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攻略︱走!帶你去逛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探秘3大展館7件寶貝!

攻略︱走!帶你去逛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探秘3大展館7件寶貝!

來源:海南旅遊推廣中心、海南日報

好多胖友都知道海南有省博物館,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

海南還有一座省民族博物館。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坐落於五指山市,

這是一方積澱著瓊州文韻的人文之地,

是一座承載民族記憶的菁華寶庫,

也是一處展示民族團結友愛的歷史結晶。

新建開放的省民族博物館(宋國強 攝)

2018年2月11日,重新建設完畢的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不僅讓諸多珍貴的民族文物

得以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也讓這座見證著海南近代發展的

博物館再度走進大家的視野。

陳列展覽

全新的省民博佔地近4萬平方米,坐落於五指山市北面的牙蓄嶺上。館中共設「瓊州民風」基本陳列展以及書畫、陶瓷兩個專題展。其中,基本陳列展設有海南民族歷史文化陳列、海南民族紡織文化陳列、海南民族藝術陳列3個展館,向大眾全面展示了海南的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習俗。

建館至今,省民博一直是民族文化旅遊的一處熱點。上世紀90年代初,來自7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前往這裡參觀,大家對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嘖嘖稱讚。

海南民族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宋國強 攝)

館藏文物

海南省民族博物館館藏文物3.2萬多件(套),珍貴文物達到704件(套);其中有關黎族、苗族和回族三大世居少數民族的文物佔到總館藏的90%以上,館藏文物主要涉及三大少數民族同胞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用具、文化遺址和歷史人物等方面,其中展出1190件(套)文物。

「本次重建,主要是建造了一個互動展廳,這個展廳運用現代科技互動手段,分別打造了黎族漢族語言互譯系統、虛擬換衣系統、虛擬竹木樂器體驗系統和虛擬民族服飾製作系統。」省民族博物館館長李華權說。

市民在互動區體驗黎族竹木樂器演奏

觀眾在觀看黎錦(宋國強 攝)

接下來

讓我們看看博物館裡都有哪些寶貝吧~

史前椰樹化石

走進省民族博物館第一展館,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就是一塊不規則的化石。「這是一顆史前椰樹化石,長35厘米,寬20厘米,厚12厘米,它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如今的三亞市落筆洞發現的,這對於研究海南島的人類活動歷史有著重要的作用。」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副研究員羅文雄介紹道。

椰樹化石

「化石的存在雖然不能直接證明當時的人類活動跟黎族祖先有關係,但是最起碼證明這是一種淵源。隨後挖掘出的打制石器等工具,也很好地證明了海南島在距今1萬年前,有人類活動跡象。」羅文雄解釋道。

獨木器具

沿著展館內的櫥窗走過去,鑽木取火工具、泥片制陶的出現,象徵著海南島上亮起了第一個農耕文明的火把。

苗族木杵和苗族獨木舂米臼

在海南島農業文明發展中,脫殼工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眼前的這個獨木舂米臼和脫粒杵屬於一套,它的製作工藝就是將一整個樹榦截取一段,然後利用火燒、石器打磨將樹木截面逐漸挖出一個圓形坑,這就製成了舂米臼,脫粒杵也按照同樣的工藝經過火燒、打磨製作而成。」羅文雄說。

獨木器具的出現標誌著黎族先民可以製作和使用工具,利用工具製作新的生產用具,從而也體現了這裡水田農業的發展。

黎族獨木舟

在黎族歷史傳說中,祖先乘獨木舟來到海南島,黎族傳統民居中的「船型屋」,就是根據倒扣的獨木舟外形製成。

黎族獨木舟

「當時還沒有鐵器,黎族祖先就選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樹榦,將不準備挖掉的部位塗上濕泥,然後用火燒烤未塗濕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狀後,再用石斧等工具砍鑿,這樣疏鬆的焦炭層很快就被挖盡,如此反覆多次,獨木最終被做成帶槽的舟。」羅文雄講解道,獨木器具是一種物化了的文化,其實物屬性,表現了黎族特定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徵。

黎族龍被

來到黎族紡織文化展館,羅文雄認為,這裡最具代表性的一件珍貴文物就是在展館中央展出的龍被。這條明代的黎族龍被長188厘米,寬124厘米,圖案為雙鳳朝陽麒麟。

黎族龍鳳朝陽魚躍圖龍被(局部)

龍被,因產地主要在古崖州地區,也稱為崖州被,有些地方叫做大被、綉被,素有「廣幅布」之稱,是黎族在紡、織、染、綉四大工藝過程中難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術最高超的織錦工藝美術品,是黎族進貢歷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龍被既是黎族紡織技術達到頂峰的見證,同時也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見證。

龍被的構圖嚴謹、色彩艷麗、層次分明、款式多樣,有著十分鮮明的藝術特徵,這種藝術形式是黎錦所共有。

樹皮衣

在距今3000多年前,海南黎族祖先就嘗試用樹皮製作衣物,它是由海南黎族先民用楮樹等樹皮經過繁瑣的工序手工製成,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黎族集聚區,包括三亞、五指山、東方等市及瓊中、保亭、陵水、樂東、昌江、白沙等縣。樹皮衣在人類學及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厚皮樹皮上衣

2005年,海南省政府公布「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成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之一。

唐代珊瑚石墓碑

在展館內,藏有一塊唐代珊瑚石墓碑,此墓碑寬46厘米,高56厘米,厚16厘米,入藏時間為1986年8月。「這是我們博物館的珍貴文物,材質獨特,用珊瑚石雕刻,珊瑚石墓碑上面有刻字、經文,這也是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羅文雄說。

據介紹,墳墓一律坐北向南,多為豎狀土坑墓穴,前後兩端各豎一塊珊瑚石墓碑,墓碑大小規格不一,有的高達63厘米,寬52厘米。碑有四種形制:火焰形、半圓形、三角形、山字形。

藤衣簍

編織工藝在黎族生產生活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藤衣簍也是黎族編織工藝代表性工藝品之一。女孩子從11歲左右開始,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衣簍,每個衣簍並不大,可以整齊地放下20多件衣物。

黎族藤編衣簍

「根據個人喜好及不同地區,衣簍大小不一,且都有蓋子,有平頂蓋和圓頂蓋等,材質一般有竹藤、蔞葉等。」羅文雄告訴記者,女孩子結婚的時候衣簍作為重要物品隨同,如果離婚,男方必須要把女子的衣簍歸還。此外,在女子去世時,所有衣簍都作為陪葬品一起下葬。

省民族博物館

黎族牛皮藤凳

黎族獨木凳

【地址】

海南省五指山市泰翡路五號

【交通攻略】

省內可乘坐客車到達五指山汽車站,下車後沿坡步行200-300米可以到達。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8:00-17:30,周一閉館休息。

在這裡,

透過一件件沾滿歷史塵土的文物,

了解海南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追尋翻閱海南的民族記憶。

還能體驗博物館裡的「黑科技」,

瞬間「換上」黎族服飾,

不管大人小孩都能玩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一位失戀者的自白:曾想牽著你的手,到海南老街走一走!
市縣︱2018春節假期 計劃一場寵溺孩子的海口之旅吧!

TAG: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