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勒個去!這樣的「神童」還好意思報道

我勒個去!這樣的「神童」還好意思報道

3月22日的《遼瀋晚報》報道了瀋陽市某小學二年級學生楊錦麟。

5歲時認識2000多個漢字,看了200多本《小牛頓科學館》,還看了《不一樣的卡梅利多》、四大名著兒童版等,書架上多本口頭作文書籍以及小學生想像作文、話題作文、分類作文等書籍。

6歲時寫了一首詩《我不感謝媽媽》(全詩附後),主要是描述母親對他的教育「每天罰我站牆角」「每天逼我寫練習冊」「每天給我上語文課」「每天給我出捲紙」「每天讓我寫生字」「每天教我背古詩」,結尾轉折了題目的意思:「沒有媽媽/就沒有現在的我/我不感謝她/我還能感謝誰呢?」

比起那些二三歲就能認識上千字的「神童」來說,在如今很多四五歲的孩子也能認識上千字的背景下,楊錦麟的表現不能算是「天賦異稟」。當然,比起當年7歲讀一年級連十個指頭都數不清的我,那的確是領先了至少五年。

楊錦麟的母親陳萍是大學教師,注重對孩子進行語文教育,識字、讀書、寫作,方法並不特別,這也是很多家長乾的事。但是,這不能算是成功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只能說是畸形教育。

首先,侵犯了孩子應有的權利。從楊錦麟的詩來看,雖然是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之情,但是前面的事實敘述也能體現他遭受到了諸多權利被侵犯的痛苦。比如罰站就涉嫌體罰,對孩子的幼小身心存在比較大的損害;要求楊錦麟讀寫背也很可能超過了合理的限度,侵佔了孩子的自主玩耍、休息、娛樂以及發展其它興趣愛好的時間。楊錦麟眼睛近視200度,不能不說與缺乏其他活動過度看書有關。

其次,沒有充分尊重孩子。從報道中提到的楊錦麟寫的兩首詩《我不感謝媽媽》《倉頡造字》(全詩附後)來看,一首被母親逼迫讀書寫字還要表達感謝之情,一首因為讀錯字被母親責備表達要謙虛認真的態度。不知道這是孩子的自由表達,還是陳女士指導的結果,怎麼看這兩首詩都充滿了與孩子年齡不符的道德檢討,很難說能表達什麼真情實感。教育的前提應以尊重理解孩子為主,如果家長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對孩子的身心傷害很大,難以形成獨立、自信的人格,更難形成自主、自律的習慣和深入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

再次,教育內容簡單片面。陳女士把家庭教育簡單地理解為讀書寫作業,幾乎就是照搬了學校的做法,把學校的活都幹了,還是提前幹了。而且從楊錦麟所讀的書籍來看,基本就是作文選集、文學名著、科普書籍等,內容顯得十分單一,而且直奔應試教育。從報道來看,楊錦麟的家庭生活就是被母親限制得很狹小,缺乏豐富的生活成長環境,已經成了家長實現功利教育的機械工具。

孩子的負擔越來越重,強迫孩子成長,變本加厲地要求孩子完成學習內容,已經引起了社會輿論包括政府官員的關注重視,不少地方也採取各種措施為學生減負。但是「越減越負」的怪現象在教育行業無法得到阻止,原因很多,學校的教育目的唯分數論,校外培訓機構的鼓吹,家長的功利盲目的教育思維,導致各方壓力都讓小小的孩子去承受。需要加強法治建設,制訂更加具體細緻的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法規,司法機關尤其是法院要樹立以兒童權利保護為主的法律思維。全社會一定要深刻認識到畸形教育不可能造就健康的孩子。

楊錦麟的兩首詩如下:

我不感謝媽媽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罰我站牆角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逼我寫練習冊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給我上語文課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給我出捲紙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讓我寫生字

我不感謝媽媽

是她每天教我背古詩

沒有媽媽

就沒有現在的我我不感謝她

我還能感謝誰呢?

倉頡造字

我把倉頡造字讀成「倉yan造字」

家裡人都笑了

因為我曾經把時髦讀成「時宅」

這樣的笑話鬧了不少

媽媽說:你是太著急與知識交朋友

但沒學的字還不識你

另外,你也不會謙虛

請請別人,教教自己

我羞紅了臉

暗自決定:隨身帶字典!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筍蟲 的精彩文章:

TAG:竹筍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