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歷史:中國二十三個省,都是在什麼時候建立的?

盤點歷史:中國二十三個省,都是在什麼時候建立的?

雖然初中畢業許多年了,但是對初中學的中國地理還是有些印象,如中國的行政規劃是省、縣、鄉三級等,聽說課本已經改版,不知道會不會有變化,但不管怎麼變,省級行政區都是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並不都叫省,七區四市省二三,省其實只有二十三個而已,這些省的建立時間有早有晚,早的可以追溯到元朝實行行省制開省級行政區先河之時,而最晚的,距今不過三十年。

元朝的行省只是簡稱,全稱為行中書省,其中京城附近地區由中央的中書省統領,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東以及內蒙古的一部分,剩下的地方則劃分為十個行中書省和一個宣政院轄地。

行省制度在元代以後,先後被明清繼承並改良,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成熟的地方行政制度,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省的建立時間吧。(由北至南)

1、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位於祖國大陸最北端,簡稱「黑」,省會哈爾濱。由於清朝不允許向關外移民,所以導致清末以前東北人煙稀少,不具備建省條件,後來清朝放開禁令,大批內地人闖關東,東北三省相繼形成。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黑龍江將軍的轄地設黑龍江省,黑龍江省正式建立。

2、吉林省。

吉林省簡稱為「吉」,省會長春。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將軍轄地設吉林省。

3、遼寧省。

遼寧省簡稱「遼」,省會瀋陽。遼寧省很早就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古稱遼東;元朝時屬於遼陽行省,明朝時期屬於山東,設有遼東都司;清朝時大部屬於盛京管轄,後改為奉天省;1928年,東北易幟,次年奉天省更名為遼寧省。

4、河北省。

河北的簡稱冀」,省會石家莊。河北在元朝屬於中書省轄地,明朝時是北直隸,清朝時期是直隸省,1928年,直隸省更名為河北省。

5、山西省。

山西省簡稱「晉」,因為處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省會太原。元朝時屬於中書省轄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立山西承宣布政使,實際上已經建省,到了清朝正式建省。

6、青海省。

青海省簡稱「青」,因為境內的青海湖而得名,省會西寧。青海省在元明清都不是省,在清朝還當了兩百多年甘肅的小弟,直到1929年,甘邊寧海鎮守使轄地正式成為青海省。

7、山東省。

山東省簡稱「魯」,因處於太行山以東得名,省會濟南。山東其實出現得很早,在戰國時期就頻繁出現,只不過那時的山指的是崤山。

此後數千年,到了金朝時期,金朝設立山東西路和山東東路,太行山成為分界;元朝時屬於中書省轄地,元至正六年(1344年),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升格為山東行省;明朝時期建立山東承宣布政使,轄地包括遼寧;清朝設置山東省,與今天基本相同。

8、河南省。

河南省簡稱「豫」,省會鄭州。河南之名最早出現在唐朝,唐朝設立河南道;宋朝設置河南路;元朝設置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南江北行省被拆分,其中河南一部分設立河南承宣布政使;清朝時期建省。

9、甘肅省和陝西省。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西安。這兩個省的關係有點複雜,因為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但是名字卻變來變去,亂七八糟的。

元朝時期的甘肅行省僅僅包括今天的甘肅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新疆、青海,而陝西則屬於陝西四川行省,在元至元八年(1271年),陝西四川行省更名為陝西行省,陝西與四川分離,但是甘陝兩省並不相連。

明朝時期這片地方叫陝西,但是分兩部;清朝時期陝西和甘肅終於分開了,各自建省,但是當時的甘肅很大,包括今天的青海和寧夏以及新疆的一部分,1929年才完全分開。

10、江蘇省和安徽省。

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這兩個省是同胞兄弟,原本是一家人,後來分家了。

這兩兄弟在元朝屬於河南江北行省,在明朝屬於南直隸,清初叫江南省。後來清朝時期這塊地區太大太富,清朝中央不放心就分而治之,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更名安徽布政使,江南右布政使更名江蘇布政使,兩省正式分家建立,其中江蘇得名於江寧(南京)和蘇州,安徽得名於安慶和徽州。

11、浙江省。

浙江省簡稱「浙」,因境內錢塘江曲折得名,省會杭州。唐朝時期設立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元朝時期設置江浙行省,包括今浙江及福建。1366年,江浙行省分拆,其中浙江部分設浙江行省,之後沿用。

12、福建省。

福建省簡稱「閩」,得名於福州和建州,省會福州。唐朝時期設立福建節度使,元朝時期先屬於江浙行省,後分拆設立福建行省,明清沿用。

13、江西省。

江西省簡稱「贛」,省會南昌。唐朝時期設立江南西道,從此有了江西這個名稱,元朝時期設立江西行省,明清沿用。

14、湖南省和湖北省。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湖南省簡稱「湘」,省會長沙。這兩個省也曾是一家人,元朝時屬於湖廣行省(包括兩湖以及兩廣大部);明朝時兩廣分離,這兩個省仍然屬於湖廣承宣布政使;到了清朝,改名叫湖廣省。

湖廣省跟江南省命運相似,因為朝廷覺得它太大,於是分而治之。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廣省為兩省,以洞庭湖為界,以北為湖北省,以南為偏沅省,雍正二年(1724年),偏沅省更名為湖南省,此後沿用。

15、四川省。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得名於宋朝設置的益州、梓州、利州、夔州這「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省會成都。元朝時期設置陝西四川行省,至元八年(1271年),分開設四川行省,明清沿用。

16、貴州省。

貴州省簡稱「貴」或「黔」,省會貴陽。元朝時分屬三行省,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貴州省,此後沿用。

17、雲南省。

雲南省簡稱「雲」或「滇」,得名於漢武帝時期設置的雲南縣,省會昆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大理國總管轄地改設雲南行省,明清沿用此稱,但是轄地縮小。

18、廣東省。

廣東省簡稱「粵」,得名於宋朝設置的廣南東路,省會廣州。廣東省在元朝時一部分屬於湖廣行省,一部分屬於江西行省,明朝時兩部分合為廣東承宣布政使,清朝沿用建省。

19、台灣省。

台灣省簡稱「台」,省會台北。元朝時期在台灣設立琉球巡檢司,明朝隸屬於福建,明末被荷蘭殖民者佔領達38年,被鄭成功收復,此後由鄭氏統治,直到康熙年間才被清朝佔領。清朝原本設立台灣府,屬福建省管轄,光緒十一年(1885年)單獨建省,十年後被割給日本,1945年收復。

20、海南省。

海南省簡稱「瓊」,得名于海南島,省會海口。海南省長期屬於廣東,1988年才建省,是最晚建立的省,陸地面積居各省之末,但是疆域面積全國第一(海域廣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忽視的獨立王國:割據四十九年卻不怎麼出名,國祚比蜀漢還長
人死就能安生?想得美,這幾位皇帝都享受到了頭顱被當酒器的待遇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