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奘法師與法相唯識宗

玄奘法師與法相唯識宗

3月21日農曆二月初五

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

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

——玄奘法師圓寂日

玄奘法師的畢生成就,舉世聞名,每每提起這位少踐緇門、伏膺佛道的和尚,人們仍是心生敬意。唐太宗在《大唐三藏聖教序》中贊玄奘大師:「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超六塵而回出,只千古而無對」; 梁啟超譽玄奘大師為「千古之一人」; 魯迅稱玄奘大師為「中華民族脊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名人錄》里,只有兩位中國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師。

玄奘法師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讓我們一起從下面的這篇文章中了解玄奘法師的卓越成就和終生闡揚的唯識學要。

一、玄奘法師的卓越成就

()博學求真

玄奘法師幼年出家,披剃以後,在國內各地參訪善知識,學習經論。由於當時翻譯不成系統,對教義解釋各有異說,特別是瑜伽唯識的經論還不完備。為了得到正確的了解和進行系統的研究,玄奘法師發心西行求法。他經歷各種艱辛到達印度,在那裡遊學佛法十七年,除了依止那爛陀寺戒賢論師學習瑜伽外,凡般若及小乘經論均用心研讀,並參訪印度各地,學習印度各派哲學。其博學多聞窮極真理的精神,在當時譽滿中印,普受讚揚。

()艱苦奮鬥

在西行求法路上,當時交通閉塞,行路困難,在廣闊的沙漠中,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糧水缺乏,法師克服了各種困難,堅持西行求法,並發下猛利誓願:「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到印度後,法師研習佛法孜孜不倦,禪燈夜月,手不釋卷。回國以後,譯出大批經典,白天譯經,晚上講學,培養後學,尤具苦心,共有三千門徒,其中有卓越成就者七十人,窺基、元測、慧沼、智周等法師特別著名。他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在求法、譯經、講學方面取得了光輝的成就。

()品質高尚,不染世塵

唐太宗在三藏聖教序中,讚揚玄奘法師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精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唐太宗的這一段話,是對玄奘法師的真實寫照和高度讚揚。他堅持清苦修學、講學,堅持真理,不為世俗所染。回國之初,唐太宗欽佩他的學識,曾勸其還俗參政,玄奘法師婉言謝絕,專志弘法,在困苦危難中,仍保持正念,不忘三寶,直到臨終還默誦《心經》,安詳示寂。他志願堅貞,始終如一,古今流芳。

()融會貫通,闡揚真義

在中印歷史上,大小乘之爭,空有之爭,歷來不絕。玄奘法師趣大舍小,以小歸大,並融會般若瑜伽,宣示中道,特別提出瑜伽的三自性義,破遍計所執性以明真空,不落常見;立依他起性顯妙有,不落斷見,由此斷除我、法二執,證得圓成實性。此三自性說,有立有破,合符中道。玄奘法師在印度曾著有《會中論》解釋此義,在印度與小乘和空見論者均有辯論,全使對方折服,以至小乘論師讚揚其為「解脫天」,大乘論師讚揚其為「大乘天」。這說明玄奘法師洞察真理,精宣妙義,合符佛陀心印,熄滅了諸家爭論。

()學絕千古,萬代留芳

從唐代開始,日本、朝鮮、越南等地,均派有留學生來中國學法,玄奘之學藉此遠播海外。至今日本、韓國、朝鮮等地,還保持有法相宗或慈恩宗,宣講瑜伽唯識之學。現又由亞洲傳播至歐美,世界各大學和學術團體均傾力研究之。瑜伽唯識之學精深博大,以「六經」、「十一論」為根據,以因明為體裁宣講唯識。(因明即東方邏輯學,較西方邏輯完備)。在解釋人體和生命方面,不研究唯識學,即不能探測人體和生命的奧秘。修學佛法者,在凈化心靈、清凈三業、轉染成凈方面不懂唯識學,就不能履行正道,達到轉識成智的目的。玄奘法師從求法到譯經講學,均以弘揚瑜伽唯識為主,他終身的受用在此學,他輝煌的成就也在此學,堪稱千古絕學,萬代流芳,值得後人們探究並依止修為。

二、唯識學精華

(一)廣闊的人生和宇宙觀

佛學在分析世出世間的森羅萬象時,小乘有75法,唯識發展為百法,其中有為法共94種,無為法為6種,將心法、色法等分類,詳釋其定義和作用。心法與色法統一,其中包括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包括胎、卵、濕、化等各種生命,器世間包括山河大地等各種環境。從宏觀上講涉及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世界的範圍,以現代語講就是整個四維以上的時空。這種根身器界都由心識所變現,心物不可分離,所謂心、物一元,心、境不二。《華嚴經》講的法界觀即理可攝事,事通於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多相攝,大小相融。如稱芥子可以納須彌,須彌可以入芥子,由微觀到宏觀的境界非常廣大。

(二)人體和生命的奧秘

有情身體的組合即是「五蘊」(又稱:「五取蘊」,有情執受積集所感),即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此五種要素,概括起來就是色、息、心。色就是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息代表呼吸的氣息;心指整個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色息以心攝持為主,一期的生命存在於業力,由業力決定壽命,有壽命即有呼吸和溫度存在。假如人壽當盡,最後呼吸與溫度就都隨之消失了,色身雖壞而生命是不會消滅的。本識的種子存在,發揮著潛能,根據業力又有不同的根身器界變現。阿賴耶識受熏持種,種子生現行,現行又熏為種子;缺緣現行,種子即潛伏,此潛伏的能力,仍相續不斷。以生滅故非常,由相續存在故非斷,非斷非常,空間寬,時間長,生命延續流轉,成為有情和宇宙的基本原因。唯識學稱此為阿賴耶緣起,此阿賴耶緣起就包括業感緣起,十二因緣的三世流轉現象,就體現了業力不滅的道理。

(三)世出世間諸法真實相

唯識學家根據諸法三自性說明世、出世間諸法真實相。其中「遍計所執性」,指眾生由於迷情,妄計主觀、客觀為我,生起我、法二執,實無我體、法體可得。此執以第七末那識為主,在意識上產生的虛妄分別執有實體成遍計所執性,此屬染污性,為生死流轉的根本。「依他起性」屬於因緣生法,指有為法的一切現象,包括因緣果,由於是生滅法,如夢幻泡影,幻有而非實有。因緣生法通於三世,擴大其範圍,充滿空間時間,法法相望都有密切關係。此依他起性,帶有六識妄見,屬染污性的;若聽聞正法,熏習善法種子,逐步增進,根據修行階梯,由染轉凈,在轉化過程中,凈化生命,履行正道,逐步深化,成就福慧圓滿的法身,即「圓成實性」。玄奘法師闡明中道了義之教,即根據此「三性」之正理。

(四)生命進化的階梯

佛教提倡凈化心靈,實現由惡轉善,由邪轉正,由染轉凈。心靈凈化也引生語言和行動的凈化。修學大乘菩薩行,據華嚴、楞嚴等經,需經歷五十五位,唯識學概括為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核心在拔度眾生,完成佛道。修學過程中,必須積累福德與智慧資糧,發四無量心和四弘誓願,勤修四攝六度之行等菩提因,以至圓證菩提之果。心凈則國土凈,心染則國土染。凈化自己和世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是學佛的最終目的。

弘一大師說:「法相宗又名慈恩宗,此宗最重要,無論學何宗派,皆應先以此為根底。」此宗既深湛又廣博,全部佛學的顯密二宗,都以法相唯識學為理論基礎。玄奘法師所學、所闡揚的法相唯識學,對阿賴耶緣起,根據中觀宗的俗諦,唯識三自性中的依他起而建立。顯明空有真諦,解決宇宙人生的大問題。玄奘法師依此修學,在譯經過程中並為弟子們講學,闡發此宗妙義,他的所學所行及所有成就,皆因根據此宗精神而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是他的品格清高,艱苦卓絕、始終如一的精神,皆因從中得到了受用。

——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怙主龍多上師 的精彩文章:

龍多仁波切:略說發菩提心的方法

TAG:怙主龍多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