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年輕人,別再熬夜了,真的會死」

「年輕人,別再熬夜了,真的會死」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來源 | 談心社 · 主播 | 楊楊




「規律作息,健康睡眠」,是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國主題。




世界睡眠日這項從2001年就開始的全球活動,時間定在每年3月21日,也即開春第一天。




和「春困」二字相得益彰。但這些紀念日,基本與實際情況相反。




一直在前列,從未被超越的90後,是熬夜主力軍。




90後的睡眠狀況到底有多糟?躺在床上不睡覺,羽化登仙不用藥。




一份針對全國20多個省市的《2018年中國的90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顯示,滿分100分,90後的睡眠均值只有66.26分。




調查中,有六成人存在睡眠問題。「苦澀睡眠」佔29.6%,「煩躁睡眠」佔33.3%,「不眠」佔12.2%,而理想的「甜美睡眠」僅佔5.1%。




中國有約1.74億90後,按照這個比例,有約一億90後,都睡不好覺。




有人

開玩笑,「熬夜對身體不好,所以我建議你通宵。」




很多時候不是不困,只是覺得如果就這麼睡了,好像是種浪費。









被熬夜摧殘的年輕人




都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可不到不幸降臨到自己身上的那一刻,很多人仍心存僥倖。




海口一個女孩,總是感覺眼睛熱熱的,愛流眼淚,滴了眼藥水也沒用。




她經常熬夜玩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經醫生診斷,她得了乾眼症。這種病可能會發展成眼瞼緣炎,嚴重者甚至失明。



長期熬夜傷的,不只是盯著屏幕的眼睛。




武漢一男子為了追劇,兩天三夜不睡覺。幾天之後噁心、頭暈,一頭栽倒在地。




他發現自己聽不到聲音了。到醫院檢查之後,被診斷為左耳突發性耳聾。



醫生說,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內耳供血不足,從而影響聽力。突發性耳聾的病人,大多都經常熬夜。




就像是在身體里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平時可能並不覺得健康受到了多大威脅,但熬夜多了,也許哪一天就會爆發,毀掉你的生活。




過年前夕,廣東一家醫院收治了一個年僅24歲的腦出血病人。



他經常熬夜,感覺頭昏腦漲,一天下班回到宿舍,感覺要喪失意識之前,用儘力氣給表弟發了條簡訊求救。




當表弟和救護車趕到他家裡時,陳立已經完全昏迷。




經診斷,他患上致命的腦幹出血,還伴有輕度梗阻性腦積水。醫生後來只能為他進行腦幹血腫清除術保命。




美國《睡眠》雜誌的研究顯示,剝奪睡眠時間,大腦會產生類似於腦部受到撞擊時的化學物質。所以晚上沒睡好覺就頭疼不是沒道理的。




TED演講《一定要睡個好覺,有一個重要原因》中詳細講解了睡眠對於身體和大腦的意義:




在大腦緊張工作時,細胞空隙間積累的廢物就會一直堆積,只有在睡眠時間,這些廢物才能被清除。




就像是做家務,我們會把收拾房間放在沒有工作任務的周末,如果一個月不打掃,家裡就會不適合居住。







若是長時間不清理大腦的廢物,後果會嚴重得多。




不僅是頭腦不清醒,各種精神疾病都可能找上門來。







英國薩里大學的科林·史密斯教授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里描述了一項實驗:26名參試者被分為兩組,一組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另一組超過10小時,持續一周。




一周之後,血液樣本檢測結果顯示,睡眠缺乏組的受試者體內有七百多種基因功能發生了改變,嚴重的還會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這項研究認為,如果人的正常睡眠模式遭到持續的破壞,將會對身體各項機能造成永久性損傷。




晚睡打卡修仙?




熬夜只會讓你墮入「魔道」,成不了仙。













「捨不得睡」是種心病



 


與失眠不同,很多人睡眠不足,是因為他們主動選擇熬夜。




白天的工作學習壓力大,很多時候不滿意自己對時間的利用效率,所以總想著能在半夜偷點時間,找補回來。




好像只有熬夜的時候,才有自己的空間,才能感到一種滿足感。




但這種讓自己內心滿足的心理儀式是無用的。




首先,明知道該睡了卻遲遲不肯放下手機,是一種拖延的表現。




簡.諾克在《拖延心理學》中 認為,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而是複雜的心理問題。




抱著「破罐破摔」的心態,氣急敗壞像小孩子一樣「耍賴皮」:我就是要刷手機到困得不行才去睡。




這樣的做法會大大削弱一個人的自制力。




更重要的是,它非但不能讓人得到安慰,反而會加重焦慮。




第二天總有既定的工作日程,而前一晚的休息欠佳,精力勢必會受到影響。




懼怕第二天的到來,到了晚上接著用推遲睡眠時間來掩蓋焦慮。力不從心的是,第二天如約而至時,自己早已沒了力氣承擔晚睡的種種後果。




心理學中有種疾病叫DSPD——睡眠相位後移綜合征。這是一種慢性睡眠紊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強迫性晚睡,與失眠患者不同,DSPD患者入眠後,照樣會進入深度睡眠。




但對於需要按時工作生活的人,它就如絕症一般。




這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病症。患者常常在工作日晚上讓自己少睡,但要在周末補回來。這樣的「補覺」,更加強化了睡眠相位後移。




後果就是總比想像中更晚睡、也更晚起,早晨起床越來越難;長期缺覺,心臟供血不足、耳鳴、臉色蠟黃……整個人都不在狀態。




在有記載的DSPD病例中,近半數患者還有抑鬱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




想「拋棄整個世界」的你,久久不睡,只能承認自己是世界的棄兒。




多數年輕人的缺覺,還得從調整心態開始。














如何應對晚睡強迫



 


有人可能會說:「道理都懂,可我就是一直做不到。」




但你必須要知道,沒有人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真正殺死人的不是心臟病或是高血壓,而是不健康的心態引導的生活方式。




睡眠,應該被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事。


 


1、制止惡性循環,從早起開始




調整時期,就算睡得晚,也要求自己七點起。因為白天精力不夠,自然能制止當天繼續熬夜。連續幾次固定了起床時間,會讓人把生物鐘調到健康狀態。




但這只是最簡單粗暴的一種做法,正常的作息,不是困了就睡,而是要養成到點習慣性覺得困、想睡覺,從而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為了刺激自己,可以選擇把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安排到第二天早上。




2、強制轉移注意力




睡前逼著自己關上手機、電腦,給自己五分鐘,閉上眼睛,讓腦袋處於空白狀態。




你可能會覺得百般無聊。但進入淺眠狀態後,放心去睡就沒那麼難了。


 


3、運動或放鬆




運動過後一段時間內人會比較興奮,但經過適量的運動後,人體會產生需要休息的信號,對助眠有很大幫助。


 


4、學會取捨




熬夜其實是一種用健康賒債的賭博行為。心裡應該有一桿秤,可以衡量哪邊的價值更高。




晚上就是用來休息的,不要覺得「偷不到」的時間就被浪費掉了。




村上春樹有篇超短篇小說《眠》。




書中的主人公「我」,是一位連續失眠17天的全職家庭主婦。




「失眠起源於一個夢,夢裡一個身著緊身黑衣的老人舉著水壺往『我』腳下不停倒水,而『我』卻不能動彈。」




她看了一本有關睡眠的書:「人這東西不知不覺之間形成自己行動和思想的傾向,而一旦形成便很難消失,除非發生非同一般的情況。




換言之,人是活在此種傾向的囚籠里的,而睡眠恰是對這種傾向的偏頗加以中和、調整和治療。」




「我一個人悶在這小箱里,哪裡也去不得。」




那些晚上不肯睡覺,似乎要緊緊抓住什麼東西的人,又何嘗不是呢?困不困,是生理機制問題,而熬不熬夜是情緒機制問題。


 


現實中的我們被心裡的焦慮控制,肉體和意識分離,卻沒有獲得精神上的解放,就像被悶在盒子里,日復一日,惡性循環。




早點睡吧,沒什麼值得留戀的。




或者你可以來給文章點個贊,讓我看看,到底有多少習慣熬夜的不安靈魂。




#有書君說#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理財專家徐彬老師,為你提供最安心的保險建議 


你的安全感,需要你自己來打造


限時特惠,只需要1分錢


長按識別圖片二維碼

,立即報名




微信編輯器 構思編輯器






作者:

本文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一個提供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楊楊,有書籤約主播

,荔枝fm:向日葵的故事,公眾號:向日葵的故事(ID:nihaoxrk),微博@主播楊楊。






 點擊「

閱讀原文

」,

1分錢購買精品課

徐彬教你買對保險

】。走之前,點個讚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男人越是疼愛你,就越會在這五件事上無視你
「等人把話說完」,是一種極高的修養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