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村莊檔案017】沈北新區石佛鄉四龍灣村

【村莊檔案017】沈北新區石佛鄉四龍灣村

1944年四龍灣地圖 供圖/谷向鵬

村名來歷。據地名檔案記載,清代嘉慶年間,有姓關的在此開荒種地落戶,因此地有四個大水泡子,連接起來是龍狀,形成村落後,起名四龍灣。

據村頭1987年7月的地名碑,清嘉慶年間在第四條河灣旁形成村落,因河灣彎曲如龍,故名四龍灣。

倒地不起的四龍灣村碑

明代遼東邊牆經過四龍灣村。史料記載,明代在遼寧設遼東鎮,瀋陽為瀋陽中衛。明朝中葉(1448年至1566年),瓦剌、韃靼不斷興兵犯邊擄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長城、增建墩堡作為當務之急。百餘年間,建成延綏鎮、 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大同鎮、宣府鎮、山西鎮、薊鎮、遼東鎮等長城重鎮。其中,遼東鎮邊牆,便位於遼寧省境內。遼東鎮長城分為遼西邊牆、遼河套邊牆、遼東邊牆。經過瀋陽境內的明長城,為遼河套邊牆。 明代正德初年(1506年),李承勛巡撫遼東,「題請修築邊牆,自遼陽三岔河北,直抵開原,延亘五百餘里。」經過幾次修築,「遼河套邊牆」西自黑山縣白土廠關,順遼河西岸南下,經黑山縣東邊壕,台安縣大檯子、六檯子,至海城縣牛庄鎮西北越過遼河,再折向東北,順遼河東岸至開原、昌圖縣境,止於鎮北堡。由於這道長城向南繞了一個大「V」形,傍遼河東西兩岸而置,故稱遼河套邊牆。   

明代遼東鎮長城組成部分遼河套邊牆,從遼中縣肖寨門鎮七檯子村進入瀋陽境內後,由西南向東北一路蜿蜒而去,經過肖寨門鎮六檯子、五檯子、三檯子村後,向北折向茨榆坨鎮偏堡子村,然後向東北方向奔向四方台村、八音台村、大嗚喇村、北三檯子村,之後進入于洪區彰驛鎮,大潘鎮小潘村、林台村、前馬村、後馬村,沙嶺鎮四檯子村。至此,遼河套邊牆向北經過沙嶺街道河南屯、集賢村、前進村、皮台村、前邊台村、後邊台村、老什牛村、門台村、高檯子村、老邊村、開隆社村、四方台村、三檯子、盤古台,然後進入沈北新區四龍灣村、邊牆子村、馬門子村,最後繞過七星山,經孟家台折向東北,越過遼河,進入法庫縣依牛堡鄉帶荒地村,再經過祝家堡子,跨越203國道,最終進入鐵嶺境內的鐵嶺縣阿集鎮陳平村帽山。

1964年起,設小學校,屬於石佛鄉房身小學的分校(教學點)。1985年時有2個班級,36名學生,2名教師。

本文圖片由李學增老師提供,特此感謝!

(陳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奇女子究竟用什麼讓「兵臨城下」的明朝開國大將俞良輔退兵?
中國沒有在明朝就統一全世界,都怨劉大夏?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