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花鈷料色階變化的運用 康熙時期達到最高水平

青花鈷料色階變化的運用 康熙時期達到最高水平

■明嘉靖款青花開光人物紋罐

■明宣德款青花海水白龍紋扁瓶

■清嘉慶青花「菲茨休」紋章紋帶蓋湯盅

■清乾隆款青花八吉祥紋盉壺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部主任黃靜:

100多件青花瓷器勾勒出了一條青花瓷發展的歷史脈絡,這個由廣東省博物館首次通過社會招募,選拔出策展團隊進行策展的青花瓷展覽持續數月,仍然吸引著眾多市民觀看。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黃靜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採訪時深入地剖析了青花的發展脈絡以及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她認為:「明代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器最為精美。而對青花鈷料色階變化的運用,在康熙時期達到了最高水平。」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簡介

黃靜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首次嘗試引進社會策展人的展覽

收藏周刊:為什麼考慮在這個時候推出大型的青花瓷展覽?

黃靜:可以說,自建館以來,廣東省博物館的展覽都是館內人員策展,而近年來,我們探討,是否可以嘗試引入社會策展人針對某一類館藏品進行策展。所以,這一次的展覽是我們首次嘗試引進社會策展人的展覽。

收藏周刊:為何選青花瓷?

黃靜:第一,我們館藏的明清青花瓷器相當豐富,可以發揮博物館的館藏優勢。第二,青花瓷器在社會公眾中關注程度和喜愛程度較高。

收藏周刊:能否說說這次青花瓷展覽的規劃?

黃靜:我們結合青花瓷器本身的文化內涵、文化特質,從明清官窯的青花瓷器的特點、民窯青花瓷器的特點和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青花瓷器外銷情況三個方面來進行策展。經過公開招募,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朱鐵權以最高分成為本次展覽的館外策展人。

收藏周刊:有多少人參與了競爭?

黃靜:有八九個團隊參加了投標。他們有的做陳列展覽,有的做藝術設計,有的做內容設計。還有一些其他兄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文物拍賣公司、在校大學生等。參與投標的團隊有省內的、省外的,包括香港的。

收藏周刊:朱鐵權團隊的優勢是什麼?

黃靜:他本身是學科技考古的,主要從事文物科技檢測工作,特別是陶瓷器。所以這是他較於別人,較為突出的優勢,可利用科技檢測的數據運用到展覽里進行闡述。

廣東省博物館比較注重與外銷有關的文物

收藏周刊:相比其他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在青花瓷器收藏方面處於什麼定位?

黃靜:在省級博物館中,廣東省博物館在陶瓷器方面藏品的數量與質量都可以說是位列前茅的。粗略估算,我們的陶瓷器有三萬多件,其中明清青花瓷器過千件,主要是明清時期的,所以在策展的時候就框定在明清這一時期,利用館藏優勢策展。其次,館藏的青花瓷器質量也相當不錯。第三,基於廣州作為一個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的地位,在十幾年前起,廣東省博物館就有意識地徵集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文物,比較注重與外銷有關的文物。

收藏周刊:可以說元代是青花瓷發展史中輝煌的一個時期嗎?

黃靜:不能這麼說。可以說成熟的青花瓷器的確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景德鎮的胎和釉做得很好。青花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但為什麼說成熟期在元代而不是唐代呢?需要清楚青花瓷的定義是直接在瓷胎繪畫,然後上透明釉一次高溫燒成的。但唐代(鞏縣窯的)青花,則是在瓷胎上粘了化妝土,然後再畫,且繪畫技法不像元青花那樣圖繪,而是用以點成線的方法來點出來。

收藏周刊:這麼說青花瓷在宋代斷開了?

黃靜:因為宋代推崇的是如冰似玉的青釉瓷器,認為這個才是高雅的東西,所以,是沒有青花的,至少目前沒發現有。

清早期才是青花瓷器最輝煌的時期

收藏周刊:那為什麼不能說元代是青花的最輝煌期?

黃靜:雖然目前元青花瓷器的價格都很高,但卻不能說是青花的輝煌時代,因為在當時的漢族地區的審美觀念里,還並不是完完全全地接受這種白底藍花的東西。而且當時精美的大罐大盤,主要也是銷往西亞地區的。到了明代,青花瓷器開始成為明朝的國瓷,被廣泛接受。所以,應該說明代到清早期才是青花瓷器最輝煌的時期。

收藏周刊:景德鎮青花瓷器跟其他窯口的瓷器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幾乎持續地受外來文化影響並且以此返銷國外?

黃靜:也不能這麼說,元青花的紋飾受外來文化影響並不大。例如外銷到西亞的那種大罐大盆,有畫花卉,有人物,包括昭君出塞或者鬼谷子下山等很多很有名的青花瓷題材。真正有外來的紋飾題材,特別是定做的,主要還是在中西貿易之後,大概在嘉靖年間,就開始出現外來定製的青花紋章瓷。到清代初期,紋章瓷器越來越多,包括五彩、粉彩類。外來紋樣也隨之開始出現了。畫西方題材的青花,在清初才開始出現。我們館藏有一件康熙的青花瓷,上面是畫了耶穌受難的圖案,是西洋版畫的畫法。這是目前國內看到最早的耶穌題材的青花瓷器。

明民窯青花瓷繪畫

是最能體現意境的

收藏周刊:元代的外銷與明清時期的外銷,青花瓷在藝術特點表現方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黃靜:元代青花外銷瓷大量銷往西亞地區,紋飾上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但器形上則更多是迎合西亞地區生活使用習慣而創作。到了明清外銷青花瓷則無論是器形還是紋飾,都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還有一個需要提的是,由於官窯是御用性質,受到嚴格的控制,所以,繪畫往往比較嚴謹,民窯的青花則自由得多,特別靈活,隨意的幾筆就可以勾勒出一個圖案。所以,明代民窯青花瓷器的繪畫應該說是最能體現意境的。

明末開始出現對青花鈷料色階的運用。就是根據畫面的需要,能夠畫出濃淡不同的色階。我們看元青花的時候,它沒有色階的變化,一直到明代中期都是這樣:只有一個顏色的層次。到了明末,大概崇禎這個時候開始,才有色階的變化。然後到康熙的時候,可以說是把這種色階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有人說,青花首推永宣。但我認為,講到對鈷料色階變化的運用,康熙時達到了最高的水平,那時候的工匠們已經學會了根據遠近明暗效果需要來使用不同色階的青花色料。

收藏周刊:是因為康熙年間開始有畫家介入瓷器製作嗎?

黃靜:畫家有沒有介入沒有很明確的史料或者文獻記載。但這個時候畫瓷器的工匠借鑒了《芥子園畫譜》繪畫青花,這有史料為證。為什麼叫明末清初是瓷器製作的轉變期?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受到繪畫的影響。一方面借鑒《芥子園畫譜》,另一方面,就是借鑒或者是直接移植戲劇劇本里的插圖。明中期甚至明晚期,器物的圖飾都畫得比較豐滿,然後腹部主體紋飾,靠近底下的那個邊飾也比較複雜,但是到了轉變期,瓷器上下的邊飾開始淡化,只是用很淺的或者很細的線條,畫一圈帶狀的花紋。然後主要突出中間繪畫主體紋飾。山水題材的構圖也直接模仿《芥子園畫譜》上的畫法。近景遠景是怎麼分布?樹怎麼畫?江水怎麼畫?山又怎麼畫?

更需要小而精的展覽

收藏周刊:怎麼評價這次展覽的整體效果?

黃靜:我個人看來,我覺得這個展覽是成功的。從觀眾和行業內的反應來說也很不錯。因為畢竟這麼大規模單純以青花為主題的展覽還是不常見的。

收藏周刊:類似這種選拔策展人的方式,以後還會有什麼計劃?

黃靜:以後還是不斷會有這方面的嘗試,像今年我們就已經向社會公布,要繼續實行這種招募社會策展人形式做展覽。接下來我們公布的是微展覽,不一定做很大型,更需要小而精的展覽。

(本版圖片由廣東省博物館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擒鰲拜的康熙皇帝
康熙如果沒有聽信讒言流放此人,中國的武器或許可以領先世界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