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本文轉自學術資源大全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而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則只能去中國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學任教。

試問那時的北京大學是變成了世界一流大學,還是變成了中國的二流或三流大學?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來源 | 百度學術

作者 | 甘陽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作者簡介:甘陽,1952年生,浙江杭州人,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鄉八年,1982年獲黑龍江大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獲西方哲學碩士。現任中山大學逸仙講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博雅學院院長、通識教育總監。

摘要:假如17年後,北京大學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魯、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的博士所組成,而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則只能去中國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學任教,試問那時的北京大學是變成了世界一流大學,還是變成了中國的二流或三流大學?

我以為中國的大學改革實際正在出現一種危險的傾向。這種危險就是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下,實際卻可能恰恰在把中國的大學變成註定只能成為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學。出現這種危險傾向的原因在於,目前對所謂「世界一流大學」的理解是相當似是而非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因此一些改革方案的設計往往從一開始就犯了方向性的錯誤。

且讓我們現在以一種假設情況來提出問題。以中國現在的一流大學例如北京大學為例,假如17年後,北京大學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魯、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的博士所組成,而與此同時北京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則只能去中國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學任教,試問那時的北京大學是變成了世界一流大學,還是變成了中國的二流或三流大學?

答案自然是後者,即北京大學不但沒有變成世界一流大學,反而變成了中國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學。因為這種情況實際意味著,北京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不但沒有升值,反而越來越貶值,越來越不值錢。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甘陽(左一)

很簡單地說,大學的根本使命就是培養人才,所謂世界一流大學就是它能培養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如果某大學僅僅能以高薪聘請別家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卻永遠在自家大學裡培養不出同等甚至更好的相應人才,那麼這家大學就永遠是三流大學,它的所有投資都是失敗的,因為它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或者是高投入低產出。我們現在因此不妨提出三種不同的可能情況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由於我們現在是討論高等教育的問題,因此我們這裡暫時只考慮大學培養的今後從事高等教育的人才。

第一種可能情況是,17年後北京大學本身培養的博士越來越吃香,受到哈佛和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學的競相聘請,亦即以「北大博士」這一學術資格就可以成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等的越來越多,那麼我們大概可以說,北京大學開始進入了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第二種可能情況是,17年後以「北京大學博士」的學術資格而直接受到哈佛和牛津等國外一流大學聘請擔任教授的仍然很少或幾乎沒有,但以「北京大學博士」這一資格在中國本土一流大學任教的比例在國內仍然名列前茅;這種情況有可能表明北大仍未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但至少可以肯定,即北大仍然是中國的一流大學

第三種則就是我們前面已經提及的可能性了,即17年後「北大博士」的資格不但不足以在哈佛和牛津等國外一流大學得到聘請,甚至也已經得不到中國國內一流大學的聘請,而只有資格在中國的二流和三流大學任教,那麼這就只能意味著,北大下滑成了中國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學。這就象假如哈佛的博士今後都只能去美國州立大學任教,那麼哈佛也就下降到州立大學水平了。

我們現在因此不能不問,北京大學現在宣稱的在「十七年左右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目標?如果北大的目標是要達到上述第一種情況,即在十七年內造就越來越多的「北大博士」直接成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那麼至少有志氣,唯一問題是北大通過什麼制度來達到這個目標。但如果北大說,這種目標是不可能的,不要說十七年,甚至七十年都不可能,那就奇怪了,如果這是不可能的,那麼北大所謂「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到底是什麼目標?

我們必須強調,「世界一流大學」的真正標準是這大學培養的最高學位如博士是世界一流的,其他標準都不是真正的標準。美國有很多非常好的liberalcollege,培養最好的本科生,但不會稱「世界一流大學」,人家根本就不屑這種空洞名號。又如果光是以生產論文數量質量為標準,那不如大力擴充辦好中國的科學院和社科院體制,專事研究和寫論文,何必浪費精神辦大學,反正學生再培養也不成材,因為只能去二流三流大學教書。

北京大學如果不是以上述第一種情況為自己的目標,今後實在沒有必要喊什麼「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因為這種口號只能誤導北大自己。這種誤導就在於北大根本沒有想過要達到上述第一種情況,卻事先排除上述第二種情況,最後結果恰恰只能是淪落到上述第三種情況,即造成北大自己培養的「北大博士」越來越貶值。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01 「留美近親繁殖」

有人一定會反駁說,如果北京大學今後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魯、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的博士所組成,那麼由這樣的北大教師隊伍培養的北大博士自然也應該是最好的,怎麼會反而貶值呢?

我們說,這只是想當然的看法。因為如果北大以及全中國的一流大學都走上了「留美近親繁殖」道路(為行文簡便,以下用「留美」泛指所有留學),亦即如果北大等先天地認定北大教師聘任首先考慮留美博士,那麼所有北大本科生自然就明白,讀北大博士是絕對沒有前途的,是低人一等甚至三等的。

由此北大自己就貶低了自己培養的北大博士,這樣北大學生自然不屑再讀北大的博士,怎麼也得到美國去混個博士,以免低人一等。由此就會造成一代又一代的「留美近親繁殖」,因為北大將慣性地認為只有留美博士才有資格來北大任教,北大學生會慣性地認為只有去美國拿博士才有前途,而讀了北大博士的將註定只能去中國三流大學任教。一旦形成這種狀況事實上就將永遠無法再改變。由此,北大當然註定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它將千年萬年地最多成為最好的「北京留美預備大學」。

如果這就是北大改革的方向,那也未嘗不可。不過這樣北大要學的就不是哈佛或芝加哥大學等,而應該多學美國的liberalcollege。同時,北大不應該再辦研究院,沒有必要再培養那麼多北大博士,甚至連碩士都沒有必要培養。

作個名副其實的「北京留美預備大學」,儘早把本科生送到美國去讀博士,對學生、對家長、對學校、對國家和納稅人,都是更經濟更負責的方式。但問題在於北大號稱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次北大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其實很簡單,這就是它認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前提是大學教師必須大多數是美國博士,有這一條才能確保大多數教師都用英文寫作論文到英美期刊發表。因此這次北大改革其實只有一個目標,這就是如何儘快把北大現有教師換掉,換成絕大多數都是美國博士。北大改革方案的所有設計其實都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例如為什麼要「十七年」呢,因為北大現在改革不能動已有教授,沒有教授支持就無法通過改革方案。

但「十七年」後現在的教授基本都退休了。因此改革的主要矛頭是如何儘可能多地淘汰目前北大的講師副教授,由此設計的升級機制毫無理路地繁複無比,總之升級越難越好,淘汰越多越好,這才可以有更多的位置給留美博士。最後,則是北大自己的博士不留校,說是防止「北大近親繁殖」。

但我們可以問,北大不留自己的博士,又儘可能淘汰自己的青年教師,難道是為了納入國內的復旦、南大、浙大的博士?當然不會,北大畢業的人自然都知道,以北大的老大心態,它怎麼會把國內其他大學放在眼裡?北大眼裡自然只有美國的大學比它好,空位自然將主要只聘任留美博士。

因此,杜絕「北大近親繁殖」的目的其實是要擴大「留美近親繁殖」。但問題是,現在復旦和浙大等並沒有把北大放在眼裡,它們因此很可能同樣不會聘任北大的博士,而是同樣只要留美博士。由此,全中國一流大學都走上「留美近親繁殖」的道路,而全中國一流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就全都只有到中國二流三流地方大學去任教。由此,最終的結果將是中國所有一流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都貶值。如果這樣,中國實在應該考慮取消所有的博士培養點,把錢用在辦地方中等學院和加強鄉村的基礎教育。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北京大學

02 立足「華人大學的理念」改革北大

從「華人大學的理念」出發,北大的改革應該著重於提升北大自己培養的博士的水準,減少對國外博士的需求。中國大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要儘快結束中國留學運動,以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構成中國高等教育的主體,而不是要把中國的大學教師都換成美國博士。如果中國的大學走上「留美近親繁殖」的道路,那麼中國的大學就是「放棄了學術的獨立自主,成為人家的附庸藩屬」!

北大目前的改革方案是亂北大、亂中國高教的方案。這個方案的根本問題是北大主事者基本不信任北大自己現有教師隊伍,而又盲目迷信國外博士,從而試圖以「留美近親繁殖」的方式來對北大換血。如果放棄這種錯誤的指導思想,北大的改革完全可以有更現實的新思路。這種新思路將首先立足於對北大現有年輕教師的充分認識上。

事實上,北大最近三、五年聘用的年輕教師,可能是北大歷史上最優秀最有潛力的人才。他們大多是北大和國內其他一流大學自己培養的博士,在畢業時經過激烈的競爭才成為北大教師的一員。在學校中他們通常是生活待遇最低,工作條件最差,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是最受北大學生歡迎的教師。正如現在人所周知,北大年輕的講師副教授水平超過許多教授。這些年輕教師外語好,閱讀廣,知識面寬,思路開闊,而且對學生有精神感召力。沒有人可以有資格任意斷定他們的水平低於國外博士。事實上他們中佼佼者的水平和眼光遠遠高於留美博士的水平。

中國從改革以來的留學運動已經二十多年,現在也應該對此有一個清醒的估計了。理工科暫時不論,如果單純從文科(為行文簡便下面用「文科」包括所有人文社會科學)看,在很多方面是相當令人失望的,並不那麼理想。大多數文科留美博士都擠在美國學術界一個邊緣的方寸之地,就是所謂「中國研究」。

中國人到西方去留學,本應研究西學的精髓,而西學的精髓乃在西方學界對西方本身思想傳統和制度文化的研究,不在西方人對中國的研究上。西方學界的「中國研究」只能說是西學的皮毛之學,因為這個部門研究的問題和方法都是來自西學主流部門的。現在有多少中國大陸留美博士在美國留學是專門研究西學的呢?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大多數都擠到所謂「中國研究」領域去了。很多人其實對中國一點興趣都沒有,也要擠進去,自然是因為中國人懂中文作中國研究寫論文容易點,以後在美國找工作容易點,這也不是什麼秘密。有些人似乎不知道在美國拿個博士只要中人之材就綽綽有餘,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才華,中規中矩的學生拿個博士最容易。真正難的倒是今天很少再有人象老輩學者陳寅恪錢鍾書那樣去留學只問學問不求學位。

北大主事人如果對北大自己的青年教師和留美博士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大概就會放棄盲目認定美國的博士一定比自己培養的博士好的無根據思想。而一旦放棄了這種心態,也就有理由徹底放棄現有的以「換血」為目標的改革方案。

當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學任教

不妨說,北大的改革目前最迫切的就是要改革主事人的思想和頭腦!人們有理由要求北大的主事人樹立「華人大學的理念」,這就是要明確認識到,中國大學不是要無休止地複製「留美近親繁殖」,而是要儘快結束中國留學運動,以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為主研究中國與西方。

因此北大在今後的聘任制度上,應該有三條原則:


第一,主要面向國內博士;

第二,在聘任留美博士時,主要聘用那些專門研究西學的人,因為中國需要大規模地研究西方;

第三,一般情況不聘用那些作中國研究的留美博士,除非已經證明其人至少在西方的中國研究領域是「領頭學者」。

如果按這三條原則,我相信北大人文社會科學十年後必有極大起色;反之,如果按北大現在的改革方案辦,則北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必然變成西方學界「中國研究」的一個分部,成為「人家的附庸藩屬」。

北大!抬起你高傲的頭,挺起你高貴的胸,不要自卑自賤地低三下四跟人走,而要自尊自信地為「華人大學的理念」走你自己的路!

-END-

關注Science公眾號,後台回復【PPT禮包】【Excel禮包】即可領取相應80PPT模板和24套Excel圖表模板!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我國研製完成質子治療核心部件 未來有望造福癌症患者
J Leukoc Biol:壓力如何讓我們生病的?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