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座寺院以佛經命名,裡面有我國最大的佛殿,早在金代就建成了……

這座寺院以佛經命名,裡面有我國最大的佛殿,早在金代就建成了……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分為上華嚴寺、下華嚴寺兩處,相距不遠,處於同一個大院落里。

上華嚴寺分成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廊廡、念佛堂、雲水堂。後院有客室、禪堂和僧舍。院中房舍為關帝廟,現已成為接待室。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

上華嚴寺在殿堂布局上還巧妙運用了對比襯托和先抑後揚的設計手法,突出大雄寶殿的宏偉和風采。寺廟第一個小院落由山門、前殿、禪堂和僧房組成,與後部宏偉的大雄寶殿形成鮮明對比,前面的小院落襯托出大殿的軒昂氣勢,達到先抑後揚的效果。

大雄寶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面積1559平方米,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佛殿之一

大雄寶殿稱為四朝寶殿:遼代的基礎,金代的殿堂,明代的塑像,清代的壁畫。四朝合一,在全國僅此一例。是具有獨特風格和高超建築藝術水平的古代廟宇

薄伽教藏殿自遼代中葉以來,就是華嚴寺的藏經殿。薄伽教藏殿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建築結構嚴謹,形制穩健。薄伽教藏殿殿內四周環壁排列著貯藏佛經的重樓壁藏。作為華嚴寺的藏經殿,雖所藏經書大多失散,卻為後人留下了雙層樓閣式藏經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二爺走天下 的精彩文章:

「魔鬼三角」那只是個傳說,這裡其實是人間仙境

TAG:程二爺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