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聚焦】中餐沒西餐上檔次?中國人:總有一天讓你服服氣氣!

【聚焦】中餐沒西餐上檔次?中國人:總有一天讓你服服氣氣!


本文轉載自:藝非凡


厲害了


我的中華美食




《不中看的美食》




沒看這部紀錄片之前,

我一直認為,


中餐是全世界公認的,


最複雜,也是


最好吃的菜系。






試問世界上還有


哪一個民族,能有




炒熗炊燒爆炸灼焗燜炆燴熘


焯煨烘燉煸烤蒸煮煎熬滾汆

等烹飪方法?






又有哪一個民族,


能把一道小龍蝦,研究出


麻辣香辣爆炒油炸油悶醬爆


蔥爆椒鹽清蒸干煸白灼紅燒


蒜香酒香五香十三香


等各種吃法。





看了紀錄片之後才發現,


在大洋彼岸,


還有一部分人不這麼想。






紀錄片名叫《不中看的美食》。


為什麼要叫「不中看」呢?


主人公張戴夫說,


有些菜不凹造型,


不中看,很中吃。







張戴夫是位美籍韓裔,


十多年前來到美國,

開了自己第一家拉麵館,


因為敢想敢幹,


現在已經成了紅遍美國的廚師。







底層打拚的經歷,


讓張戴夫接觸了各種各樣的食物,


在他心裡,


衡量美食只有一個標準,


好吃,跟不好吃。








然而,在美國社會,


別說黑人一直受歧視,


就連黃種人,亞文化,


也不怎麼受待見,


甚至被直接否定了背後的飲食文化。


許多好吃的美食,


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讚譽。








作為一個亞裔廚師和吃貨,


張戴夫對此深有體會,


不能讓這些美食被淹沒,


總得做點什麼。







為了打破偏見,


他以美食為出發點,


跟著另外幾個人走街竄巷


去探尋那些在生活中,


容易被忽略的美食。








沒有高大上的餐廳,


沒有價格昂貴,


讓普通人吃不起的食物,


張戴夫說,


好吃的東西,


應該讓每個人都能食用。







他們討論傳統意式披薩,


跟融入新鮮元素的


披薩之間的矛盾,


討論炸雞背後的


黑人心酸歷史......


其中有一集,


便討論到中餐在美的生存環境。








幾個亞裔人,


在一家中餐館裡,


圍著一個圓桌,


邊吃邊聊起來。







說到中餐在世界的地位:


它分量最重,分布最廣


六大洲,甚至南極洲都有它的身影,


太空航站也不例外。








咱們中國人,


對自己燦爛的飲食文化,


多少都有些小驕傲,


可是一到部分西方人那裡,


冒出口的卻是三個字:糟透了。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


就是他們把美式中餐,


當成了正宗中餐。







風靡美國的「左宗棠雞」,


炸得過火又硬邦邦的春卷......


美國人日常吃的中餐,


在中國人看來,


簡直不倫不類。







想在美國吃正宗中餐,


還得上拉斯維加斯。


近幾年,

拉斯維加斯成了


中國遊客

最多的旅遊勝地之一,


為了吸引更多中國遊客,


很多餐廳

都請了道地的中國廚師。








帶著金黃誘人色澤的手工拉麵,


剛從油鍋里撈出的

炸得


滋啦滋啦響的炸魚......


張戴夫除了吃吃吃,


嘴裡還不時驚嘆:


「這些菜太瘋狂了;」


「太喜歡了;」


「這是在美國最好吃的菜了......」









「味道很好,


但沒得到應有的讚譽」。


既然中餐沒問題,


那就是美國人的問題。


尋根問底,


還要追溯到更遠的歷史。







以前在美國,


走進一家中餐館,


菜單上有250種菜可選擇


這讓吃慣炸雞漢堡薯條,


不了解中國飲食的老美,


根本無從下手。







為了快速融入當地文化,


讓美國人接受中餐,


中國人只好改變菜單。








一個90年代來美的四川大叔說,


「如果做正宗的中國菜,


我就等著關門吧。」


這句話說完,


他翻了個白眼。







一部分是出於需求心理,


得快速融入當地社會,


另一部分,


則是由於美國人長期的


偏見和刻板印象。







當初第一代中國人移民到此,


干著最低端的活兒,


開起低於平均價格水平的餐館。







國家貧窮,


移民來的中國人自然不受歡迎,


美國人甚至用《排華法案》,


打壓欺負中國人。







他們認為中國人臟,


污衊中國人只吃

怪東西,


像老鼠之類,

以至於今日,


某些年輕的美國人談起中餐,


還是心有餘悸。







此外,


「中國人不會煮飯,


只好往菜里加大量味精。」


對中餐留有刻板印象,

所以,


一旦聽到「中餐」這類敏感詞,


他們就會出現奇特的反應,


如頭痛,口乾,腦袋緊束等等......


認為中餐里的大量味精,


給他們造成身體不適。









張戴夫就此做了個小試驗,他把由大量味精製作的垃圾食品分給這些人吃。




結果,每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沒有一個有上述反應。







「味精是美國使用的最多的食品添加劑之一,但大部分不用在中餐廳。」




可見,這不過是一種心理作用,看不起中餐的心理作用。









當然,亞文化里也有高端的餐館,


比如日式料理店。


柔和的燈光,安靜的日本音樂,


搭配一小碟一小碟料理,


可以用「精緻」來形容。







但提到」精緻「,


不管是日式,法式,或意式,


人們絕對不會到中餐。







對如今更在乎環境,


氣氛,

腔調的美國人而言,


中餐的那種粗暴型服務,


他們實在不喜歡。








就拿最後一集「餃子」來說。


在美國,

他們的餃子不單指餃子,


還包含了其他有餡的面點,


像生煎,湯包......








為了吃到最道地的面點,


張戴夫專門跑到


台灣,上海,河北,


嘗試各種各樣的中國味兒。







在那家店面不大,


甚至可以說有些擁擠的生煎店裡,


張戴夫卻吃到了他認為,


是全世界最棒的生煎。







沾著滿滿蔥花和芝麻,


在油鍋里滋啦滋啦膨脹一會兒,


就被送到張戴夫面前。







生煎很燙,


但他不管啦,


一咬下去,


汁水往嘴裡噴出。


燙,卻很美味。







他還來到河北農村,


讓一村裡最會


包餃子的老太太,


給他包上幾盤餃子。








擀皮和餡,煮水,下餃子,


一氣呵成,

不一會兒,


整個廚房就被濃濃的水汽籠罩。







這很容易讓人回憶起童年,


在姥姥家吃餃子的場景。


用最簡單的做法


做出食物本身的美味。








相比起那些總是


糾結於各種步驟,環境,


做出來還沒這些一般好吃的食物,


美國人越來越不注重食物本身的味道,


他們更願意把錢,

花在那些


與食物無關的因素上面。








 他在唐人街發現了一個現象:


中國餐館,


喜歡就著籠屜,


直接把小籠包端給客人。







其實,


只要把小籠包,


放在白盤子里,


再澆上一點乾酪,


搭配鮮花、燕尾服,


改變成傳統頂級美食的標配,


價格馬上可以翻3倍。







可要是這麼一換,


那還叫中餐嗎?








張戴夫不樂意見到,


單純的美食,


被外在的因素影響。







他說,


「有些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


與這種傾向做抗爭,


保持無知很容易,


棄之不顧很容易,


但我覺得這樣有罪。







在每一集紀錄片中,


都能看到他為各種美食發聲,


希望人們能夠打破


這些傳統的觀念,


單純去品味美食本身








不過相對於義大利菜在幾十年里,


很快被美國人接受,


中餐要在美國提高地位,


還需很長一段路走。


這集開頭女嘉賓很直接說出答案,


「因為我們不是白人。」







好吧,


儘管我們叫囂著要反歧視,


卻不能否認曾經,


落後挨打的事實。







看不起中餐,


多少都帶著點,


蔑視中國的心理,


我們窮過,


所以不管中餐再好,


他們也可以不認可。







只有等我們足夠的強大,


強大到任何人都不敢,


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時,


他們才會安靜坐下來,


品嘗最正宗最美味的中餐。







然後打心底喊出一句,


「太厲害了,


中華美食。」







轉載及廣告業務請聯繫:


info@de-life.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聚焦世界】世界盃期間,俄羅斯對中國免簽啦!
【聚焦】在德國什麼行業最掙錢?快來看2018年德國行業薪資水平榜單!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