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懂得善巧方便 才能真開智慧

懂得善巧方便 才能真開智慧

「從此第五諸菩薩,說名具足方便住,深入無量巧方便,發生究竟功德業。」這是《華嚴經》十住品法慧菩薩偈頌,講第五具足方便住。

在第四生貴住依聖教生這樣殊勝的法做為基礎以後,再來就有很多人很執著了,我的法很殊勝。殊勝要怎麼辦?就降不下來了。不是現在,孔子時代的人也有這種困惑。人家問有好東西,收起來好,還是賣掉好?孔子說能賣就賣,趕快賣吧。我們現在的人就不懂得賣,有很殊勝的法,他人要先磕頭。

殊勝的法,要用什麼方法讓大眾知道,接受、教化、調伏?要有種種的方便。師父的殊勝是接受信眾的信託,代為管理、監督,很有效地去運用這些資產,把它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發揮最大的效用。假如不能分配出去,一直存在你口袋裡,貶值後就不值錢了。這個叫死忠,死掉沒有用了。

第五住,不但要方便,要具足方便。具足方便,最少要分三方向看:

第一個,智正覺世間,在智正覺世間上,要懂得善巧方便,你才能夠真正的開智慧,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很需要。要怎麼樣去運用善巧方便,擁有智慧,讓自己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目標?一般人講善巧方便,在這一方面就打死了。會背很多,成為活的電腦辭典,怎麼運用不知道。

第二個,器世間,要怎麼樣具足善巧方便?一定要怎麼樣,連基本的器世間,都那麼執著,不會成就。

第三個,眷屬世間,接引眾生,也要懂得善巧方便。需要相當大的彈性,轉圜的空間。如夏天辦一些兒童佛學營,把那些小朋友年輕人帶到佛寺里,或者佛教的周遭給予一些清涼,給予一些人生的覺醒。就必須帶他們去游泳、去爬山。有的就說師父把衣服脫下來那叫破戒,就不能去游泳了,師父最好穿海青搭幔衣。

智正覺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三個都有,才叫具足方便,這是充分條件。還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善巧方便,必須都要符合三法印標準。要度他們發菩提心,上菩薩道,上菩提道,這個才對。

不要把佛教的格——三法印下降,這才叫善巧方便,通權達變。能守得住三法印,怎麼度都對;要不能守住三法印,離開佛教本質了,最多是世間善法,這是個很大的差別。

戒有開遮持犯,不可方便到破毀三法印。三法印沒有開遮持犯。當智慧沒有辦法了解這樣可不可以的時候,寧可守住三法印不犯。這是一個行者的本色。濟公就是不壞三法印。

隨緣方便,隨緣是隨菩提緣,不是隨世俗緣。方便是方便接引眾生髮菩提心,而不是方便給眾生去造業。方便有方便的原則、方便的基本標準。假如這個標準守不住,那不叫做方便,這是一個基本理念。

一提到方便,通常會與戒律相抵觸。變化大概都屬於宗教儀式、宗教文化的部分。宗教的真理,三法印是真理,沒法變,不能離開三法印。方便有原則,不是沒原則。那漫無目標的那個任性,那個不算。你再怎麼講,因果都要算進去,就對了。

「深入無量巧方便、發生究竟功德業」,無量的善巧方便要深入,這個也是大乘佛法,跟一般所謂的南傳佛教最大的不同。只要南傳或小乘佛教,或聲聞乘,或上座部,開始在採取善巧方便時,開始在轉化,雖然是南傳小乘,已經開始從語言模式中表現出他的善巧速食麵,已開始趨向大乘。

假如學大乘的人,要堅持不變,就開始走向小乘。是不是傾向小乘,從他語言模式中可以看到。

什麼叫善巧方便?佛教術語叫妙有。善巧方便是一切妙有的起步。不懂善巧方便,妙有無法展現,只有走在真實裡面,就不能夠完全展現,不能大量饒益眾生。

能夠深入方便,產生無量方便,就能夠擁有究竟的功德,這個是直接通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地方,與上面「速成無上佛菩提」的意義是一樣的!(海雲師演華嚴,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消除對立體驗實質 透過文字展現心性
叩頭藝術是一種減少體內脂肪的最佳運動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