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希望聖人降臨人間

我不希望聖人降臨人間

原 文

《論語八佾篇》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論語學記 第62篇

【今譯】孔子到達衛國的邑地,這裡的地方官請見孔子,他對夫子的弟子稟告說:「凡是君子到達這裡,我都要親自會見。」見完孔子,出來之後就對夫子的弟子說:「你們何必擔心自己的老師呢,如今的天下禮崩樂壞,暗無天日,昏暈無道很久了,天生夫子就是要警醒世人的。他就是人間的警鈴,喚醒沉睡的人!」

【學記】:在歷史上,有很多人在初次相見時,就發生了改變的歷史典故有很多,孔子在第一次見過老子之後,就對老子發出了由衷的讚歎,但孔子並沒有透露他和老子之間到底談了些什麼,也許什麼都沒有談,也許只是幾句話,他們相見時間並不長,但從孔子出來之後的言辭可以感覺到他們之間有過一次深入的交流,這種交流有可能解決了夫子心中的一些疑惑,或者夫子在會見時領略到了老子的深邃思想。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也見過很多行為極其奇怪的人。這一章的儀封人就算是其中之一,歷史上沒有留下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具體的來歷,但他確實曾在孔子處於最艱難、最灰暗的時候出現過。當他聽說孔子來到他所在的地域後,就特別急切地想見一下孔子,這說明,孔子在那個時候已經被很多人所熟悉和了解。他在見孔子時,最先見到的是夫子的弟子。為了能得到他們的引見,便做了一番自我引薦,這次引薦所採用的文辭也特別有意思。體現了他的詼諧和練達。他說:「君子至於斯也,我未嘗不得見也。」言外之意就是「凡是君子到了我的這個地方,我都要向他們請教和學習,我要見他們,因為他們是君子,所以一般也都會見我。如果你們不讓我見你們的老師,那隻能說明你們的老師並不是君子,更談不上是什麼聖人了!」這樣一說,基本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樣高明的請見方式,就足以說明他的不平凡。

儀封人在與孔子相見後,首先對引見他的人說:「二三子,何患於喪乎?」意思就是:你們何必憂慮呢?說明在他初次要求引見時,這些弟子心情不太好,一個個憂心忡忡的樣子,被儀封人發現了,並且心裡明白這幾個學生為什麼而憂患。緊接著,他就像當年孔子讚歎老子一樣的對夫子進行了讚歎,讚歎中首先說明了他對當下春秋諸國的情況非常熟悉。那個時候,各國的政策都不一樣,如果是一個區域的國策不好,他就不會用到「天下」這樣的字眼,而當時信息並不發達,一個人想要知道得更多,就得靠別人來描述。如此看來,這個人的確見過很多有才學的人。至於他在見到夫子之後談了什麼,並沒有記錄,也沒有告訴大家。但通過這次相見,他發現了孔子確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可見儀封人的眼光獨到,不然誰會對一個落魄的人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呢?所以他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天下已經亂了很久了,亂得一點道德都沒有了,在這樣極亂的情況下,上天派孔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即將成為人間的警鐘,喚醒這些已經沉睡了很久的人們!儀封人對充滿憂患的時代,對落魄的孔子都充滿了信心,與其說這是儀封人對孔子的讚歎,還不如說是他對未來的預見。

莫名地喜歡儀封人,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任何時代,人性的貪婪里總是喜歡做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有人能以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去判斷一個人的將來。

【感悟】:有時候,特別渴望能見上孔子一面,當面聽聽他老人家的教誨。但當孔子這樣的聖人真正出現的時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天下無道,才會出聖人!國家大亂的時候才會出現像岳飛那樣忠誠的人!我崇拜聖人,也仰慕像岳飛那樣的英雄,但不希望他們真的再一次出現!希望天下永遠有道,國家和諧,希望每個人都做自己的聖人!

【注釋】:吾不知儀封人乃何方人也,其之見解足以揭露事物發展之規律,亦對未來充滿信心,此實乃夫子之千古知己也。《易》告之曰:「否極爾後泰來。」天下之無道之極致也,始有天降聖人於世。

道將末於世

始有聖人出

夫子萬古燈

照亮後來人

作者: 王鵬翔,傳統文化愛好者,習誦經典,體味快樂人生,此《學記》僅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懇請仁者教誨。

名家集義

《論語新解》:儀,衛邑。封人,掌封疆之官。孔子過其地,故請見。

二三字,儀封人呼孔子弟子而語之。鐸,大鈴。古者天子發布政教,先振木鐸以警眾。今天下之無道,天意似欲以夫子為木鐸,使其宣揚大道於天下,故使不安於位,出外周遊。

《論語講要》:儀封人,是儀地之官。此人或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高人,故未記載其姓名。他來見孔子,怕孔子的弟子不肯引見,故說,凡是有道德的君子道我儀地,我未嘗不得與之相見。

從者,是指隨從孔子的弟子。

二三子,是封人稱呼孔子的諸弟子。封人見過孔子,孔子在魯國辭了官位,周遊列國,宣傳聖人之道,無人能用,好像天之將喪斯文。封人認為,聖人之道不會喪亡。故說:「何必憂患。無道己久,上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即由孔子以先王之道來施於天下。」

《論語恆解》:請見而自述生平,知夫子不苟見也,一見而即知夫子上系天心,其徳亦幾聖也,木鐸之用不一非止。

夫子首開儒之統,乃天意也,封人一見聖徳,知天為天下而生聖人,即屈於當時道必不能終晦。故曰:「二三之何患於喪乎」言一時之失位不足憂,千古之大道,賴此人非謂其得位,方為木鐸也。

《論語正義》:孔曰:「語諸弟子言何患於夫子聖徳之將喪亡耶,天下之無道已久矣,極衰必盛。木鐸,施政教時所振也。言天將命孔子製作法度,以號令於天下。」

封人盡知夫子終無所遇,而將以言重教,故以「不鐸」為喻。法言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仲尼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論語集注》:言亂極當治,天必將使夫子得位設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見夫子而遽以是稱之,其所得於觀感之間者深矣。

或曰:「木鐸所以狥於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鐸之狥於道路。」

《論語點睛》:終身定評,千古知己,夫子真萬古「木鐸」也。

《論語義疏》:包曰:「從者,是弟子隨孔子行者也,通使得見者也。二三字,汝何所患於孔子聖道亡失乎?必不亡失也。當今天下亂離無道已久,久亂必應復興,興之所寄,政當在孔子聖徳喪亡也。夫高唱獨發,而無慮於當時,列國君莫救乎聾盲,所以臨文永慨者也。然玄風遠被,文雅流泳,千載之下,若瞻儀形。其人已遠,木鐸未載,乃知封人之談信於今矣。」

參考書籍:《論語義疏》皇侃著,《四書集注》朱熹著,《論語點睛》蕅益大師著,《論語正義》劉寶楠著,《四書恆解》劉沅著,《論語講要》李炳南著,《論語新解》錢穆著,《論語別裁》南懷瑾述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聯盟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TAG:書香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