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晉卦的進取之道

晉卦的進取之道

(圖片來自網路,向作者致謝)

【白話經文】

晉卦,康侯因受賜眾多馬匹和平民,一天之中被接見數回。

初六,行進的樣子,擁擠的樣子,堅守正道吉祥。未被信任,要從長計議,沒有災禍。

六二,行進的樣子,憂愁的樣子,堅守正道吉祥,接受王母賜福。

六三,眾人認可,悔恨消失。

九四,像鼫鼠一樣行進,堅守正道防止危險。

六五,悔恨消失,不用擔心得失,往前行動吉祥,沒有不適宜之事。

上九,行進至頭角,用於徵伐城邑,防範風險可獲吉祥,沒有災禍,堅守正道防止小災。

【經文原文】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

六三,眾允,悔亡。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解讀序言】

晉卦位列周易第三十五卦。上卦是火、下卦是地,稱其為火地晉。《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序卦傳說,事物不可能終結於大壯卦的狀態,因此周易在大壯卦之後安排了晉卦。晉就是行進、前進、進步、進取的意思。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事物經過大壯階段,力量、能力得到提升,蓄積了能量,具備進步升級的條件,因此由大壯卦狀態演變為晉卦狀態;二是「大壯則止」,大壯含有止的意思,止與晉,就是靜與動、陰與陽的關係,事物總是在動靜、陰陽對立統一轉化中螺旋式向前發展的,事物由「止」進入了「進」的模式。《雜卦傳》說:「晉,晝也。」雜卦傳說,晉就是白天的意思。這個意思是從晉卦卦象中引申出來的。

【卦名含義】

《說文解字》說,晉,進也。日出萬物進。《易》曰:「明出地上,晉」清段玉裁注,從日,從臸,臸者至也。晉的早期古體字是「臸」下面一個「日」,日代表太陽,上面兩個至,可以理解為太陽由東到西運行的過程,從人的觀察角度而言,至東看到日出,至西看到日落,太陽一直處於人眼可觀測的行進之中。由運行中的太陽,給萬物提供生長的養分,帶動萬物成長、壯大和發展。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有陽光普照,萬物欣欣向榮,茁壯成長,逐漸發展,向前行進,太陽給萬物提供了不竭的能源和動力。因此,晉,是行進、前進、進步、進取、進展、晉陞、晉級等意。

【卦象寓義】

明出地上之象。這是大象中描述的自然景象。「明」表示太陽帶來光明,陽光普照,大地光明;「出」是日出,太陽出現在地平線以後逐漸上升、移動運行的狀態。「地」是土地、大地。「上」是上方、上空,而不是指與地面接觸的地上。可見,明出地上就是指太陽從東方升起開始,緩慢向西方移動直至落山的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白天。也可稱其為日照大地之象。從卦的結構看,上卦離代表太陽,下卦坤代表大地。人們常用旭日東升來比喻萬物生長、人生髮展和事業進步。

地上篝火之象。下卦為坤,坤為地;上卦為離,離為火。因此,可以將晉卦看成是地上正在燃燒著的一堆篝火。火常能給人帶來熱烈、興奮、興旺、奮發的感覺,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表明生意興隆;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表明人丁興旺、家業興盛;革命事業如火如荼,表明革命形勢、發展進程迅速。此外,坤為眾,可讓人聯想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團結一心,朝著光明前景和目標,積極配合,努力進取。地上篝火反映並激發了人們的積極進取之心。

母親中女之象。下卦為坤,坤為母;上卦為離,離為中女。上下均為女性代表。下卦也稱內卦、主卦,上卦也稱外卦、客卦。晉卦反映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居於家庭內部,主持家政事務;中女處在家庭外部從事生產勞動,處於輔助母親、接受母親安排的從屬地位。家中沒有男性,也許他們長期外出經商、求學、從軍、勞役,也許已經故去。總之,這是由純女性組成的家庭形態,這種組織結構也屬基本合理。

內柔外明之象。內卦為坤,為地,為母,為布,為眾等。坤卦的顯著特徵是柔,引申為柔弱、柔順、包容、輔助、配合、承受、忍受、忍讓、忍耐、堅韌、堅毅等,既反映了大地的物理特性,又反映了母親的性格特徵。外卦為離,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雉等。離卦的顯著特徵是明,引申為光明、明亮、亮麗、漂亮等。因此,晉卦的卦象表現為內部主體是柔順的,外部客體是光明的。柔順和光明都是正面的品質,預示著事物發展過程主流是正面、正向和積極的。

柔吉剛凶之象。晉卦下卦為坤,上卦為離,上下卦均為陰卦,與母親中女之象、內柔外明之象都是一致的。晉卦的陰卦性質決定著晉卦情境下進取、進步、行進、發展的方式方法,適宜採取柔性、委婉、緩和的方式,而不宜採取粗暴、強硬、激烈的方式。從爻辭上看,四個陰爻基本為吉,初六是吉,無咎;六二是吉;六三是悔亡;六五是吉,無不利。但兩個陽爻的情況不容樂觀,九四是厲,上九雖然中間出現吉、無咎,卻也出現厲、吝。總體上呈現以陰柔為吉,以陽剛為凶的傾向,陰陽主要是指行為方式、行事方法等。

征伐戰爭之象。上卦為離,離為甲胄,為戈兵。甲胄就是將士身上的鎧甲,前後兩片都是堅硬而有韌性的,阻擋刀槍侵入。由於身穿鎧甲的樣子,呈現出硬——軟——硬的結構,軟是指身體,硬是指前後兩片護身的甲衣,這種情形與離卦的卦符陽——陰——陽結構非常相似,因此用離卦來表示甲胄比較妥當。至於「離為戈兵」,戈兵是類似矛一類的兵器,一是由火焰的形狀引申出來的,火焰向上,上頭為尖,戈、矛的形狀如同火焰;二是通常形容戰爭為戰火紛飛、戰火燃燒,戰爭場面經常出現火光衝天的景象,這也是「離為戈兵」的因素。下卦為坤,坤代表土地、大地、領地、領土,引申為天下版圖、諸侯國。從歷史上看,當一個國家、家族、機構的發展進程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按照物極必反規律,很可能引發資源爭奪的戰爭。戰爭通常在某個國家、地區進行,在這片土地上,敵我雙方短兵相接,相互廝殺。這便是晉卦所反映的社會情境之一。

【關聯卦畫】

晉卦由觀卦演變而來。有種說法,我是持贊同意見的。那就是六十四卦的大部分卦由十二消息卦演變而來。觀卦代表農曆八月,上卦為風,下卦為地,稱其為風地觀。如果將觀卦的九五與六四位置交換一下,就變成了晉卦。相當於九五將自己老大的位置讓給了六四。因此,彖辭說「柔進而上行」,意即觀卦的六四柔爻有進取願望而向上行進。有種說法是,康侯因功勛卓著,老大把位置讓給他,雙方互換位置。有些道理,卻不符史實。傳說中堯舜時期實行禪讓。中古以來也有禪讓之說,但大多是政變後的無奈之舉,一種美化的說法,並非心甘情願的真正禪讓。這裡我嘗試提出一種新觀點:老大還是坐在老大的位置,六四仍是留在六四的位置,但是老大讓渡部分權力和國家資源給六四,如封侯、封爵、封地。這樣相當於九五主動降為六五,權力有所弱化、掌控的財富資源有所減少;而對於六四而言,權力擴大了,可支配財富資源增加了,相當於由六四強化為九四。歷史上這樣的情形不乏其例,如,周武王與姜子牙(受封於齊國)、周成王與周公(受封於魯國)、康侯(受封於衛國)。

晉卦的綜卦是明夷卦。如果將晉卦顛倒180度,那麼就得到明夷卦。晉卦是火地晉,明夷卦是地火明夷。晉是進的意思,表示旭日東升往西運行,代表整個白天;夷是消失的意思,明夷就是光明消失,表示太陽下山進入晚昏黑夜時段。晉卦、明夷卦合起來代表白天黑夜完整的一天。黑夜是白天的繼續,反映了事物發展的軌跡;同時,黑夜與白天又是相反相對立的,兩者體現了對立統一關係,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相互轉化,相輔相成。綜卦的意義在於啟示人們,要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不僅僅是兩個角度,而是要立體化、多角度,這樣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

晉卦的交互卦是蹇卦。如果將晉卦的初六、上九去掉,用剩餘的四個爻重新組成一個卦,二三四爻為下卦,三四五爻為上卦,這個卦便是晉卦的交互卦蹇卦。因為三四爻在上下卦皆有,呈現交互關係,我把三四五爻叫上交互卦,二三四爻叫下交互卦。有的說法分得更細,稱三四五爻為交卦,二三四爻為互卦,只是說法不同而已,沒有本質區別。蹇卦上卦為水,下卦為山,稱其為水山蹇。蹇字由寒+足組成,意思是天氣寒冷把腳凍傷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再加上蹇卦由山水構成,代表山高水險道路難行。交互卦是從本卦中分離出來的,它表明在晉卦行進的卦意中蘊含著路難行的意境,說明行進、晉陞、發展、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隨時可能遇到艱難險阻,對此必須有所思想準備。

晉卦的錯卦是需卦。如果將晉卦的每個爻性質相反,就得到它的錯卦需卦。錯卦也叫對卦,陰陽爻是相反的、對立的。相當於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也就是換位思考。綜卦啟示我們多角度思考,錯卦教我們站在對立面角度思考,兩者有聯繫,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晉卦是火地晉,蹇卦是水天需。爻性質的相反決定著卦象的相反,火與水相對、地與天相對。兩者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但兩者的聯繫也是明顯的,一是都有進取精神,晉是行進、進取、晉陞,需是三君子外出探險求索,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行為。二是都是為了滿足需求,晉卦是滿足建功立業、完善自我的精神需求,需卦是側重滿足人們生存的物質需求;三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可能向反面轉化,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往往交織一起,不能割裂。這也符合唯物辯證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規律;這種轉化體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規律;但起主導作用的是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規律。

【卦辭彖辭】

〖卦辭〗「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譯文:「晉卦,康侯因受賜眾多馬匹和平民,一天之中被接見數回。」

古代漢語詞典解釋:用,使用;任用,舉用;介詞,作用同「以」,表示憑藉,譯為「靠」、「由」;介詞,作用同「以」、「因」,表示原因、結果,譯為「因」、「因為」、「因此」。錫,通「賜」。馬,包括馬匹和車輛。蕃庶,眾多、許多。蕃,茂盛、繁殖、生長、眾多。庶,眾、多,也指平民、百姓,因為平民百姓數量是眾多的。晝,白天;晝日,一日之間。三非實指,泛指多次。接,接觸、接見、召見。康侯,常見的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受封康地的諸侯,康侯是指周文王姬昌和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個兒子,名叫姬封,是周武王姬發、周公旦(周武王之四弟)的弟弟,被周武王授封於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所以也叫康叔或康叔封。康叔對於維護周王朝統治功勛卓著,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即位之初,發生了三監之亂,康叔參與平定叛亂,因立下大功被改封為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成為衛國的首任國君。周成王長大後,提拔康叔為西周司寇,掌管刑獄訴訟之事。我認為這種解釋比較可信,符合史實,也可用以說明卦辭並非周文王一人所為,周公應當參與其中,或者周公可能對周文王的卦辭作出適當修改。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易作者借用康叔受賞被封之事,來論述人生事物進取、進步、晉陞、發展、拓展的道理。

另一種解釋是將「康侯」看作動賓結構,是安定諸侯,使諸侯安定不作亂的意思,這時應將「用」作介詞「以」來解,即天子以賜予馬匹車輛、平民封地等方式,安撫各個諸侯國。周朝實行分封諸侯制度,有「康明安邦」之說,天子對有重大功勛的大臣予以分封。這樣解釋也有道理,可作參考。

「晝日三接」取象於離卦和坤卦。上卦為離,離為日,「晝」字與晉卦大象吻合,大地上方出現太陽的時段即為晝日;下卦為坤,坤為眾多,由坤卦三個陰爻聯想到三,但「三接」應為泛指,而非實指,可理解為多次、數次。

〖彖辭〗《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彖辭說:晉,就是行進的意思。來自太陽的光明出現在大地上方,坤卦呈現出柔順並且依附於太陽的光明,陰柔六四欲進而往上行走,所以康侯受賜眾多馬匹和平民,一天之中被召見數次。順,指坤卦的柔順之德。麗,取意於離卦。離者,麗也。既是美麗的意思,又是依附的意思。柔進而上行,六四往上走而進。從卦符上看,表現為六四、九五互換位置,好像是六四往上走占居六五的位置。但結合史實,應當理解為:九五主動讓渡權力,讓自己由九五變為六五;同時獎賞有功大臣,增強六四實力,讓六四變成九四。這樣解比較合理。

【大象之辭】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大象說:「光明出現在大地上方,這是晉卦反映的自然景象。君子受此啟示應當自己主動昭示光明之德。」

大象集中體現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倡導君子要從太陽陽光普照中獲得有益啟示,學習太陽發光發熱無私奉獻精神,修養自己品德,像太陽一樣熠熠生輝,施澤於天下百姓。自昭明德,就是把自己身上的光明之德主動地付諸實施、清晰明了地展現出來。「自照明德」與《大學》的「明明德」意思一致。《大學》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後來被抽出來單獨成篇,作為歷代儒生的教科書,成為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大學》開頭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成為做大學問者的首要職責。第一個明是動詞,是搞懂,弄明白,彰顯,發揚光大等意思;第二個明是定語,作光明、明亮解,明德就是光明之德。明明德,就是將光明之德彰顯出來並進一步發揚光大。「自昭明德」之「昭」,與「明」意思相近,也是彰顯、發揚光大之意。因此,本人認為「自昭明德」與「明明德」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有觀點認為,德本身就應該是光明的,認為明德不應解為光明之德。我不認同這種說法,德與明德在修辭效果上是不一樣的,德的內涵很豐富,比如光明、坦率、誠信、謙虛、和氣、禮讓等等,而明德可以理解為,在保留其豐富內涵的同時,進一步突出光明的特質。內心的光明、透亮、淳凈是德的重要基礎,離開光明,德的其他內涵也將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而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決不可能是一個真正有德之人。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觀點截然相反。有人說孟子說得對,有人說荀子說得對,而我說兩人說得都沒錯,但都不夠完整。應該說有些人人之初性本善,有些人人之初性本惡,同樣一個人也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善惡在人類是同時存在的,善惡在一個人身上也是同時存在的。沒有善,惡便不存在;沒有惡,善也不存在。善是陽,惡是陰,善惡的變化也符合易經陰陽變化規律。一個社會就是一個太極,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善惡兩股勢力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

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那麼既然善惡相輔相成,是不是社會不需要懲惡揚善了呢?也不是!在某個社會歷史階段,如果惡勢力占居統治地位,那麼必定是亂世,百姓生靈塗炭;如果善勢力占居統治地位,那麼當屬治世,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君子的使命就是讓真善美成為社會的價值觀和主流意識,推選出大德大能大智慧的良善之人成為百姓的領袖,這樣就能做到為百姓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毛主席說過:「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一個人或一群人到底是向善發展,還是向惡發展,取決於內外、先天後天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主觀內部因素,有客觀外部因素;有先天的性格遺傳因素,有後天學習教化因素;有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朋友圈等常規確定因素,有自然災害、突發事故、戰爭動亂、政治運動、家庭變故等突發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促使一個人向善發展,或者向惡發展的導火索和催化劑。正因為人具有向惡發展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因此「明明德」的教化顯得更加重要、必要和迫切,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爻辭小象】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譯文:「初六,行進的樣子,擁擠的樣子,堅守正道吉祥。未被信任,要從長計議,沒有災禍。」

如,什麼似的,什麼的樣子。晉,是前進、行進、上進、進取、晉陞、晉級等意。古代漢語詞典解釋,摧,推擠,推;折斷;挫損,挫折;譏諷,打擊;憂愁,悲傷;催促。此爻以解釋為推擠為主,輔助解釋為挫折、憂愁,意思是想晉陞的人眾多,熙熙攘攘,你推我搡,僧多粥少,找不到晉進通道,內心自然憂愁。罔,通「無」,沒有的意思。孚,誠信。罔孚,即誠信尚未建立,或者說尚未得到上級的信任,因為初六地位太低,尚無施展才幹的機會。裕,寬裕,寬容,充裕,一是指心胸要寬廣;二是指自在、隨意、從容;三是指要有充裕時間,不可操之過急。

晉如摧如,好像是有進步晉陞的希望,又好像僧多粥少競爭激烈、內心有挫敗、憂愁的感覺,當事人處於晉與未晉之間徘徊游移、模楞兩可、忐忑不安的那種狀態,既不是事實上的晉陞,又不是既成事實的挫折,而給人以兩可之間。這說明人生事業要晉陞和發達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初六這樣的初始階段。但不管結果如何,只有堅守正道才能獲得吉祥。換句話說,如果採用邪門歪道就會帶來兇險。人生事業處於初六時期,不被信任是正常現象,行動和時間將證明一切,即使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也需要著眼長遠,始於足下,給自己和別人以充裕的時間,以實際行動樹立自己良好形象,從而逐漸贏得眾人信任,為今後成長進步打下堅實基礎。初六陰爻居陽位,不當位,力量過於柔弱。初六與九四有正應,能夠得到上層九四的幫扶和提攜。

「晉如摧如」取象于震卦和艮卦。若初六發生爻變,則下卦變成震卦,震為動,有向前行進的慾望和動力。同時,下交互卦為艮卦,艮有靜止、停止、阻止、制止之意。一動一止就形成了一群人想進又進不得、相互擁擠、你推我搡的局面。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小象說,行進的樣子,擁擠的樣子,這是單獨行進在正道上。從長計議沒有災禍,是因為還沒有被授予使命和任務。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譯文:「六二,行進的樣子,憂愁的樣子,堅守正道吉祥,接受王母賜福。」

受,接受,領受,接納;有人解釋為授予,給予,這樣解釋也可以,兩者意思差不多,只是主體與受體的區別,如果六二作主語,就是接受的意思,如果把六二當賓語,就是授予的意思。茲,這,此。介,古代漢語詞典中有「賜予」之意,《詩經》中有「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的詩句,這裡的「景」是大的意思,此爻的「介福」與「介爾景福」意思相近。王母,指六五,六五為君王之位,因為是陰爻,故稱其為王母。按理說,六五與六二沒有正應,六二不能得到六五的關照和幫助,六五似乎不會賜福給六二,但正如小象所說:「受茲介福,以中正也。」一方面,六五本身居於中正之位,能夠堅守中正之道,主持公平正義,雖然從情感上講可能不想授予六二,但從公平正義角度而言,對處於晉陞通道中的基層幹部還是給予了精神或物質上的鼓勵;另一方面,六二也居中正之位,表明其道德品德良好,表現出色,受到上級的獎賞和鼓勵也在情理之中。六二陰爻居陰位,當位,表明其行為舉止是恰當的。人或事物處於晉陞前期,力量還稍顯柔弱,晉如與愁如同時出現,表明晉陞發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會碰到這樣那樣令人心煩和憂愁的事,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堅守正道,持之以恆,前景終究是光明的。

「愁如」取象於艮卦和坎卦。下交互卦為艮卦,阻止了他的晉陞行進之路,這是他憂愁的主要原因。同時,若六二發生爻變,則下卦變為坎卦,坎為心病、為加憂,與「愁」意思相合。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小象說,接受這種賜福,是因為能夠堅守中正之道。

「六三,眾允,悔亡。」譯文:「六三,眾人認可,悔恨消失。」

允,誠信,答應,許諾,引申為認可、肯定、贊同,這是周圍眾人對晉陞對象為人做事的認可和肯定,相當於現在提拔幹部的民主推薦和群眾認可,表明晉陞者群眾基礎好,其思想品德、行為舉止和工作業績,得到大家一致好評。亡,通「無」,悔亡就是悔恨消失,表明原本是有悔恨之事要發生的,後來由於某種積極因素的出現,使悔恨之事得以成功避免。原本的不利因素,可理解為:一是六三陰爻居陽位,不當位,其行為能力過於柔弱,有些力不從心的味道;二是按照易經的規律,「三多凶、四多懼」,在第三爻容易出現兇險因素。然而,這兩個不利因素都沒有產生實質性後果,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六三的表現得到眾人認可和肯定。這可理解為:道德的力量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晉陞的人或事發展至第三階段,人們對其人其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給予了充分信任,說明信任可以化解不利因素。二是六三與上九有正應,能夠得到上九的關心和扶持。

「眾允」取象坤卦、巽卦和兌卦。下卦為坤,坤為眾人。若六三發生爻變,則下交互卦變為巽,巽為風,為入,為進退,巽德有遜順之意;上交互卦為兌卦,兌為口,為言。遜順+言語即為「允」。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小象說,眾人認可所表達的心意,就是往上行進。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譯文:「九四,像鼫鼠一樣行進,堅守正道防止危險。」

鼫(shí)鼠,還有石鼠、梧鼠、鼯(wú)鼠、五技鼠等稱呼。古代漢語詞典認為,鼫鼠與梧鼠所指是同一種鼠,而對鼯鼠卻是分開解釋的,並沒有將兩者關聯起來,本人認為都是一回事。《荀子·勸學》有言:「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說文》解釋:「鼫,五技鼠也。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大概是我國古代學者對鼫鼠下的能力鑒定書。本人少時看過一則童話故事《鼯鼠學本領》,講的是鼯鼠想學本領,但沒有耐心和毅力,淺嘗輒止,學藝不精,最終都派不上用場。鼫鼠五技,一是會飛,但飛不過屋頂;二是會攀,但攀不上樹梢;三是會游,但游不過一個山谷間的水域;四是會跑但趕不上人的小跑;五是會打洞,但藏不下自己的身體。由於技藝不精,雖會得多,但仍然擺脫不了處處受到天敵追趕威脅的窘境。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可見技藝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一個單位或某個領域,一個人如果像鼫鼠一樣,那就是平庸之輩了,不用說晉陞發展,就連維持飯碗都相當困難。鼯鼠五技的故事提示人們,千萬別像鼯鼠那樣,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不精,只會扮演個「萬金油」的角色;要想有所發展、有所提升、有所進步,就要靜下心來,仆下身子,刻苦學習,勤於實踐,努力提高,學藝要精,練就自己技術專長,這樣才能成為有用之材,才談得上進步發展。貞,通「正」,堅守正道。厲,危險。貞厲,就是要堅守正道,防止走邪門歪道而帶來危險。以鼯鼠的方式達到晉進的目的,也屬於邪門歪道之列,容易招致危險,這是人們要注重防範的。九四陽爻居陰位,不當位,表明其行為舉止過於剛強,這種方式不利於進步發展,可能導致危險。九四與初六有正應,能夠得到初六的支持和配合,兩者能夠彼此協調。

「鼫鼠」取象於艮卦。晉卦的下交互卦為艮卦,九四處於艮卦上爻;若九四發生爻變,則上卦也變成艮卦。據《說卦傳》,艮為小石,為鼠,故有鼯鼠的描述。

《象》曰:「鼯鼠貞厲,位不當也。」小象說,像鼯鼠一樣行進,必須守正防止風險,這是因為九四的定位不當。位不當,指九四陽爻居陰位,行為與位置不相符合。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譯文:「六五,悔恨消失,不用擔心得失,往前行動吉祥,沒有不適宜之事。」

悔亡,亡,通「無」,消失、消亡。表明本來存在產生悔恨的可能性,但由於某種積極因素的出現,消除了不利因素,避免了悔恨成為現實。從負面因素來說,六五陰爻居陽位,力量過於柔弱,能力與所處的位置不相匹配,有可能導致出現悔恨的情形;從正面因素看,六五是上卦中爻,又是全卦的核心,居於君王之位。由此表明君王能夠堅守中正之道,主持公平正義,這是贏得民心的重要原因,也是「悔亡」的重要因素。這也體現了道德的力量可以彌補能力不足的易理。恤,擔心,害怕。如果君王有德行,那就用不著患得患失,只要努力前行,其前景還是光明的。六五與六二沒有正應,說明得不到基層幹部的支持和配合。

另有一說,「失得」應為「矢得」。矢與失形音相近,傳抄過程中發生混淆是有可能的。矢是箭頭,以金屬製作為多。如果六五發生爻變,那麼上卦變為乾卦,乾為金,與矢的屬性吻合。上卦為離,離為網,用網作為擋箭的屏障,也許是獲取箭的好辦法,就像三國時期草船借箭一般。

「失得勿恤」取象於巽卦、坎卦、離卦。晉卦由觀卦演變而來。晉卦的六五本為觀卦的六四,在上卦巽卦之中,巽為近利市三倍,收益豐碩,但變成晉卦後收益消失,這是「失」的由來。與此同時,雖然損失些收益,但他在晉卦中上行到了六五之位,這便是「得」,失了財富卻得了高位。晉卦的上交互卦為坎卦,憂為心病,為加憂。上卦為離,離為光明,也有離開之意,還有網羅意思。內心光明,離開加憂、心病,或者網羅憂愁,即為勿恤,不用擔心,不要憂慮。

「勿恤」還取象於晉卦的交互卦蹇卦。蹇卦上卦為水,下卦為山,稱其為水山蹇,憂愁來自坎水卦,坎為加憂,為心病。但是,蹇卦下卦為艮山卦。晉卦上交互卦坎卦的中間陽爻又是下交互卦艮卦的上爻。艮有靜止、停止、阻止、制止之意。阻止+加憂即為「勿恤」。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小象說,不用擔心得失,因為往前行動有值得慶賀之事。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譯文:「上九,行進至頭角,用於徵伐城邑,防範風險可獲吉祥,沒有災禍,堅守正道防止小災禍。」

古代漢語詞典解釋:維,系物的大繩;系,連結;維持,維護;喻法度;只,僅;語氣詞,用於句首或句中;通「惟」,思考。這裡作「只、僅;語氣詞」解。上九陽爻居陰位,力量過於剛強,剛強易折,此爻有乾卦上九「亢龍有悔」的意味。這種情形的形成與六五「吉、無不利」的順境有關,久居安泰、諸事順邃容易產生驕傲自滿、麻痹鬆懈心理,再加上行進晉陞已經到了盡頭,再無路可走,因此會考慮用戰爭手段去解決爭端。中國人講究以和為貴,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無贏家,因此征伐不是處理矛盾的最佳辦法,戰爭的後果往往是勞民傷財,耗空國力,將士傷亡,百姓遭殃,兩敗俱傷。因此,爻辭提示要注意風險防控,征伐行為必須出於正當動機,堅守正道,主持公平正義。

「角」取象於離卦。坤為母,為腹,為牛,為子母牛;離為目,為中女,為大腹,為龜,離與坤卦有類似的特徵,古籍中常將離卦解為牛。晉卦上卦為離,六五相當於牛的眼睛,上九相當於牛角部位。通常人們以「鑽牛角尖」來比喻不知變通的思維方法,表明牛角尖空間狹小,鑽得進、出不來。此爻表明行進已到窮盡處,前面已無路可走。

「伐邑」取象於離卦和坤卦。上卦為離,離為戈兵,是征伐的武器。坤為土地、家邑領域、國家領土。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小象說,用於徵伐城邑,因為正道尚未得到發揚光大。應當理解為,去征伐者有正當的理由,被征伐者存在道義上的缺陷。之所以發生征伐行為,是因為被征伐方沒有將正道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道行 的精彩文章:

離卦的附麗之道

TAG:易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