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濕困脾陽 多招助您除寒濕

春濕困脾陽 多招助您除寒濕

春濕困脾陽 多招助您除寒濕

春季到,天氣漸暖,「春困」也會隨之出現,有些人除了睏倦外還會感覺四肢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脹或舌苔厚膩等癥狀。其實,這是典型的濕氣困頓的表現,若不把這些癥狀當回事,及時祛除體內濕邪,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感冒、咳嗽、腸胃不適、皮膚病等。

據《黃帝內經》記載,濕邪為病,有外濕與內濕之分。外濕多為氣候潮濕、淋雨涉水、居住環境潮濕等外界濕邪侵襲人體所致,症見惡寒發熱、肢體浮腫、身重疼痛等。而內濕是一種人體內在病理產物,多為脾腎陽虛、運化失職,導致體內水液停滯而濕濁內生,症見腹脹、腹痛、尿少、浮腫、食欲不振等。春季由於天氣相對潮濕,空氣中含水量較高,外濕困阻脾胃陽氣,易引起人體血行不暢、經脈不通。而春季以肝氣主導,肝氣旺盛,肝勝則脾弱(五行學說中的木克土),以致脾胃無法正常運化水濕,引起水濕內困。人體的內濕還可細分為濕熱和寒濕,其中寒濕多出現在初春之際,肥胖者、關節病患者、體弱多病者往往是濕症的高發人群。那麼,該如何將身體裡面的濕邪祛除呢?

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又名胃脘穴,是陽明胃府的募穴。而脾胃互為表裡,共同協作可化體內水濕。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夠溫中散寒、和胃理氣、健脾祛濕。患者取仰卧位時,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將艾條點燃後放於此穴上方,在施灸部位上進行一上一下的熏灸,以局部溫熱無灼痛為宜,通常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也可用一手的五指輕輕按壓中脘穴,另一手覆於其上協助用力,緩慢加壓,每日按壓3~5分鐘即可。

祛濕養生湯 春季祛濕除了注意保暖外,還可多喝溫補、健脾胃的祛濕湯,讓濕氣隨著大、小便排出,不失為一種祛濕的好方法。

1. 芪苓香菇雞湯:準備仔雞1隻,茯苓、黃芪、麥冬各8克,甘草2克,干香菇8朵,黑木耳適量,紅棗2~4枚,生薑1小塊。將仔雞洗凈,與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砂鍋中,干香菇直接洗凈投入無須泡發,黑木耳需提前泡發洗凈後放入。大火煮開後燉2小時左右,吃之前放點鹽或醬油即可。

2. 赤小豆冬瓜湯:準備冬瓜100克,赤小豆50克,茯苓25克,白朮15克。先將赤小豆洗凈浸泡30分鐘,茯苓、白朮洗凈,冬瓜切塊,再將上述用料加入適量水煲1小時,出鍋前放少許鹽即可。

3. 木棉花鯽魚湯:鯽魚一條(約 250克),新鮮木棉花瓣30克,蘑菇50克,竹筍尖30克,蔥白、生薑、黃酒、鹽、胡椒粉、味精適量。將鯽魚去鰓和內臟、洗凈,瀝干水分;木棉花瓣洗凈、控水;蘑菇、竹筍尖切片;鍋中油熱時,先放入生薑、蔥白煸出香氣,再把鯽魚放入鍋中煎透,加水,並放入蘑菇、竹筍、木棉花瓣、黃酒和胡椒粉,共煮,最後以味精、鹽調味即可。

中藥祛濕茶飲 若沒時間煲祛濕湯,也可以自制中藥祛濕茶飲。1.枸杞薏米茶:取薏米300克,枸杞15克,紅棗3~4枚,冰糖、水適量。將薏米放入無油平底鍋中小火翻炒烘焙出香味後放入茶壺中,再放入枸杞、切開的紅棗、適量冰糖和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2. 薏米茯苓薑茶:取茯苓15~20克,薏米20克,生薑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後加1碗半的水浸泡30分鐘,加入生薑,點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30分鐘,當水差不多只有1碗時,關火,趁熱喝。3. 陳皮茯苓茶:取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凈,放入保溫杯中,在杯中沖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胡衛偉 / 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養生保健報 的精彩文章:

水果蔬菜不能互相替代
如何選擇牙齒修復方式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