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腸癌可防可治 合理檢查心中有數

大腸癌可防可治 合理檢查心中有數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隨著我們飲食結構改變,人口老齡化等原因我國大腸癌發病率處於快速上升階段。身邊聽到越來越多某某某突然間就得了大腸癌......

雖然大腸癌是目前治療效果較好的惡性腫瘤之一,但結直腸癌(即大腸癌)的癥狀較隱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可沒有明顯的癥狀,以至於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大腸癌可防可治 合理檢查心中有數

大家都知道早期發現是防治大腸癌的重中之重,那麼究竟該如何做呢?

如何每年只花50元篩查,就能避免這十幾萬的花費呢?

常用的手段有以下幾種,各有不同、相輔相成:

糞便隱血試驗是基礎篩查,應該每年堅持查一次,若發糞便隱血試驗或直腸指檢發現消化道出血,則進一步做腸鏡等檢查明確原因。推薦50歲以上人群至少做一次腸鏡,若無異常每10年做一次腸鏡。若有大腸癌高危因素(腫瘤家族史、長期高脂低纖維素加工肉製品飲食、腸道息肉病史、肥胖與糖尿病等。)或平時里大便不規律推薦的人可以從40歲開始做一次腸鏡,根據檢查結果以後每5-10年複查。

粗略算一筆賬,糞便隱血試驗檢查費用在20元左右,腸鏡檢查費在300元左右,按普通人推薦的篩查方法計算(每年一次糞便隱血檢查,50歲以後每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費用僅為50元,用於健康的投資核算起來比買一份健康保險划算的多。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大腸癌篩查是值得推廣的。

大腸癌可防可治 合理檢查心中有數

第一項: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最直接手段,也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有效手段。腸鏡檢查不僅可清晰地觀察腸道,檢查有沒有新息肉並可取活檢做病理學檢查。95%以上的大腸癌來源於大腸內腺瘤癌變,大於2cm的腺瘤有一半以上都會發生癌變。然而從腺瘤的發生,到癌變的發生,幾乎都不會出現癥狀所以自己無法察覺。如能在腺瘤未癌變或者早期癌變的無癥狀階段,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就切斷了癌變之路。

第二項:糞便隱血試驗。

我們知道大腸癌少有癥狀,出血是其中較容易發現的癥狀之一,出血量較大時可用表現為暗紅色血便,可被肉眼發現,但可能已經不是早期;而少量出血時一般不會有便血、黑便等表現,糞便外觀肉眼沒有異常,但通過糞便隱血試驗可以對消化道內極少量的出血做出診斷。

腫瘤生長過程中會侵犯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導致出血,這種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難以判斷,這時可以通過的糞便隱血試驗發現是否有隱匿的消化道出血。糞便隱血試驗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國際通用的篩查方法。

其實不止大腸癌,包括胃癌等消化道腫瘤,都有類似表現。因為糞便隱血試驗很靈敏,其他常見消化道出血如痔瘡、胃潰瘍也可能會導致陽性,因此需要做直腸指檢或腸鏡進一步明確出血原因。

第三項:直腸指檢。

直腸指診是一種發簡單又有效的檢查:直腸指診是通過手指直接觸診下段直腸腸壁是否光滑有無結節或腫塊,並可以對痔瘡等肛周疾病進行診斷,若在指套上發現暗紅色血液,可能提示腸道內出血,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大多數直腸癌尤其是低位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檢查發現病變,中國的大腸癌患者中直腸癌比例較高,對於低位直腸癌,直腸指檢可以初步診斷,直腸指檢是一項簡單易信的檢查,體檢中不應棄檢。

大腸癌可防可治 合理檢查心中有數

第四項:CT。

CT較少直接用於大腸癌的篩查,若患者拒絕做腸鏡檢查,可選擇在有結腸重建技術的單位進行CT檢查,也可以發現腸壁病變。出於CT有輻射性,且發現早期病變優勢不如腸鏡,因此較少於早期檢查,是無法進行腸鏡檢查的另一種選擇。CT對觀察腫瘤是否浸潤周圍組織及確定術前手術方案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主要用於手術前評估腫瘤位置、大小是否有遠處轉移,術後複查等。

隨著多年的宣傳和推廣,曾經是大腸癌高發的美國,在2000後,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美國人在過去的10年里,50歲以上者的發病率下降了30%,以6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下降最明顯,這要歸功於結腸鏡篩查的推廣,結腸鏡篩查從2000年的19%上升至2010年的55%。

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中1、篩查率提高:貢獻了大約50個百分點。2、危險因素減少:如吸煙和肥胖等貢獻了35個百分點。3、治療方法提高:貢獻了12個百分點。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很大程度歸功於篩查宣傳教育得當。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探討一篇重口味的文章:便秘與大腸癌有沒有關係?
32歲直腸癌患者親述 熬的不是夜 是命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