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新賓流傳的滿族族譜的抽樣調查

對新賓流傳的滿族族譜的抽樣調查

新賓滿族家族的探訪固然對滿族家族祖居村落的調查及對各家族的八旗隸屬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對各家族的世代族系不做認真細緻的查訪要想真正了解滿族家族的習慣,幾乎是不可能的。滿族的家族世代族系在家族慣習的傳統中,是以建立有文件記錄的族譜為依據的。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1632年以前的「索繩」記族系階段:

早在滿族創製滿洲文字之前,特別是1632年創製新滿文之前,滿族的宗族世系主要靠記憶、口頭流傳。同時,按照古老的部落時代流行的慣習,採取結繩記族系的原始方法,把家族生男、生女、各代輩分用「索繩」標誌出來。「索繩」原來的滿語是「索利」(Siren),是繩、線之意,漢稱又叫「索線」、「索利條子」或「子孫繩」。原是氏族薩滿祭祀祖先的神物。索繩由薩滿結制,如樹枝狀,繩上有結,每生一男,在結處拴一小弓箭(或拴古代方孔銅幣,或一藍、黑布條),生女拴一個「嘎拉哈」④;女孩長大結婚時,將代表她的那個「嘎拉哈」摘除。按輩排列,形成長長的家族世系,由族內薩滿識別,記憶所代表的人名、輩分、排行順序、誕生年月等。由上代薩滿用口傳方法再傳給下一代薩滿。

平時,索繩是被裝在黃布、綢做成的索線口袋中,再裝入長方形索繩匣中,放在西牆祖宗板上。祭祀祖先時,請下板來張掛在規定的柳枝和祖宗板間致祭祀,家族長者依靠這種古老方式代代傳承族系。現在,新賓的許多滿族老戶、名門家族都保留有這種大約流傳了數百年的索繩。其中,榆樹鄉蔡家孤山子村關姓保存有索匣,其中索線袋裡約400年前的索繩,結記了瓜爾佳哈拉的18代子孫的世系。

(二)1632年(天聰六年)皇太極命達海修改成新滿文後至1672年(康熙十一年)的半個世紀中,用滿文或漢字音譯記錄族系的階段。

自從新滿文廣為流行,成為清入關前主要的官方文字後,有戰功和有官位的名門大戶都建立了用滿文記錄家族世系的譜單。

這種譜單多用白色麻紙製成,也有用白布、白綾做成,長寬不等,依本家族或某一支系的輩分、人數而定,凡記錄全家族的譜單較大。如新賓那家村那拉哈拉譜單,長約200cm,寬180cm。用墨筆或硃筆書寫。按輩分自上而下排出世代,按同譜長幼順序自左至右排列,姓名一律直行書寫,只記男性,大多不記配偶,少數記配偶姓氏於男性左側。

有的譜單畫有祖先身穿官服頭頂冠戴的彩色畫像,依次排成坐像,有的畫成牌位狀,填寫姓名在牌位中。書寫文字用新滿文,清入關後滿、漢文並用為官方文字,許多家族在滿文譜單外,另立漢字記音譜單,書寫格式和滿文譜單一致。

譜單上多有關於本家族所屬哈拉原籍和隸屬八旗的簡要說明,同時還標明建立譜單的年月日及書寫譜單的筆者姓名,大多是立譜人自書,少數請人代書。這類可以懸掛的譜單,平時也收藏在祖宗板上匣中,逢新年祭祖時,請下祖宗匣和索繩,在祭索繩同時,也張掛譜單燒香祭祀。譜單上不記活著的老人,有的為活著的老年長輩在譜單上留出空白位置,等到老人逝世後再填寫。在已經發現的新賓滿族族譜中,這類譜單的數量比較多。

(三)1672年至1949年的2百餘年間用漢文或滿漢文書寫成卷譜書的階段

康熙中葉,滿、漢文通用,滿族中普遍習漢文,同時也學會了用漢族族譜的成卷寫書的方式來記錄宗族世系。譜書分手抄寫本和各種印刷本不等,有單本與多卷本不同。

最早的滿、漢文譜書約在1676年(康熙十五年)前後。譜書的體例及內容大體上套用漢族自秦、漢以來的名門望族的程式,分譜序、譜表、族居分布、家祭儀禮、家訓規則、先祖榮譽、著名人物傳記等項。

譜序中記述本族祖居地,姓氏,隸屬八旗等來源;譜表排列輩分,有的標明配偶姓氏,下屬支系子孫;族居分布記述各支系居住地;家祭儀禮詳細記述本族特有的祭天儀禮行事,祭祖儀禮行事及所用神具、供品、祭日時辰、各項禁忌等;家訓規則記述本族的婚姻締結、喪葬、繼子、養子等家規、分家制度、家法制裁等;先祖榮譽記述本族中人歷任官職,所立功勛,朝廷賞賜,皇帝敕書、誥命等;人物傳記專記祖上有功勛事迹者或受貶罰冤獄大事者的生平。

這些內容並不是所有譜書中都具備,有的譜書只有譜序和譜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譜書多為手寫本;嘉慶、道光、咸豐、同治時已有了木刻印本;光緒時代以後至本世紀30年代開始有了石印本;以後又有了鉛字印刷本。現在所看到的族譜大多是經過幾個時代的續寫修訂而成的譜本。

在新賓所發現的族譜,有代表性的舉例如下:

1、《永陵喜塔臘氏譜書》:一函(套)一冊石印本譜書。重修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喜塔臘哈拉圖姓家族第16世孫依惠(官職名:熊岳城藍翎防守尉)纂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由第17代孫恆孚(已丑年即1889年恩科舉人)和第18代孫寶春(壬戌年即1862年恩科舉人,官職:花翎候選知府)再撰修。

內容包括:序言,家族世系、祖墓制文二篇、後記。序言中記述了始祖昂武都理巴彥德世居長白山喜塔臘地方。以地名為家族姓氏。

順治元年(1644年)二世祖都里根的後代子孫奉命護守努爾哈赤陵墓(福陵),定居瀋陽,其餘弟兄6人的子孫都隨軍入關進京後駐防各地,三世祖都里吉都督的女兒是努爾哈赤曾祖父之妻,五世祖阿古都督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六世祖達格都是努爾哈赤之舅,被封為國戚,隸屬正白旗,任福陵護守將軍。

入京的二世祖薩璧圖之子孫中有幾朝的大臣大將。如第10代來保官居武英殿大學士,晉陞太保,死後進入賢良祠,享受祭祀列入歷史名臣傳。13代慶林於道光初年(約1823年)升任奉天府尹。14代慶裕自光緒十年(1844年)連任盛京將軍。15代裕寬任河南巡撫,裕德任禮部左侍郎,坤岫任四川布政使,裕錄任直隸總督。在祖系中,詳細排列了10世祖圖黑這一支系的子孫,自圖黑起受命世代駐防永陵護守陵墓,從此,圖氏家族的一支系才重新返回新賓永陵。現在19、20代子孫居住阿伙洛村及北京等地。譜書的保存人是第21代孫圖英金,阿伙洛村農民。

喜塔拉氏譜書的特點是,排列世繫到第18代,人名一律用漢字標音記滿語名。由於修譜人18代的寶春的倡導,為了把輩分可以從名字上區別清楚,在譜書上確定,圖姓家族人從第18代起用排定5言20字為後世子孫姓名排輩的順序根據,世代永遠遵守。5言20字的輩次名字是:

寶、德、毓、英、魁、

永、成、盛、世、書、

隆、文、多、富、貴、

福、壽、慶、雙、餘。

排在第一字的「寶」字是修譜人18代寶春的名字,傳到「英」字輩,即譜書保存人圖英金氏,為21世。這種姓氏的更改,完全與漢族家族姓氏的輩分排列慣習一致。表明滿族家族譜系的發展從滿文的簡單記錄、不分輩次,向父系血緣世系的嚴格結構延伸。這部譜書具有代表性。

2.《福陵覺爾察氏譜書》:一函分上下2卷,石印本。最早始立於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本族人名叫「七十」的正黃旗包衣佐領修纂的。13世孫富昌等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續修,17世孫多倫等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修定,譜書序言中說明了始祖索爾伙遷於長白山覺爾察地方,以地為姓,後世遷至新賓赫圖阿拉。

詳細寫明6世祖阿金那穆都第2子7世祖班布里和努爾哈赤的關係。因祖先與努爾哈赤同宗,隸屬皇室享「紅帶子」地位。在赫圖阿拉時,班布里與努爾哈赤相鄰,因勸阻努爾哈赤虐殺家奴而與努爾哈赤反目,自動丟棄「紅帶子」,被逐出皇室。還記敘了班布勸阻努爾哈赤不要親自出兵馬爾墩,免遭敵人暗殺的過程,還記述了順治元年(1644年)8世祖兄弟達喀穆、他察受命護守瀋陽福陵,其餘各支系都隨軍入關進京。後護陵子孫受命回新賓護守永陵。約於道光初年,即1821年前後,16代族人融春(福陵掌關防官職)為了後世子孫排定輩分,確定了名字排輩20字:

慶、文、連、德、廣、

國、恩、榮、世、綿、

吉、祥、常、富、貴、

福、壽、永、雙、全。

第17世修譜人多倫開始改用漢名首先排「慶」字輩,取姓名為趙慶璽,以下傳18世文升、文魁,再傳19世連桂、連璧等,再傳20世德榮、德華、德富、德斌,現在傳至21世孫趙廣發。本族譜書保存人有趙德斌(現在天津)、趙廣發(現在新賓阿伙洛村)。本族譜供奉於祖宗板上譜匣中,過年時(春節)祭祖6天,取出譜書供奉,上供品3份,每日燒香3次,同時供關聖武帝君、觀音菩薩、彌勒佛及天、地、君、親、師等神位。

3.《腰站愛新覺羅氏譜書》:收錄在鉛印本愛新覺羅氏族譜全集中。譜書始祖為猛哥貼木爾(永陵肇祖元皇帝),4世祖福滿(永陵興祖直皇帝),5世祖索長阿(永陵景祖翼皇帝覺長安之三兄,努爾哈赤伯祖父,是腰站愛新覺羅氏支系之始祖)。8世祖龍錫是努爾哈赤族侄(即努爾哈赤曾祖父是龍錫高祖父),龍錫生於明萬曆二十三年(1594年),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初三日戰死,歸葬腰站祖墳。9世祖阿塔生6子,為腰站本族老戶6大支系之始。

傳至12世,家族人丁稀少,生子多幼年夭亡,或生子極少。至14世,生子皆幼亡,絕後。15世二人,其一海亮為繼子,是11世第4支系長靈氏玄孫;其二富克崇阿為繼子,是11世第5支系常興氏玄孫。從此,再傳至現在18世孫肇毓硯、20世孫肇啟岩,均世居腰站村。村中現有愛新覺羅氏人口810人,佔全村人口65%。祖先陵墓在村後山腳,距村一公里。本族譜書擬定32個字做為歷代世系排列輩分的名字序列:

覺、塔、努、皇、福、

玄、胤(允)、弘、顒(永)、旻(綿)、

奕、載、溥、毓、恆、

啟、燾、闓、增、祺、

敬、志、開、瑞、錫、

英、源、盛、正、兆、懋、祥。

前13個字都是按清代皇帝及其上代直系祖先的名字首字排列的,在康熙朝以前的所有愛新覺羅氏宗族都沒有按字排輩,因為滿族名字沒有排輩慣例。

康熙朝時,為其諸皇子命名一律用漢字「允」排輩,皇孫一律用「弘」字排輩,以下順序如上列漢字中名字。其中只有雍正名胤禎、嘉慶帝名琰、道光帝名寧例外,不用譜書名字排序。其餘皇族各輩都按譜取名。本族譜與皇室直系正統譜書的不同處,是皇室正統擬定百字做為世代輩次名字,前16字是虛設吉祥字,以表明祖先源遠,第17至第20字是追封清肇祖元皇帝孟哥帖木爾第1字「孟」,以下3代為「充、錫、滿」,即2世祖充善,3世祖錫保齊扁古,4世祖福滿(永陵興祖直皇帝),以下20字相同;再以下60字,與本族譜後12字完全不同。

可以看出皇族諸遠支系的譜系分別有自己的排輩名次,並不受皇室統管。

從腰站支系調查,村中族人實際上不按照譜書排輩取名的已有不少,如把「毓」字改為「玉」字,或把第21世的「燾」字不用,改用單字名叫肇東的,「載」字輩改為為「成」字「德」字,「溥」字改為「廣」字的先例。特別是本族譜書和皇室宗譜比較,早在康熙中葉(約1695年前後)皇子11世排名用了「允」字,皇孫已用了「弘」字。以下皇子孫都按譜排序;但是腰站本族譜書直到道光初年(約1822年前後)15世排名,各代人名仍是滿名漢字譯音,沒有用皇室排輩名字。

可見,遠離皇室的新賓滿族農戶家族,保持滿族家族慣習的古老傳統時間長達百年後,取名延續後代,才學漢俗排了漢名字,這部譜書對研究新賓祖居的皇族各族系有重要價值。

除上列3部譜書外,新賓境內較完整的譜書或譜單還有多部。其中,如《黃旗瓜爾佳氏譜書》、《那家葉赫那拉氏譜書》、《永陵赫舒里氏譜書》等,都是新賓滿族原住民家族研究的範本。

在關於滿族家族譜書的調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族的族長對本族譜系十分熟悉。

他們不僅保存了文字書寫或印刷的譜書,而且還能夠完全背誦譜表世系的人名和親族關係,能敘述祖先中重要人物的歷史和傳說,能補充譜書的不足,說明歷代祖先的配偶關係及姻族的分布地區,還能夠提供譜書中沒有的族中歷代女性的婚前狀況和婚後去向,還能用族內複雜隱蔽的關係說明大家族中的各種問題。所有這些都是對譜書的補充、注釋或修訂。

例如:《黃旗瓜爾佳氏譜書》傳人,第10世孫關福臣氏,是1924後6月18日生人,雖是70高齡老人,卻記憶力很強。

在他口述的關氏家族11世系名次順序中有男性66人,女性49人,其中本族嫁出女性11人,嫁入女性38人;男性中未寫入族譜的夭亡者9人,未入族譜的在世活著的族人15人。

在他的口述中,上述所有人物的生死時間、結婚年月、結婚年齡、配偶姓名及其原居住地、民族屬別或八旗隸屬,已經逝世的族人中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或病故的病因,幾乎都能做出解說。同時還清楚地解說關氏家族的傳統祭祀儀禮,如祭祖、掃墓及亡人葬制規定等。關福臣氏可以算是「活譜書全集」,對研究新賓滿族家族史有寶貴的價值和貢獻。

又如,《永陵赫舒里氏譜書》傳人,以1670年遷來永陵第1代為遷祖的第8世孫羅宏義氏,1931年生人,對本族隸屬鑲黃旗愛新牛錄的家族世系十分熟悉。他口述的族譜,除上4代只記憶了祖先滿語名字外,其餘自本人曾祖父羅文生始(約1799年前後),都做出了詳盡的解說。5世羅文生是獨生子,娶何氏為妻,生5子後發展了羅氏家庭。世居永陵後堡羅家堡。他的解說中有族人男性51人,女性55人,包括嫁入女31人,嫁出女22人,外族姓配偶男性22人。

從他的敘述中了解到本族先祖護守永陵的歷史,也了解到第6代5兄弟中除1人仍在永陵都統衙門當差役外,其餘2人務農,另1人在永陵鎮經營商店,另1人大學畢業,任國會議員,改變了世襲當差護陵的職業,這在滿族八旗子弟家是很少有的。

第7代15男、7女,其中在永陵農耕的兄弟有5人,有水稻田300多畝;從事手工業者3人,皮革匠1人,木工匠1人,裁縫1人;做鐵路工、煤礦工各1人;稅務官員、教師、警察各1人;其餘2人未婚夭亡。出嫁女中丈夫農耕者6人,丈夫經營皮革作坊者1人。第8代11男、12女,兄弟中農耕1人,木匠1人,工人3人,政府官員3人,貿易商2人,專科教師1人,其中有7人已遷出新賓,在瀋陽、撫順、盤錦、江西省南昌。12名嫁出女中,有7人丈夫是當地農民,其餘1人丈夫是木匠,4人丈夫在錦州、阜新、撫順等地任公職。可以看出本族中男女地位的差別。

在有關滿族家族譜書中的調查中,親族婚姻關係是探訪的重點。從調查中可以了解新賓滿族的婚姻慣習,至今仍然以滿族男女之間的婚配為主,在多例尋訪中,這一代年輕人中也大多主張在滿族中嫁娶。

如赫舒里哈拉羅氏家族羅宏義支系現有6子2女,6子中有5子與滿族女結婚,2女都嫁給了滿族丈夫。在黃旗瓜佳哈拉關福臣氏家譜系中,嫁出嫁入49位女性中,出嫁女11人都與滿族人結婚,嫁入女中只有3人是漢族人。

古代的「滿漢不通婚」習俗雖然早已不存在,但是,在滿族大戶、老戶中滿族內部通婚的慣習仍舊占居首要位置。

滿族家族人口的發展,從家族譜系中也可以看出其趨勢。羅氏家族自五世羅文生(獨生子)結婚時(約1820年)算起,到1994年共有族人69人(其中不包括第8代羅宏義家以外10兄弟子孫),至今在世的有53人,其中,男32人,女21人。新賓境內滿族人口,於1906年統計有14萬餘人,1985年統計有19萬餘人,1994年統計有23萬餘人。滿族家族人口的增長走上了正常發展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爾哈圖滿文化研究組 的精彩文章:

滿族先民和鷹、喜鵲、烏鴉的故事

TAG:阿爾哈圖滿文化研究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