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的歐陽修、文彥博都是名臣,卻為何多次迫害一代名將狄青?

宋朝的歐陽修、文彥博都是名臣,卻為何多次迫害一代名將狄青?

狄青生於宋真宗1008年,卒於宋仁宗1057年,享年49歲。如此軍事奇才,最終被歐陽修、文彥博等名臣「殺死」,不能不說是一大悲劇。狄青之所以被他們「殺死」,主要是儒家「討厭」戰爭的思想,北宋宋仁宗時期「苟且和平」下的畸形文武關係導致。

狄青是北宋名氣最大、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將領之一。他年少犯事,被刺面而發配從軍,在軍中因為能騎善射、勇謀兼備,而被范仲淹等文臣惜其才而舉薦,從小卒擢升為方面大將。更因為他在戰場上披頭散髮,戴青銅面具,衝鋒陷陣時猶如惡鬼,因此所向難當,在對西夏的戰爭中屢建戰功。

後來狄青又作為大軍統帥,奇襲崑崙關,剿滅儂智高叛軍,收復廣西地區,聲望達到極點,班師回朝後,被宋仁宗破格提拔為樞密使,然而這也埋下他被眾臣猜忌、並群起而攻之的禍端。

武將掌握大權乃是文臣大忌,歐陽修、文彥博其心可鄙,責任卻由「文官集團」承擔,這個似乎並不公平。二人是為了私利還是國家?主體上認為是為了國家,是為了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然而,即使如此,歐陽修、文彥博二人的品性也是不好的。文彥博和歐陽修在背後都說其「造反之心」,但都沒有任何證據,只能拿歷史、拿五行說事兒,二人的品性有問題。

在保衛延州的四年時間裡,狄青打仗十分勇猛,常常衝鋒在前,先後參戰25次,中箭8次。狄青不但在宋軍中有名,在西夏軍隊中更有名,被呼為「天使」,每每狄青一出現,敵人便作鳥獸散。由於在與西夏作戰功勞卓著,狄青後來官升彰化軍節度使、樞密副使。

恰恰是因為這個樞密使,給狄青帶來了災禍。任樞密使以前,朝廷上下對狄青幾乎一片異口同聲的讚揚,但在出任樞密使的短短四年間,卻謠言四起,攻詰四起。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宋朝被五代時期武夫亂國嚇怕了,確定了與文人共治天下的基本國策,宋初以來,除了開國元勛曹彬曾以武將出任過樞密使外,幾乎沒有其他行武將坐過這把交椅,全是文人擔任。值得一提的是,那位政績突出、歷史聲名頗佳、但曾數次參與攻訐狄青的名宿文彥博,後來被宋廷任命為樞密使。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宋朝佔有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等三項。醫學方面有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而且宋代的歷代皇帝中出了不少書畫大家。這些成就放在今天可以說宋朝是我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時期,但同時也是軍事力量最薄弱的時期,太過於重文輕武了。如果和平時期,那無可厚非,但當時的宋朝可謂是強敵環繞,遼、金、西夏、元,都在虎視眈眈的盯著中原肥沃之地。而當時的宋朝還在文官把持之下排擠武官,名將狄青之死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造成的。在歷史上歐陽修、文彥博都算是名臣,文人的想法就是武將掌權是大忌,防止功高震主,就連宋朝的建國都是趙匡胤的一次兵變造成的。在宋仁宗重用狄青後,引起了他們的猜忌,就以「朝廷疑爾」的莫須有的罪名定罪,把狄青趕出了京城,最終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太祖為什麼「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
東坡紅塵千年,更系誰家相許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