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練」與「悟」同等重要

「練」與「悟」同等重要

泉州 庄錫成

2016年3月3日

今天在太極庄學員群,大家圍繞「練」與「悟」各抒己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的說太極就是拳,拳就必須苦練。有的說太極屬道,重在悟道。其實練拳方法很重要,方法即方向,若方向偏失,效果非但大打折扣,甚至謬之千里。

2007年5月,恩師李和生先生來泉州授拳,曾給筆者題詞及書信「練與悟同等重要」。當時,筆者初識老六路,不能深刻理解恩師教誨。

如今,筆者深感太極拳之精深,非一般拳術可比擬。太極拳是中華傳統道家功法,是一門經典傳統文化。先賢拳經拳論深藏玄機,身上無功者難察其寓意。可謂「一層功夫一層景」矣。

太極拳表面上看起來練的是拳架套路動作,實質其練拳法則重在修心。修心不是喊口號,也不是什麼大道理。唯有心平,方能氣和。心未平,氣未和,何處言松靜矣。有拳友問「太極拳到底練什麼?」筆者體悟,太極拳就是練「和合」。與什麼和合?就是與大自然和合,即人體身心和合,天地人和合。此非妄言。實在乃筆者切身之體會感受。然各人條件有別,練拳過程之體征反應,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而已。

說真的,恩師李老不提倡初學者練推手,還忠言勸誡「不要輕意與人推手,否則,推一次等於白練一個月」。然不少拳者抱著「從推手中找松」之理念,輕盤拳,重推手,練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推手動作蠻利索,推手套路也熟練,乍看尚有些技竅,殊不知與太極拳道已遠矣。恩師用心良苦矣!

近年來,各地拳友來訪交流,亦有拳友提出推手試試。筆者從沒學過推手動作,但是每每與拳友搭手,無論身材高大強悍,還是蓄意「偷」襲動作, 皆鬆鬆扶搭其臂,對方即感進退、左右為難,身型架勢也無可奈何。其實,對方之心意已僵緊,身手怎能放鬆。

太極拳之松,關鍵是心松意松,非形松架松。心松,看不見,難以形示。意松,摸不著,意無止境。一個松字,豈不難乎,豈不悟 乎。

拳經有云:「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在動蕩年代,延年益壽並非怕事,亦非安逸。道者,仁心,慧心,妙在心境。 無事悠然,遇事亦然。拳者,緣於勢利,心存不善,爭功諉過,求勝心切,放縱自己,難制他人也。故而,練拳修心,盤拳亦是盤心矣 ,惟心中無拳,遇敵不當敵,遇事不當事,方可悟道。

拳論亦云「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先人拳理精準苛刻。數年純功,概艱辛付出,刻苦練拳。運化,乃內運也。拳論言明,不能體悟內運之法,窮畢生亦枉然矣。

先賢還指出不能運化的原因是「雙重」。然「雙重」為何,眾說紛紜。筆者體悟,雙重有二,一是形之「雙重」。即以外動為主,動作練拳,處處雙重。二是意之「雙重」。即以技為主,用意過重, 急於過人,反為人制。

「內運外動」與「外動內應」。觀點不同,方法有別,相差甚遠矣。

同道練拳,練乎,悟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庄 的精彩文章:

生活中練腰體悟二則
喝酒有文化,把酒問青天。《酒論》與您談古論今……

TAG:太極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