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組後的科技部,到底有何變化?

重組後的科技部,到底有何變化?

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此輪機構改革組建的新部委中,只有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是唯一一位首次擔任部長級職務的「新部長」。

而不管是新部長王志剛,還是前任部長萬鋼,科技部的兩任部長都是工程師出身,分別是電子信息和汽車領域的專家。

專家部長的任命也恰恰契合了科技主管部門是為了滿足國家對於「大科研計劃」統籌推進的建立要求,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科技部擔任著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使命。

王志剛上任後,面對媒體發表的履新感受也道出了科技部未來的發展目標:「現在腦子裡想的是如何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怎樣讓科技工作更好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這位60歲的新部長能否帶領重組後的科技部達成目標,科技部重組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頂層思考?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來源:中新網)


解決「人」與「錢」的問題

在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提出將科學技術部與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進行整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國家外國專家局,顧名思義,就是以引進外國智力為主要職責。設立之初,是為了在「一五」時期,接待前蘇聯向中國提供援建的上百位專家而成立的。

但是,如今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專家湧入中國,雙方的交流越來越深厚,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能早已不局限於當年匆匆在友誼賓館成立時的行政服務職能,部分業務開始與科技部有了交叉。

也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就有將外專局重新整合歸併的呼聲,如今將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這個合併是非常正常的,進一步規範、有效地推進科學技術創新,」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中國將在引進國外人才這方面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包括引進人才的綠卡問題、居住問題、待遇問題等等,都會有相應措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科技發展最重要的支柱和基礎,沒有人才怎麼發展科技,怎麼創新?」

不僅是更加促進了人才引進與創新的發展,「科學家還要當會計」的難題也解決了。

中新社發 曾理 攝(來源:中新網)

根據機構改革方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歸由科學技術部管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本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其職能是根據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政策和規劃,有效運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基礎研究,發現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等,是專門負責支持基礎研究的部門。

而科技部的重點工作也包含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應用研究領域。「當兩家都要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往往需要專家在兩個部門之間來回解釋說明,很難協調。」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表示,機構改革後由科技部管理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體制內部理順了,科研項目可以統籌布局、分工明確,避免重複立項,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

一線科技工作者也認為,改革有利於理順科研經費的支持和管理,節省研究人員到處「跑項目」的精力和時間,既可以避免「熱門」方向和項目重複立項和重複支持現象,也可以避免有些雖然重要但眼下不是「熱點」的研究方向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況。


部門雖年輕,責任卻重大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滲透於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想要為其划出一個明確的界限進行統籌管理並非易事。

放眼國際,各國的政府機構對於科技的管理都採用了不同的機構設置方式。比如在美國,儘管存在過諸多科技統籌機構,但始終沒能在政府層面形成一個類似於「科技部」一樣的主導機構;韓國則將教育部、科技部合併為教育科技部。

而中國科技部對比其他國務院職能部委,算是比較年輕的部門,正式成立於1998年,從時間上來算,甚至要晚於各類著名的科研計劃,如星火計劃、863計劃等。但是其誕生及發展的過程卻頗為波折。

張朋 攝(來源:中新網)

這要從科技部的前身——由科學規劃委員會、國家技術委員會合併而成的科學技術委員會說起,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於1958年,也是從那時候起,中國才初步形成了一個對科研規划進行統籌管理的機構,該機構的主任由當時主管科學技術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

隨後,1970年起,科學規劃委員會曾經一度撤銷,直至1977年才重新恢復。重新恢復的科學規劃委員會主要職責為調查研究有關科學技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執行情況,同時負責編織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等。1978年,科學規劃委員會改名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此後,在數次國家機構的調整中,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被始終保留,直至1998年,根據《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決定》,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正式更名為中國科技部,成為國務院職能部委之一。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發展的宏觀戰略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等。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中國已經從科學創新能力薄弱、長期依賴他國技術的困境中走出來了,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0.3萬件,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但是面對當代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現狀,以及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重組後的科技部的職能也需要有新的提升。

重組後的科學技術部的職責是,擬訂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針以及科技發展、基礎研究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組織協調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編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規劃並監督實施,牽頭建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負責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等。

對此,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這次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將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同時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改為科學技術部管理,將有利於更好地統籌海內外科技人才的需求和供給,有利於科技資源和項目在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以及基地和人才專項五大科技平台上合理分配和協調。

「為了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要紮實推動基礎研究;推動更多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產生;在重要領域產生顛覆性技術,並加快應用;要更加重視科技隊伍的建設;在科研管理上加強協調統籌。」邱勇說。


附: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簡歷

中共黨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研究員級高工,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1976年1月至1978年10月,安徽省滁州市常山公社插隊。

1978 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一系資訊理論專業學習。

1982年7月至1996年10月,在原電子工業部第二十八研究所工作,歷任所研究部副主任、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黨委委員)。

1996年10月至1999年2月,任中國計算機軟體與技術服務總公司總經理、黨委委員。

1999年2月至 2002年2月,任原信息產業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2003 年9月至2008年10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2011年4月起,任科學技術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2012年7月起,任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副部長。負責黨組全面工作;分管政策法規司(創新體系建設辦公室)、人事司。

2018年3月,任科學技術部部長。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楊佳欣 王賀

編輯:郭凌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馬斯克站隊特朗普,特斯拉上海建廠影響了誰?
劉鶴訪美:一次「滅火」之旅?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