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王勾踐劍地下歷經兩千年,竟毫無銹跡不朽如新,為什麼?

越王勾踐劍地下歷經兩千年,竟毫無銹跡不朽如新,為什麼?

越王勾踐有一把絕世兵刃——越王勾踐劍。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此劍被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

出土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出土,保存完好,劍長55.7厘米,出土時寒光閃閃,劍刃仍很鋒利。劍身滿布黑色菱形花紋,紋飾精美,鏤刻最細處僅0.1毫米。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劍柄、劍格烏黑,劍格兩面鑄有花紋,分別嵌有藍色玻璃與綠松石。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11道寬度不到1毫米的同心圓。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高超技藝,堪稱我國國寶。

讓人驚奇的是,勾踐劍為何在墓中被水浸泡2400多年仍鋒芒畢露,寒氣逼人,迄今依然是個謎。

近年來,隨著越王勾踐劍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各種「複製」或仿製的相繼出現,人們普遍相信,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是因為劍身經過硫化處理。

湖北省博物館、省考古所研究員後德俊認為,該劍出土時並不是絕對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人們難以看出。其次,出土至今該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出土時明亮,說明在目前這樣好的保管條件下,鏽蝕的進程也是難以絕對阻止的。後德俊曾經寫過一篇名為《越王勾踐劍不銹之謎》的小文章,刊登在湖北省考古學會主編的學術性刊物《江漢考古》1980年的第一期上。當時,他認為已經將問題基本上說清楚了。但由於《江漢考古》是一本學術性的刊物,加之1980年第一期又是其創刊號,發行量不多,許多人可能沒有看過或不了解他的這篇小文章。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為銅,出土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銹的主要原因。後德俊研究員說,越王勾踐劍是採用青銅鑄造而成,這已經為現代科學分析所證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恩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黃宗羲的個人生平都是怎樣的?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特別巧合的事情?

TAG:洞恩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