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人脈的力量,劉邦能成功主要靠的就是人脈

論人脈的力量,劉邦能成功主要靠的就是人脈

劉邦大半的人生就像用2G網打開的網頁——35歲才當了個小官,37歲才結婚,47歲才起兵反秦……但是從這47歲開始,他一腳油門突然切換成5G網速——僅用3年時間,50歲時就走上人生巔峰,建立大漢王朝。當劉邦回首往事,在他的回憶濾鏡里,自己是一個提著三尺劍取天下的大英雄,但是當後人品評他的往事,大部分人都露出了一言難盡的表情:「劉邦這個人,嗯……不好說,但是他的人脈真是廣啊!」

劉邦的少年時代是什麼樣子呢?心懷任俠之風,早早就在身邊聚集了一眾鄉里少年,例如樊噲和盧綰。劉邦覺得這是向他的偶像——早已去世的信陵君致敬和學習。當時他才20來歲,第一次出遠門,就從江蘇豐縣步行到了河南民權縣,從楚國到魏國,投靠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可以說是真正的用愛發電了。見到張耳之後,雖然兩人如何見面、如何交談沒有具體的資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兩人火速結為好友。這段友情延續的時間很長,橫亘了劉邦的整個青春甚至小半個壯年,直到魏國被秦國攻滅,張耳成了通緝犯,門客皆散去。劉邦這才懷著遊俠夢回到家鄉沛縣。

回到沛縣之後,劉邦還是原來的劉邦,但世界已經不是之前的世界了——法律嚴明的秦打敗了楚國,掌管了老家沛縣。劉邦這時已經年過三十,事業卻要重新開始,劉邦在35歲的時候,終於考上了地方公務員,做了亭長。「亭」是秦時期政府末端組織之一,亭長是武職,手下有兩三個丁卒,負責治安緝盜。但劉邦的心年輕永遠20歲,並不認為這個35歲得來的公職是人生的終點,酒一定要喝,朋友一定要交。這一次,他結交的朋友是「同事」——蕭何與夏侯嬰。跟劉邦比起來,蕭何是絕對的優等生。不循規蹈矩卻辦事有力,傲慢囂張卻禮遇賢士,遊俠心態卻又真的敢作敢當……老蕭很喜歡劉邦,一場開啟大漢立國之路的友誼就此展開。

當劉邦要去咸陽服徭役的時候,臨行之前,其他官吏在送行時都包了300銅錢的紅包相贈,而蕭何的包里卻裝了500銅錢。大家都是公務員,300已經相當於月薪了,老蕭的500紅包讓劉邦發自內心的感動,啥都不說了,銅錢雖沉,情誼更沉。另一個劉邦結識的同事是夏侯嬰,夏侯嬰當時在馬房裡掌管養馬駕車。每當他駕車送完使者或客人返回的時候,經過沛縣泗水亭,都要找劉邦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在聊天中兩人可能是發現自己和對方誌趣相同、笑點一致,於是成了朋友。有一次,夏侯嬰和劉邦玩鬧比劍,劉邦誤傷了夏侯嬰。別人告發到官府。當時劉邦身為亭長,私鬥傷人要從嚴判刑,劉邦辯解自己本來沒有想傷害夏侯嬰,夏侯嬰也證明自己沒有被傷害。但此事越描越黑,又涉嫌官吏互相包庇,夏侯嬰因此被打入監獄一年,他遭受拷問鞭笞,但仍咬牙稱劉邦沒有傷自己。由於缺少口供,夏侯嬰被釋放,劉邦也逃脫了罪責,兩人從此成了生死之交。

劉邦結交的另一個優等生是張良。張良的身世不必多說,韓國貴族,智商一流,貴族中的模範生。這兩人若是在平常,根本沒有相識的可能性,但是歷史的軌跡硬是將這兩人扯到了一起。張良一生做過無數大事,其中有一件就是博浪沙刺秦,但是這一次的刺殺並沒有成功反而暴露了自己。於是張良只好躲藏起來,後來又決定投奔景駒。巧合的是,起兵反秦的劉邦也決定投奔景駒。英雄所見略同,就在去投奔景駒的路上,劉邦和張良邂逅了。兩人一聊,大感相見恨晚。於是張良決定直接投奔也要去投奔別人的劉邦。劉邦到底說了什麼,把張良變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人脈不得而知,有人說這是一種模範優生對魅力差生的情結,誰知道呢?

韓信比較特殊,他是劉邦結交的二度人脈。劉邦的隊伍里,有一支三萬人的部隊,他們一路跟隨著劉邦轉戰南北,最終攻入關中。這批人出身於關東各諸侯國,受到劉邦建功立業干大事的理想感召而來,史稱「諸侯子」,一句話,公司不上市不離職。 韓信就是諸侯子中的一人,他認為自己應該成為軍中的極高位置——大將軍,才能掃平六合。但現實很骨感,韓信一眼看中了劉邦的領導才能,劉邦一眼掃過去……沒看見韓信。於是,傷了心的韓信要走,俗稱裸辭,但是被抓了回來,依軍法要處死。在行刑場上,韓信電光火石之間喊出了一句話:「漢王不是想要奪取天下嗎?為什麼反而要處死壯士!」

這句話引起了當時監斬官的注意,而監斬官,正是夏侯嬰。到底是劉邦的生死之交,夏侯嬰很有領導思維,感得韓信的遺言有內涵,馬上救下了韓信,將他舉薦給了劉邦,對於老朋友推薦的人,劉邦很給面子的給他封了個治粟都尉(主管生產軍糧)。擔當治粟都尉時的韓信與蕭何有了交集,蕭何發現韓信的軍事才華閃閃發光呀,他給韓信打了最高分——如果漢軍有希望,希望就在這個人身上。

劉邦聽到蕭何舉薦韓信時,頗不以為然——升為治粟都尉已經是破格提拔了,哪有直接空降大將軍的道理?所以儘管蕭何推薦數次,劉邦也沒打算真正重用韓信。韓信沒等到下文,自然猜到了劉邦的態度,於是留書一封,準備告辭歸隱。蕭何看到信之後急忙去追,由此也就引出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從這一去一追,劉邦真正認識到了蕭何到底有多麼看重韓信,於是答應了鄭重地拜韓信為大將軍。事實證明,經過夏侯嬰和蕭何這兩個老朋友高管內推的人確實能力出眾,他提出《漢中對》,分析了楚漢的形式;又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奇謀,使漢軍一個甩尾扭轉了不利形勢;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韓信還跟劉邦聊天,說主公你摸著良心思考一下 ,在用兵的勇悍,待人的禮儀和實力的強大上哪點能比得上項王?劉邦沉默搖頭:扎心了老鐵!韓信贊同道:那您還有一點好,您比較有自知之明,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劉邦:……這天沒法聊了)在劉邦要失去自信的時候,韓信又道:「但是項王雖然勇猛,只是匹夫之勇;項王雖然待人溫和,看到有人生病還會掉眼淚,但這只是婦人之仁;最重要的是,項王雖然現在看起來稱霸天下,但是卻沒有佔據觀眾,而且他按照自己好惡進行封地,所到之處又亂搞破壞,不管是百姓還是新封的諸侯都在心裡怨恨他。」

「您比項王高明的地方在於您會用人,論功行賞,對百姓又寬容,這三點您都做到了,這世上還有什麼能阻礙您呢?」這一席話說得劉邦忘記了剛才被欲揚先抑玩弄感情,自信暴漲,整個人神清氣爽,一口氣上五樓都不費勁了!當然,我們都知道,最後楚漢相爭的結果也確實像韓信說的那樣——這世上沒有會用人的劉邦掃不平的障礙。劉邦結識的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他生命中重大的轉折點,蕭何執掌人事與後勤工作,通過蕭何發現了韓信;張良是總參謀長,通過張良認識了項伯(項伯曾因殺人藏於張良府中),項伯說情使項羽在鴻門宴下不了手殺他;起兵時自己在老家招了兩千人,呂老岳父在娘家給他招了六千人。劉邦性格粗獷,常常嚷著老子提三尺劍取天下,其實劉邦的人脈和他的知人善用才是真正成功的「六脈神劍」。幹事業講究團隊作戰,想成功就要有廣泛的人脈,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俊侃車 的精彩文章:

Nike Epic React Flyknit 跑鞋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此人的聲望實在太大了,讓崇禎及群臣都不敢說遷都南京!

TAG:俊俊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