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灣戰爭筆記——伊拉克視角

海灣戰爭筆記——伊拉克視角

原發於知乎。

伊拉克對戰爭的事前分析:

·在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最後通牒式的第678號決議,要求伊拉克必須在91年1月15日之前從科威特無條件撤出全部部隊之後,伊拉克決策層意識到戰爭無法避免。

·在決議通過之前,扎伊特·易卜拉欣·杜里(薩達姆的近臣、復興黨高級領導人之一,2015年被打死)給決策層提供了這樣一份報告:

——聯合國採取全面戰爭手段已經不可避免;

——美國國內會像越戰時那樣出現輿論分裂;基於這一點,伊軍必須做最激烈抵抗;

——不僅要對抗美國,還要對抗美國在中東的附庸勢力,在伊拉克全國區域內實施抵抗;

——在必要情況下,撤往山區,採取游擊戰和正規戰混合的形式堅持抗戰;

——美軍不會只提供空襲,讓阿拉伯盟國採取地面攻勢;美軍一定會在地面實施全民進攻;

——美軍可能使用核武器;

——如果美軍在6-7個月的軍事行動之後還不能取得決定性成果,美國國內的輿論態勢就會複雜化,這種時候美軍可能就會謀求採用核打擊。

·另一位復興黨高級領導人塔哈·拉馬丹(07年被判處死刑)則預言道:「我相信美國人比伊朗人更好對付。美國跟我們不接壤。美國士兵比不上我國或是伊朗的,更不要說伊朗人是保家衛國。美國人的國土又在哪兒呀?據我所見,沙特、埃及、敘利亞也不會真心想與我們為敵。情況對我們非常有利。」塔哈認為,海灣戰爭會是和兩伊戰爭一樣的靜態戰,美軍「最多只能撐3年」。他還建議,向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美軍發起主動進攻。雖然這樣的建議從軍事上是天方夜譚,但他對這一方案的理解顯然是更「政治性」的。

·薩達姆的戰爭策略是「不敗而勝」。他試圖瓦解多國部隊的合法性,而非從軍事上戰勝多國部隊。這包括煽動阿拉伯國家、特別是參與多國部隊的阿拉伯各國站在伊拉克一邊反對美國。在他的設想中,龐大的伊拉克軍隊將用持久戰的方式拖住美國人,導致多國部隊內部和美國國內矛盾爆發,多國部隊自行瓦解。目標時間——6個月。

·1990年12月26日,伊拉克軍事情報總局提交了以下評估分析:多國部隊在海灣地區部署了3500輛坦克,在土耳其方向還有634輛;美軍部署在海灣周邊的作戰飛機為1525架,不含支援飛機和直升機;在這之中,有1100架有能力「打擊戰略目標」。估計多國部隊的飛機出動頻率為200架次/天(這「以己度人」了——事實上是首日2700架次/天,此後維持1000架次/天)。伊軍情報部門還注意到一些彈道導彈,包括「長矛」、「潘興」和很多巡航導彈的射程覆蓋伊拉克國土。這些導彈和「大規模空襲或嚴重威脅伊拉克的核心和戰略性地域。」(不過事實上,這可能只是受了西方媒體的誤導)

·伊拉克情報部門繼續評估了聯軍可能的作戰方式:

——第一類:對高級指揮所實施高密度空中和導彈打擊,此後動作視第一階段效果和我方反應而定。

——第二類:對特別包括空軍、防空力量、指揮所、電台和電視台、通信中心、煉油廠、主要倉庫、發電站、科研設施、軍工業設施在內的戰略性目標實施高密度空中和導彈打擊。除此之外,敵軍還可能攻擊橋樑、野戰指揮所、炮兵陣地、以及武器倉庫。這些打擊的目的是孤立伊軍在前線的部隊。一旦此類打擊取得顯著成果,地面部隊會向伊拉克領土縱深實施快速推進。

——第三類:同時發起空中、導彈、地面、海上進攻。

伊拉克情報部門指出:

——如果敵軍擁有足夠的情報(沒有指出情報類型,不過顯然是指薩達姆等復興黨高官的動向),將傾向於採取第一類方式(=「斬首」作戰);

——如果沒有足夠情報,將傾向於採取第二類方式;

——第三種方式不太可能發生,因為這會增加美軍傷亡。

·1月6日-9日,伊拉克國防部向各前線指揮官下達秘密指示:「敵方可能試圖將我軍逐出築壘地域。必須採取措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如果敵軍在前線達成突破,各指揮官必須保持冷靜,不許對此應變。相反,我們必須沉得住氣,根據領袖的意圖行事,以確保達成更高級目標。」

·1月上旬在科威特戰區內的伊拉克部隊開始進行最後準備。這包括儲存物資、改進掩體和分發戰術情報,其中包括講授關於美軍裝甲部隊的最新情報。

·1月3日,科威特戰區的伊拉克裝甲兵軍官全被召集起來參加會議。在會議上一名高級裝甲兵軍官為聽眾解釋了美國坦克和伊拉克坦克的性能差距,指出美軍坦克的有效射程比T-72遠約800米,以及如何對付美國坦克。教員指出:

「我們已經在從科威特軍繳獲的美國坦克(註:科威特只有英制「酋長」)上進行了實驗。伊拉克裝甲兵總局實施並拍攝下了這一系列實驗。美國造坦克有一個顯著弱點,就是坦克炮塔頂部的觀瞄口,因為其中包含了激光測距儀和指揮控制系統(炮瞄鏡)。因此務必通知各級官兵瞄準美軍坦克的觀瞄口射擊。」(著重是原文標出的)

·1月11日,伊拉克第三軍最後一次召開戰前軍事會議。軍司令官要求下屬各部,在遭到空襲和炮擊時必須待在工事和隱蔽部中,而一旦火力停止,伊軍必須立刻出來佔領陣地。總而言之,這通一戰指揮官級別的說教以「作戰時必須保持鎮靜」結尾。

·伊軍特別重視教育士兵免受敵方心理戰影響。伊軍同樣下達了自己的「227號命令」:

所有伊軍官兵必須無視敵軍的宣傳攻勢。必須堅韌不拔,決不撤退。任何撤退者都將被視為敵軍……我們必須強調,伊拉克軍隊絕不能被美國女兵打敗。要堅決與敵採取近戰,因為這能避免遭到敵軍炮擊和轟炸……我們必須更多地教導士兵科威特是我們的國土,而我們也要像保衛巴格達或巴士拉那樣保衛科威特。

·直到1月14日也就是第678號決議規定的截止日期前一天,伊拉克軍隊仍然保持著休假制度。事實上,為了保持士氣,哪怕在兩伊戰爭最艱難的階段中,伊拉克軍隊也始終有25%的官兵在休假。薩達姆本人要求保留伊拉克官兵的休假權利到最後時刻。不過事實上,在空襲首日之後召回休假人員的命令沒有得到貫徹,很多伊軍官兵因為聯軍的空中遮斷而遲遲無法從休假地歸隊,如在海夫吉戰鬥期間,伊拉克第5機械化師的兩組官兵便還滯留在休假地,他們在歸隊後得以補充入部隊,迅速填補了第5機械化師在戰鬥中遭受的人員損失。

·伊拉克海軍在伊拉克軍隊中的地位公認低下,薩達姆也對他們不抱任何信心,不想讓他們參與戰爭,並打算將船隻疏散到伊朗去。不過在伊拉克海軍軍官的勸說下,最終伊拉克海軍艦艇還是分散配置在伊拉克各港口和海岸線上了。這在事後被證明是災難性決策。

·伊拉克飛機飛往伊朗的行為被證明是薩達姆本人的決策。首先飛往伊朗的是薩達姆的伊爾-76機隊。在此後又有一百多架飛機奉命飛往伊朗避難。

·在戰前的最後時刻,薩達姆不知為什麼想起了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用的納瓦霍語密語發報員,打算讓伊拉克軍隊換用庫爾德語、土耳其語、亞述語發報,因為薩達姆覺得沙特人只會說阿拉伯語,這能給伊拉克軍隊爭取時間。不過伊拉克軍隊反對說這樣給伊拉克軍隊造成的通信困難恐怕更大,最終不得不作罷。薩達姆似乎也自然而然地無視了聯軍序列中的土耳其和敘利亞。

·薩達姆最後指示各級指揮官保護其司令部的安全。薩達姆似乎在這一方面特別富有經驗。他強調所有指揮所都必須加強、施加偽裝並嚴格保密;他同時要求各級指揮官在轉移時不得搭乘司令部車輛,而應達成卡車、計程車、民用車輛以避免遭到注意。

·薩達姆在戰前所做的最後工作是檢閱前線部隊,提高士氣。

·海灣戰爭爆發前三天,即1991年1月14日,伊拉克正式宣布修改國旗,在國旗上添加了薩達姆血書書寫的「真主至大」。

·薩達姆認為,多國部隊機動所依賴的泛阿拉伯石油公司的管線路(Tapline Road)將會成為伊拉克陸航部隊的良好目標。在17日開始的多國部隊西移中,美七軍和十八軍的225000人和64000輛輪履機動車輛通過了這條道路。薩達姆認為伊拉克軍隊的武裝直升機將會像打靶子一樣給擁擠在道路上的多國部隊車輛造成嚴重殺傷。這……無不諷刺地預言了45天後毀滅了伊拉克第三軍的「死亡公路」。

·戰後,伊拉克當局表彰了軍事情報總局第999部隊(縱深偵察與特種任務營)在沙烏地阿拉伯阿拉附近的管線路沿線實施遠程偵察、突襲和布雷作戰中表現出的英雄主義行為。

·直到1月15日,伊拉克軍政界的大批人士仍然認為戰爭99.9%不可能發生。

1991年1月17日之前兩軍的部署態勢,此時雙方都圍繞科威特-沙特邊境展開,和「沙漠軍刀」行動中的實際情況不同。

————————————————

沙漠風暴行動空中戰役(1991年1月17日-2月23日):

·沙漠風暴行動空中戰役階段於1月17日凌晨0200時正式開始。晨2時-3時之間,大批多國部隊作戰飛機飛掠前線伊軍地面部隊的頭頂,他們的目標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和指揮中樞。伊高炮兵立刻猛烈開火,0300時第三軍報稱取得首個對空戰果,被擊落的可能是科威特空軍的一架A-4,飛行員被俘。

·薩達姆在17日清晨視察了巴格達的防空作戰指揮中心,告訴空軍和防空部隊要保存實力,因為他們作為「存在力量」意義更大。因此自18日起,伊空軍和防空部隊開始消極應戰。

·多國部隊的空中戰役開始不到2小時後的0350時,伊軍開始為「飛毛腿」和「海珊」導彈加註燃料。0845時伊軍導彈部隊部署在科威特境內的第225導彈旅發射首枚導彈打擊海夫吉。薩達姆本人對打擊以色列的批准於1100時抵達。不過在次日凌晨才發射第一枚導彈——伊軍導彈發射都在夜間。

·對777工程、即伊拉克核武器研究設施的防空保衛戰成功堅持到2月3日。按照伊軍的說法,多國部隊使用F-16打擊的企圖多次不成功後,不得不使用F-117隱身攻擊機才得逞。薩達姆認為伊拉克防空部隊堅持了17天,已經表現足夠好,予以通電嘉獎。

17日下午13時34分,伊拉克海軍和石油部開始執行塔里克計劃——將超過800萬桶原油傾倒到波斯灣中。

18日凌晨0310時,伊拉克第224導彈旅發射8枚導彈攻擊以色列特拉維夫和海法的目標。在發射完成之後,伊軍TEL車隨即轉移,長途跋涉到在巴格達和拉馬迪附近的導彈倉庫重新裝填導彈。整個戰爭期間伊軍成功地多次實行了裝彈機動,導彈車的損失極小。

·19日,薩達姆決定轉移防空部隊,將防空力量從已經被摧毀的目標轉移到尚未被摧毀/打擊的目標旁。薩達姆同樣再次指示空軍保存實力,因為空軍的存在可以迫使多國部隊將更多精力用於打擊伊拉克空軍上,降低對伊拉克地面部隊的壓力。

·薩達姆發現伊拉克軍隊的電子戰能力被嚴重壓制。因此作出如下指示:

「為了制定出對抗敵人的計劃,我們必須首先認識敵人。在一切特徵中,敵軍在制電磁權和高技術裝備上有特別優勢。而我們的應對措施不是在短期內在這些方面追上敵軍,因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是在敵人之短板上超過敵軍。舉例來講,如果敵人干擾我們的有線和無線電話通訊,正確的應對方式不是從敵對的西方國家購買更複雜的加密機,而是停止一切通訊。」

·伊拉克軍事情報部門確信多國部隊可以監聽並破譯伊拉克方面的無線通訊,因此薩達姆下達指示,不得從有價值超過通信設備的人員或裝置的設施內部實施無線通信;廣泛使用通信員替代無線或有線通信方式傳達重要情報。直至3月2日,伊拉克最重要的軍政情報都不通過無線通訊傳播。

·在伊拉克導彈部隊首次打擊以色列後,多國部隊空軍開始分出大量攻擊架次打擊疑似的伊軍導彈部隊陣地。然而由於良好隱蔽和偽裝,伊軍導彈部隊在整個戰爭期間損失甚微。1月19日伊拉克開始向沙烏地阿拉伯的聯軍部隊發動導彈打擊。

·1月20日,伊拉克第三軍指揮官接到命令,要求伊軍必須攻入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目的是「虜獲儘可能多的戰俘」。結果便是海夫吉戰鬥。

·1月21日,伊軍開始限制防空部隊的彈藥配額。目的是延長戰爭。

·1月21日起,伊拉克地面部隊所遭受的損失開始影響伊軍的後勤狀況。伊軍嘗試用各種「應急」手段加以應對。舉例而言,伊拉克第25步兵師(隸屬於伊軍最右翼的第七軍,後勤補給線最長)開始徵集駱駝和會騎駱駝的士兵。駝隊一方面可以為伊軍提供重要的食物和其他補給,一方面可以誘導聯軍的空中打擊。

·為避免損失,伊軍地面部隊被禁止攻擊射程外的聯軍飛機。在戰後的分析中,伊軍研究人員批判這一策略導致了部隊的士氣下降——明明看到了卻不準射擊,會讓部隊產生被擊敗的感覺。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向天空亂打一氣無非招致精確的火力報復和更大的損失,恐怕會更嚴重地挫傷伊軍士氣。

·由於快速和頻繁的轉移陣地,伊軍防空力量得以避免招致重大損失。

·薩達姆在1月22日下達命令,要求其部長「拆卸所有可拆卸的設備和機器到多國部隊照相偵察無法辨識的狀態,分散隱蔽,等戰爭勝利後再組裝回來。」

·1月下旬到2月上旬之間,伊拉克軍事情報總局開始日益關注多國部隊在東部登陸威脅和其主力向西轉移的動向。然而伊軍情報部門難以確認多國部隊的真實動向,多國部隊的空中和地面打擊也限制了伊拉克的偵察能力。然而伊拉克真正的致命弱點在於其無法將現實狀況與其先入為主的觀念——即聯軍會在科沙邊境實施主要進攻——相互匹配。

施瓦茨科普夫指揮的多國部隊地面力量在空中戰役開始後迅速向西實施戰役展開,而伊軍雖然也向西延伸其防線,但因為其發現多國部隊意圖太晚,兵力和戰役機動力不足且遭到多國部隊空軍嚴重遮斷,其延伸距離不如多國部隊的展開寬度,最終導致美十八軍左翼在地面戰役中如入無人之境。

·在1月23日提交的一份報告中,伊拉克軍事情報總局提出:

——大量多國部隊,包括直升機在內,正向西向拉夫哈方向機動。這主要包括法軍(第6輕裝甲師);

——美軍至少使用一個裝甲師保護其左翼,即上述提到前往拉夫哈方向的車隊。(這可能指的是第24步兵師(機械化));

——至少一個陸戰隊師會沿「海岸軸線」進攻;

——美國將把美國第七軍作為預備隊;

——科威特軍隊將在進攻中充當第一梯隊;

——多國部隊將發動大規模空襲以「孤立科威特」;

——主要地面突擊將沿海岸公路進行(災難性誤判);

——次要突擊將在整個戰線上進行;

——多國部隊的主要企圖是實施地面和海上突擊,粉碎共和國衛隊的反擊;

——立即目標是以最小的美軍傷亡奪取科威特城。

伊軍此時被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支陸戰遠征旅所吸引,堅持認為主要攻擊會向科威特方向,特別是沿科威特城的最近道路實施。美軍將從正面攻擊,但努力尋找伊軍防線的翼側和後方。但伊軍情報部門同時也認為,多國部隊在徹底評估空襲的效果前不會確定地面作戰方案。法國軍隊向拉夫哈的行動似乎被伊軍無視了,最終法國第6輕裝甲師只遭遇了伊拉克第七軍擔任後方掩護的第45步兵師。

·1月24日上午,已經完全喪失制空權、連轉場都很難進行的伊拉克空軍實施了一次大膽的作戰,派出兩架幻影F1企圖空襲沙烏地阿拉伯的拉斯坦努拉港。結果兩架飛機都被沙特空軍的F-15擊落。

·1月25日,針對聯軍延伸左翼的行動,伊拉克第一軍被從基爾庫克重新部署到薩馬沃。這個軍在沙漠軍刀行動中的存在感極其低下,因為在第101空降師(空中突擊)在薩馬沃以東南構建阻滯陣地後,該軍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行動給美軍施加壓力。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伊軍不得不在多國部隊強有力的空中遮斷下實施戰役機動,僅第一軍軍部和其下屬的第54步兵師在地面戰開始前就被聯軍空襲170次。

·即便在重新部署部隊後,伊軍的部署仍然高度不均等:在科沙邊境和沙伊邊境東部,在350千米寬度、200千米縱深上部署了6個伊拉克軍;然而在薩馬沃方向,沿沙伊邊境500公里正面、250千米縱深上只有1個軍;在與敘利亞-約旦交界的1200公里正面上也只有1個軍(轄2個步兵師)。

·1月26日,薩達姆親自命令伊拉克空軍的剩餘飛機飛往伊朗。薩達姆解釋其命令的原因是多國部隊的完全制空權,且伊拉克空軍在戰鬥中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這證偽了一些西方媒體提出的「集體叛逃」、「未遂政變」猜測。伊拉克空軍甚至還為奔赴伊朗的飛行員提供了護照和填寫文件用的照片。總計有137架伊拉克飛機和11架從科威特國際機場虜獲的飛機成功飛往伊朗,另有11架在飛行途中被多國部隊擊落。不過伊朗最終沒有歸還任何一架伊拉克飛機,它們在著陸後被迅速重新噴塗了伊朗空軍的塗裝。

·1月27日,伊拉克第224導彈旅報告稱抓獲了5名負責搜索「飛毛腿」導彈的多國部隊特種部隊隊員。這幾個倒霉蛋顯然就是著名的B20小組的成員,他們沒能找到「飛毛腿」部隊,反而被「飛毛腿」部隊抓到了(其實抓到他們的是當地警察和准軍事組織)。不過伊軍的「抓獲」顯然是死活都算上了,在這一批被「抓獲」的特種部隊隊員中有兩具屍體。詳細報告為:

「5名滲透者被抓獲。2人活著(Steven Billy Mitchell中士和Ian Robert "Dinger" Pring上等兵);一些被打死(大概指Vincent (Vince) David Phillips中士);1人淹死(Steven John "Legs" Lane列兵);1名士官受了傷,他是巡邏組長(此處伊軍搞錯了,受傷的是化名Mike "Kiwi" Coburn的列兵,而組長是米徹爾中士);一個人試圖抵抗,但他被打死了(Robert (Bob) Gaspare Consiglio列兵);還有人跑掉(Chris "Geordie" Ryan下士,此公在沙漠里徒步300多公里,橫穿伊拉克跑回敘利亞)。」

第二天,在伊拉克公路上大鬧一場的澳籍英軍Malcolm (Mal) Graham MacGown列兵也被當地復興黨安全部隊扭送給伊軍。對英國特種空勤團和英美特種部隊而言,B20小組的遭遇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到現在光電影就拍了兩部,紀錄片若干;不過對當時的伊拉克導彈部隊而言,這只是個無關緊要的小插曲。

·英美特種部隊在伊拉克西部沙漠,特別是加伊姆和魯特拜以及KM160高速公路周邊的頻繁活動並沒被伊軍無視。因為大規模部隊會遭到多國部隊空軍打擊,伊軍遂部署其第999部隊(縱深偵察與特種任務營),實施以特戰反特戰的作戰。不過並不知道該部隊的行動到底取得了什麼成效。

·在注意到多國部隊空軍的活動規律之後,薩達姆命令其地空導彈部隊在西部沙漠實施「機動伏擊」作戰。不過這並沒取得什麼成果。戰後,薩達姆將憤怒傾瀉在蘇聯人身上,指責蘇聯沒有像對敘利亞和利比亞那樣賣給伊拉克最先進的防空系統。

·1月29日,伊拉克海軍的剩餘艦艇試圖駛往伊朗避難。伊海軍在途中遭到了多國部隊空軍的致命截擊,6艘艦艇被擊沉,只有3艘僥倖逃生。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行動中伊拉克海軍戰死了7名將軍,這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伊拉克海軍的每名快艇艇長都是將軍。

·1月29-31日,伊拉克第三軍和第四軍展開進攻,佔領沙特邊境小城海夫吉,兩天後被迫撤出戰鬥,即海夫吉戰鬥。伊拉克宣傳部門不遺餘力地宣稱海夫吉戰鬥是一場「大捷」。

·伊拉克方面的報告顯示,到2月28日的兩周期間,伊拉克導彈部隊共發射52枚導彈,目標為特拉維夫、海法、利雅得、宰赫蘭等地,平均一天發射4枚;伊拉克導彈部隊的總損失為:1名軍官和5名士兵戰死,7名軍官和40名士兵受傷,28個發射基地中的8個受損,17輛車輛和3門高炮受損,全部導彈發射車和導彈安全。這從側面證明了聯軍「飛毛腿獵殺」行動的嚴重低效。

·同一份報告指出,伊拉克在戰前有230枚彈道導彈和75枚「特種彈頭」。在發射了52枚導彈之後,剩下的導彈中有34枚有維護問題,燃料也只夠加註118枚導彈。導彈部隊要求再提供60枚導彈用的燃料,生產15枚新的常規彈頭,修好7枚導彈並再生產41枚導彈。這將使得伊拉克可以有177枚可用的導彈,其中102枚用常規彈頭。

·伊拉克宣傳部門在2月上旬開足馬力,試圖讓多國部隊中的阿拉伯盟軍認為美軍正在拋棄他們向西撤退,好讓阿拉伯軍隊當炮灰。伊拉克軍方還在造勢說伊軍即將越境發動大規模進攻,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這是海灣戰爭中雙向軍事欺騙中的一個範例。美國軍隊正向西延伸其正面,但又給出在哈夫阿巴廷(面對科威特西南)方向實施主攻的假象,在得知伊拉克方面的宣傳之後,美軍認為己方的戰略欺騙成功;相反,伊拉克試圖煽動美軍對沙漠戰的恐懼,並分化阿拉伯盟軍與美軍之間的關係,在聽說美軍向西轉移後,伊軍反而認為美軍懼戰,是自己的戰略欺騙成功。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伊拉克軍隊的自以為是最終讓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不過從2月的第二個星期開始,新的情報開始動搖伊拉克軍隊高層自信滿滿的判斷。一方面,土耳其在土伊邊境部署重兵(20萬5千人,1500輛坦克),而當面之伊拉克第五軍只有兩個師的兵力;一方面,伊軍觀測到大量多國部隊車輛和兵力持續沿阿勒吉蘇馬-拉夫哈-阿拉西進。伊拉克的前進偵察分隊(如第999部隊)同樣在拉夫哈地域觀測到了數量巨大的多國部隊技術兵器。

·從1月17日到2月中旬,多國部隊的空中戰役持續打擊著伊拉克地面部隊,特別是其士氣。2月上旬叛逃到多國部隊一側的伊拉克逃兵證實:

伊拉克第20步兵師官兵的士氣和其他在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師沒什麼兩樣。所有人都士氣低落。第一,人們已經不相信他們被部署到科威特是因為什麼正當理由;第二,補給線被切斷了,每天只能吃一頓飯,而且基本只有白米飯,沒有肉。水資源短缺,三個人才能分到1.65升飲用水。所有人都在盼著向多國部隊投降,但是他們現在不敢。他們認為投降的最佳時機是多國部隊發起地面進攻的時候。

第20師的陣地每天被轟炸3次……被炸壞的裝備沒有替換,死者的遺體就留在陣地上。未遭到任何反抗的轟炸摧毀了伊軍的士氣。

·(顯然,伊拉克軍隊嚴重低估了多國部隊空中遮斷的能力和空中戰役的持續時間。伊拉克軍事情報部門估計的聯軍飛機出動架次只有實際情況的1/10-1/5。伊拉克軍隊顯然把多國部隊當成了某種大號的以色列國防軍,以此為基準準備作戰。伊軍在戰前有數個月的充足準備時間,也的確進行了苦心經營,但事實證明,從一月末起一線伊軍連糧食和飲水都無法保證。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伊軍是以自持7天為標準儲備的物資,而海灣戰爭空中戰役階段持續了……42天,強度也達到讓道路運輸幾乎無法進行的地步。對伊軍而言,儲備42天的糧食和飲水的確是過於奢求了,在邊境佔據野戰工事和永備工事的伊軍也沒有這樣的條件。另一個大問題是伊軍野戰部隊因為防空能力受限、禁止無端對空射擊,反而造成士氣低落,這一教訓使薩達姆在2003年變得很會用小口徑高炮「裝點」戰場,把巴格達變成了一座刺蝟城,雖然並不能藉此打下飛機,但這至少提高了伊軍民的士氣。)

·2月9日,安巴爾太空研究中心的伊拉克地方部隊驅散了前來偵察的美軍特種部隊,並抓獲了一名英軍特種部隊士兵。

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戰區的戰鬥序列,可見龐大的伊拉克第三軍。

·2月10日之後,伊拉克空軍剩餘的唯一能力就是統計己方損失。

·2月13日,多國部隊的兩架F-117用制導炸彈攻擊了巴格達西南的天堂(FIrdos)地堡,多國部隊信號情報部門探測到此地堡發出電波,推斷為指揮中心,但多國部隊不知道此處也是平民防空洞。結果204名平民死亡。考慮到1月19日薩達姆已經明令禁止無線電通信的使用,此時可能為薩達姆的苦肉計。

·2月14日,伊拉克軍事情報總局再次在報告中指出多國部隊正在向西延伸。此外,同一報告警告地面入侵即將開始。

·但是相互矛盾的信息又有很多。雖然注意到聯軍的動向,但伊軍情報部門並未掌握聯軍動向的具體內容。

2月15日的伊軍部隊部署態勢報告。可以看到美七軍和美十八軍的標註位置還在1月17日之前的狀態上。

·15日起,伊軍的各個情報部門開始如潮水般用來關於地面進攻迫在眉睫的報告。駐約旦大使館稱地面進攻將在18日發起,以色列會參戰,並會在伊拉克西南沙漠實施空降。

·伊拉克此時唯一滿意的是其地地導彈部隊對以色列的打擊。

·軍情總局在16日的報告中繼續強調多國部隊的向西展開。儘管發現了無數證據,情報部門仍然秉持此前的迂腐觀念,堅持認為這是為實施牽制性進攻,吸引科威特方向的伊軍主力而進行的。結果,面對多國部隊在哈夫阿巴廷-拉夫哈-阿拉地帶的展開,伊拉克對應部署了7個師——這遠遠不夠。伊拉克情報部門的工作能力和報喜不報憂的作風可見一斑。

·不過也不是沒有明白人。2月18日,軍情總局向薩達姆提供了一份絕密報告,其中如穿越歸來一般精確預言了「沙漠軍刀」行動「左勾拳」的具體實施方式:

美國第十八空降軍和裝甲部隊在拉夫哈-阿拉地帶的部署意味著敵人有可能在不加防禦的區域實施空(機)降以抵達我後方地域,威脅我補給線。敵軍還可能在西南方向實施會產生重大威脅的攻勢,直指卡爾巴拉和薩馬沃方向。……考慮到聯軍快速的戰役機動能力,其在阿拉的大規模部署已經讓伊方無法判斷其具體意圖。……必須在薩馬沃-卡爾巴拉地帶準備適當的預備隊,以防多國部隊實施戰略機動,否則多國部隊將把我軍孤立於幼發拉底河以南或西南,阻止我軍機動,並用強大的空中威力解決後續問題。

不知道伊拉克最高決策層對這份文件作何反應。很可能考慮到在空中遮斷下機動的代價太高,這份本可救命且不算不及時的文件被忽視了。此外,這份文件的精神當然也沒傳達到一線部隊,直到地面進攻開始前一天,一線伊軍仍然認為多國部隊會實施兩棲登陸。

·在2月的第三周(=空中戰役第5周)中,哪怕共和國衛隊的士氣都開始低落了。

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戰區的最終部署態勢,1991年2月21日。相較於15日,伊軍右翼的第七軍得到加強,不過這最終被證明非常不夠。

·大部分伊拉克軍事史著作將2月21日作為地面戰開始的第一天。然而這是被多國部隊在科威特-沙特邊境實施佯動和戰略欺騙得手的結果。伊拉克軍事史著作後來自豪地宣稱,在21-23日伊軍抵抗了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然而事實上這正中多國部隊下懷,且使伊軍更不能確認多國部隊的實際主攻方向。伊軍的反制方式是發射FROG-7炮兵火箭和飛毛腿導彈,伊軍發現這往往能「迫使」多國部隊後撤。

·2月22日,伊軍開始執行塔里克方案,點燃了科威特的140口油井,並把點燃的石油注入戰壕。諷刺的是,這一行動沒有得到伊拉克高層的首肯,而是當地伊軍部隊在多國部隊突襲時自行其是的結果。這反而迫使蘇聯和美國的秘密和平協議談判終止。(蘇聯在最後時刻希望勸說雙方收手,不過在伊軍點燃油井之後停火已不再是選項)

·此時薩達姆正打算把多哈列入導彈打擊目標。計劃於24日0200-0800時之間實施打擊。

·2月23日,地面戰前的最後一天。科沙邊境上的多國部隊欺騙行動繼續進行。不過多國部隊的佯動也正在取得戰果——伊第29步兵師的掩護部隊(一個加強營)被合圍,然後全體被俘了。伊拉克第三軍指揮官要求撤出掩護部隊,但這從政治上不可接受,因此被駁回。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抵抗睡前故事集 的精彩文章:

《武裝突襲3》坦克DLC新裝備管窺

TAG:抵抗睡前故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