,是鴿嫌高粱之不佳而尚未飽也。宜另以高粱與之,與之而仍不足,則再與之,總以食余高粱尚有色紅粒大者為度,是即為全部已飽之證。至無論大小紅暗一粒無餘者,是為缺食,日日缺食,體力遂壞……」

如此看來鴿子也有「挑食」一說,文中講述了鴿子喜歡吃顆粒飽滿顏色紅潤的糧食,如果食槽中剩下的是小而顏色暗淡的則可能是鴿子嫌棄鴿糧不夠好而棄食;直到剩下的都是飽滿的好糧食的時候才證明鴿子是真正的吃飽了,而如果食槽全部吃空了則證明是缺食,並不是好現象。

養鴿的高手們早就懂了「鳥為食亡,飢則善飛」的道理,也就是鴿友們常說的「養鴿子就是餓的技巧」的由來,先飛後吃,不發下落信號,鴿子就不能著陸,也就養成了「餓飛」的習慣和本領。 飢則善飛,越餓越善飛直到極限。空腹家飛,長此以往,形成一種條件反射:要想吃就得先飛,不飛到很累很餓的時候是吃不到食物的,正如巴普洛夫用狗和鈴鐺做實驗一個原理。鴿子養成空腹飛行的習慣,順應其 「飢則善飛」的特性。而鴿子在參賽的時候,除了本能地找准回家的方向外,就是拚命地飛行,越餓越飛,越累越飛,只有到家才能吃東西,特別是500-700公里的比賽上,只要不到生理的極限,它就會拚命地飛,這種特性就是正確的飼養和管理方法培養出來的。

但是對於「餓的程度」屬於見仁見智的部分了,台灣的鴿友非常堅持飢餓是訓鴿的最好方法,所以台灣信鴿總給人一種很瘦小的感覺,甚至隨便丟一把東西在地上鴿子都會去撿著吃的地步。而歐洲的鴿友們呢則會讓鴿子吃的比較飽,在長距離比賽歸來還會補充營養品。

說到這裡小Chen想起一個比較有趣的做法,歐洲的鴿友們為了防止雌鴿經常下蛋,所以不會讓雌鴿吃的太飽,而如何判斷這個「不太飽」呢?判斷標準是如果有10羽鴿子吃食,其中兩羽吃飽後去喝水,就停止給鴿子餵食了,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八分飽」吧。

坊間也有說法,參賽鴿發生的多種消化系統疾病而言,通過對病鴿節止食物和飲水,對病鴿的很多病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這也是對禽類治病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叫「節食療法」。

臨床實踐證明,如參賽鴿發生消化系統疾病時,對病鴿適當的限制食、水,以減輕病鴿嗉囊內與腺肌胃內的負擔,對病鴿的生理功能的恢復是極為有利的。對於信鴿的治病而言,不論是已病還是未病,只有適宜的限制食水,才能達到使信鴿的肌體生理功能正常活動的目的。

綜上所述,讓鴿子保持一些飢餓感是非常必要的,不僅能增加賽鴿參賽時的歸巢性,還能提升與人的親和度,一舉兩得。

最後小Chen這裡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來自清代蒲松齡的《鴿異》,講述的是喜愛鴿子的張公子把鴿子送給某人:

他日見某公,頗有德色,而其殊無一申謝語。心不能忍,問:「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張驚曰:「烹之乎?」曰:「然。」張大驚曰:「此非常鴿,乃俗所言『靼韃』者也!」某回思曰:「味亦殊無異處。」張嘆恨而返……

對於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你覺得重要的東西可能在他人眼裡卻甚是普通,張公子懂得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道理」,而對於「飢則善飛」您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本文受王文怡《養鴿與養鷹》啟發創作)

尊貴賽鴿網

有態度 有溫度 有深度

如果您有關於信鴿的資訊或趣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尊貴賽鴿網 的精彩文章:

言談千萬字,不如上手摸一羽
夏拉肯的24條養鴿緘言,總有一條適合你

TAG:尊貴賽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