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遏制美國的進攻性衝動,四招可以化險為夷贏得主動!

遏制美國的進攻性衝動,四招可以化險為夷贏得主動!

第一軍情作者:天中狼哥

自從特朗普政府明確把中國定位為大國競爭對手之後,便頻頻對中國出手。22日深夜剛剛簽署針對所謂「中國經濟侵略」的備忘錄,23日就派軍艦闖入我南海島礁12海里「巡航」,再加上不久前出台的「台灣旅行法」等一系列挑釁性舉措——可以看出,美國已經開始對中國展開赤裸裸的遏制性打壓。

對於美國主動上門示威的挑釁性行為,中國只有堅決回擊,決不能讓美國通過損害中國的利益而自肥。美國此番從政治、軍事、經濟多個領域出手,就是要以全方位的行動,挑戰中國的定力,打亂中國的節奏,試圖以戰術上的步步進逼,謀取戰略上的全面優勢,最終實現全面遏制中國崛起的目標,企圖就是:讓美國繼續保持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

歷史表明,大國崛起的道路從來就不會一片坦途,只有邁過一道道溝坎,避開潛流暗礁,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當前,美國對中國的進攻性遏制,已經成為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中國只有跨過美國遏制這道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對來勢洶洶的美國,躲避與忍讓並不能使其有所收斂,必須通過對美國有效的戰略制衡來控局和破局,在中美博弈的動態平衡中把中國快速發展形成的勢能,轉化為保證中國崛起的動能,化解美國的霸權攻勢,為實現中國夢鋪路清障。有效的對策是:

第一,提高非對稱遏制能力,有效懾止美國對華上手的衝動。

當前,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雖然,競爭的手段表現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軍事等多個層面,但是,美國在綜合實力相對下降的背景下,更加註重軍事力量的先導作用。特朗普在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同時,派軍艦硬闖南海,就鮮明體現出了這一特點。

軍事,始終是捍衛國家利益的保底手段,軍事力量支撐是戰略制衡美國成敗的關鍵。美國多年的行為邏輯表明,只要軍事上沒有必勝的把握,它就不會與對手全麵攤牌,美俄較量這麼多年也驗證了這一點。化解美國這一輪的對華攻勢,需要我們始終堅持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等領域的鬥爭密切配合,特別是要進一步拓寬戰略視野,整體運籌備戰與止戰兩個方面,加快發展部署針對美國亞太軍事調整的非對稱遏制與威懾力量,對美國第二島鏈內的軍事部署形成有效威懾乃至震懾,迫使特朗普政府在對華政策決策時保持理性,放棄冒險,避免衝動,把中美競爭與博弈保持在戰略層面,而不是任由美國在戰術層面不斷蠶食中國的核心利益。

二是,以和平發展戰略應對美國的霸權主導戰略。

美國對華政策的終極目標是要遏阻中國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在經濟或其他領域圖一時之利。美國敲打中國,謀的是長遠霸權收益,對華攻勢戰略與美國的「印太戰略」是同步推進的。

特朗普之所以用「印太戰略」取代奧巴馬的「亞太戰略」,的目就是要將這一地區置於美國的控制之下,為保證美國的「再次偉大」謀取超額的霸權利益。也就是說,要薅這一地區眾多國家多年發展的羊毛。顯然,這是與時代大勢背道而馳的行為。相反,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戰略,以發展為導向,將自身發展與地區發展相融合,把自身前途命運與地區前途命運相連結,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地區多數國家的利益。因此,中美在印太的博弈並不取決於一時絕對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誰能更多的贏得地區國家的支持。單靠美國單打獨鬥,顯然沒有多少勝算。只要我們堅持和平發展,鞏固戰略依託,美國就難以吹響遏制中國的集結號。

第三,以雙邊合作應對美國的多邊聯盟戰略。

其實,美國也並沒打算用單幹的方式來遏制中國,美國推行印太戰略就是試圖通過構建和強化政治同盟與軍事同盟,組團對抗中國,進而實現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和主導。雖然中國不會像美國一樣拉幫結夥,但是,我們有必要通過強化雙邊關係,有效化解美國的「組合拳」。

這方面,可以分四類情況。第一類是那些與中國雙邊關係原本比較密切的國家,如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可進一步提高合作層次,使之成為我國在國際舞台上有力的相互支持者與配合者;第二類是雖然也是美國的盟友,但對華總體友好的國家,如東盟一些國家等,通過進一步密切雙邊關係,使之保持對華政策的親近性和連續性;第三類是對中國崛起持疑慮的國家,可重點做好增信釋疑工作,不使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防止它們走向對立面。最後一類是那些對華持敵視態度的國家,如日本甚至南海的某個國家等,應保持對話協商,通過塑造可控的雙邊關係,控制矛盾分歧不向現實的敵對、甚至對抗方向轉化。

歷史表明,「合縱」易,「聯橫」難。印太地區複雜的國家關係註定了美國打造「亞洲版小北約」的圖謀不會順利。中國可以通過加強以夥伴關係為重點的雙邊關係,應對美國的軍事同盟戰略。

第四,以合作共贏戰略應對美國的地區控制戰略。

特朗普的所謂「印太戰略」,本質上是霸權控制戰略,他之所以推進軍事同盟與貿易保護,無非是要從軍事和經濟兩個方面實現對亞太的控制。中國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要以合作共贏的模式,實現地區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地區謀取一個光明的未來。

印太地區國家,歷史上受盡了外部勢力控制奴役的痛苦,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希望再有一個外來的強權騎在自己脖子上作威作福。因此,對中國的疑慮與對美國的暫時安全依賴,並不能壓倒掌握自己國家命運的需要,這就是美國霸權戰略虛弱的一面。我們應堅持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保安全、以合作化干戈、以合作促和諧,形成中國與地區及周邊國家良性互動的局面。假以時日,美國自然難挽頹勢。

總之,看透了特朗普對華政策調整的戰略企圖,我們就能登高望遠,胸懷大局,就能在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的基礎上,通過非對稱實力構建、適當的力量展示與決心宣示,打消美國對華進攻性遏制的衝動。

由此,對於美國的打貿易戰、打「台灣牌」和「巡航南海」等戰術性動作,我們要見招拆招,握掌為拳,瞄準其軟肋出手打痛,避免因戰術上的吃虧,累積成戰略上的失策。具體到當前人們關注的「貿易戰」,我們採取的報復性措施必須精準發力,打擊的重點一是美國極力保護的產業,二是特朗普的主要票倉——增加他在國內的壓力,促使他知難而退,讓他切實認識到中國不會屈服,更不會任由他薅羊毛,如果特朗普不想雙輸,那就只有回到對話談判的軌道上解決問題。

美國此番從政治、軍事、經濟多個領域對華出手,就是要以全方位的行動,挑戰中國的定力,打亂中國的節奏,試圖以戰術上的步步進逼,謀取戰略上的全面優勢,最終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企圖。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軍情 的精彩文章:

腹背受敵遭歐盟找茬,土耳其目標沒完成麻煩反倒要來了?

TAG:第一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