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書拾遺42:從樊噲吃豬肉刺身說開去

漢書拾遺42:從樊噲吃豬肉刺身說開去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漢書·樊噲傳》中描繪了鴻門宴中一段精彩的情節。

樊噲聽說劉邦情勢危急,「持盾」、「直撞入」,項羽反倒是很欣賞樊噲的武勇,「賜之卮酒彘肩」。

《史記·項羽本紀》中對這段情節的描述更為細緻,特別說明了「彘肩」是生的,而樊噲大大咧咧,直接把盾牌放在地上當案板,把「生彘肩」放在上面,切著吃。

「彘肩」就是豬肘子,「生彘肩」那就是豬肉刺身了。

我們知道很多東西,比如海鮮、牛肉等等,都有刺身的吃法,但豬肉刺身很少見,主要是生豬肉中大部分都有寄生蟲,不經過高溫燒煮,食用是不安全的。

吃刺身上癮的東邊那個島國的有關部門還曾經專門下達過法令,禁止餐飲店提供豬肝刺身和豬肉刺身,原因是其中很大幾率會藏匿戊肝病毒。

項羽給樊噲吃豬肉刺身,並不是有意刁難,而是一種待遇。

《尚書》說,「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吃豬肉居然還是大夫的待遇。

其實,這待遇不要也罷,因為那時候的豬肉騷味很大,以當時的烹調手段沒辦法壓制住這股騷味,所以那時的豬肉不好吃。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豬肉都是下賤的肉食。

豬肉有騷味的原因就是那時候人們飼養豬,還不懂得閹割。

現在,除了留著配種、生仔的豬,其他肉豬一律都要去勢,不論公母。這道程序叫做「劁豬」,公豬割睾丸,母豬割卵巢,通殺。

「劁豬」這個行當到東漢才出現,大規模推廣普及則要到宋朝。

閹割後的豬可以心無旁騖,一門心思長肉,而且豬去勢之後,性情也變得溫順,便於飼養管理。

當然,最重要的是,閹割乾淨的豬吃起來沒有騷味!

在很早的時候,中國人就懂得馴養「馬牛羊豬狗雞」等六牲獲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統中有著不同的地位。

馬是戰略物資,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歷朝歷代的法律中,對於殺馬宰牛都是有嚴格限制的,羊肉是貴族們的專享,豬肉不好吃,所以市井中人們有閑錢想過肉癮還是吃狗肉為多。

要知道,樊噲本身就是狗屠,宰狗專家。再往前,刺客聶政、勇士朱亥都曾經做過狗屠,就連荊軻刺秦之前「三人行」的放縱,另兩個人一個是高漸離,另一個就是狗屠。

明朝才子曹學佺有一副著名的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千萬別小看狗屠。

從2007年開始,劉邦和樊噲的故鄉——江蘇沛縣開始舉辦狗肉節,全名為「沛縣樊噲狗肉節」,只是沒有廣西玉林那麼高調而已。

愛狗人士又要激動了。

其實,豬也蠻可愛的,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樂毅:善作不必善成的名將
樂毅:善作不必善成的名將(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