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觀《芥子園畫譜》 品雅緻生活

一具一夢幻
茶界
巫娜;侯長青
00:00/05:40
美好的事物總會使人感慨,就如同歲月這本書總比書中描繪的精彩,而學習的目的就是提升,讓人生走向完滿。讀書也好,品畫也罷,一部經典所蓄含的人生哲理足以影響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便是讀書的意義。
我讀了李漁的《芥子園畫譜》。這部畫集是由王概主筆,應李漁的女婿沈心友之邀,以沈家所藏明代畫家李流芳43幅畫為基礎,增至133幅, 並附臨摹古人各式山水範本40幅編繪而成。從清康熙年間至今已經有幾十個版本。初集為木版彩色套印,紙張為薄綿連紙,墨色濃郁,細膩溫潤,撲面而來的氣息是古香典雅。版式為白ロ四周單邊,上方隸書為「李笠翁先生論定」,為「芥子園畫譜」,左右兩例篆書為「本衙藏板」和「秀水王安節摹古」。閱其形,觀其美,如同親臨芥子園,蓬勃充盈,不失寧靜深遠。
圖譜之名緣於李漁在南京建造的園林別墅芥子園。此園乃是他與鴻儒、文人雅士談文說藝的鳳雅之地,好比今人的「藝術沙龍」。畫譜問世於金陵,是地為歷史文化名都,書畫名家輩出,這裡不僅保存著古城以及散佈於城內外的帝王陵墓,而且還寓居了很多過往的文人墨客,留下詩書畫印的同時也留下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中國畫史上第一個高峰起自六朝時的金陵,六朝時期也是中國書法極為輝煌的時期,創造了書藝的新高峰。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稱帝,於宮廷設畫院,又一次讓名家薈聚金陵。如此深厚的底蘊,風行300多年的《芥子園畫譜》誕生於此就不足為奇。
據說,清本一直宅在國家圖書館,「深居簡出」,民間流傳的幾次風波也不知真偽,幾次聞訊奔往北京潘家園與遷西古玩城,都因時間、價格之窘患,錯失機遇。就在丁酉年秋天,「勾陳大帝」(中國神話中天庭掌管圖書籍的神)動了惻隱之心,借長卷創作之名,了卻了我的心愿。長卷創作所需大量資料,一些支持我的文史專家、民俗專家、畫家、作家、攝影家紛紛相助,提供了很多史料。雖然創作浩繁,畫技、體力相對難以支撐,但是此番艱辛卻迎來了我人生最美好的遇見——一次次的感動!此圖譜就是感動之一。一天中午,我正在小憩,忽聞電話鈴響,睏倦之中,拿起電話,話筒那邊說:「周娜,我一會兒去你畫室,拿一本《芥子園畫譜》給你,看對你創作是否有用,你需要?」我愣了,恍惚之間,以為是夢,不敢相信,拉開窗帘看看窗外,行人穿梭,陽光燦爛,哦,不是夢。話筒那邊還在講話,聽不清,我對著話筒喊:「您在哪?不要動,我去接您。」就這樣,《芥子園畫譜》在畫室安了家。此畫譜是1984年10月版的,雖不是首卷卻不失清本原貌,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由於使用者疏於保管,封面顏色已經辨視不清,但芥子園畫譜幾個字尚可清晰,得此畫譜,視之為珍寶,每每品讀,愛不釋手。
當我第一次看到《人物屋宇譜》的章節,便被裡面的人物、建築、舟船、飛禽吸引,《持竿圖》《棋馨消永畫》《巨肰橫山圖》畫面的情景令我著迷。尤其是,漁翁持竿垂釣於河岸旁橫卧的小船之上,神情安然,姿態閑適,蘆盪搖曳,小船若隱若現於蘆盪之中,露出半個身子,悠悠蕩蕩,足謂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妙。悠悠幾筆則有精工之妙,讓觀者有縱身穿越的願望,想像著自己悠閑的站在笠翁身後,不去打攪垂釣的漁翁,只願站在其後,遠遠地望著一下古時的田園,暗暗讚歎古人的清閑與雅緻,以及生活的智慧。三人圍坐在河邊青石之上,正享於棋樂,閑於茶飲。試想一下畫面,在清晨鳥兒的鳴叫聲中,三人慢慢醒來,到河邊青石旁,煮茶下棋,聽泉水潺潺,一切不慌不忙。兩側山巒,造型清逸、靈動,山脈隨行而下,畫中的樹木前後呼應,虛實相間,房舍隱秘在叢林深山之中,小溪流水,橋上有一位歇息的行者,貌似在等一位訪友。兩山之間有一座閣樓隱約藏在其中,閣樓中隱約有幾個人在攀談,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而看人,人物與山水之間相互顧盼,此人間絕無半點市井之氣。這些足以讓我不能自拔。
開始只是從畫技筆法去研讀,慢慢感受古人的讀書、交友、處世之道,清晰的田園場景、清簡的生活觀念以及人生哲理漸漸吸引。
《芥子園圖譜》打動我的是畫中的田園意境。萬籟俱寂之中,畫中人過著寧靜、悠然的生活,一杯茶、一池荷,熏香遲暮,品茗敬地,酌酒敬天,遠離喧露,即使屈身歲月的深處,依然安靜地守望幸福,此中寄託著文人雅士的清高恬淡,同時孕育出雅緻的生活。品鑒到此,忽然我感覺到,古人雅緻生活的意義在於修身養性,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關愛,簡約質樸的生活,實現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中庸之道。從古人的雅緻生活中反觀現代人的生活,急功近利,心力交瘁,相對古人的雅緻生活閑得如此之窘。當今的拜金主義,浮躁之氣,使一些「文化精英」已經掉到追逐名利的旋渦,自己多年用汗水壘聚起來的神聖的文化殿堂,瀕臨倒塌。功利之風耗損元氣,奪金慾望何來儒雅。若想進步首先讓自己佩服自己,只有你自己了解你,否則就去溜溜彎吧。到郊外走走,看看書、記錄生活散憶。參悟到此,我認為李漁的芥子園圖譜施惠畫壇300年,引發文人雅士、丹青大家感慨,它的偉大是在學習芥子園圖譜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感受雅緻生活,自律自省,窺見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芥子園畫譜》不僅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人物、山水、花鳥技法的教科書,也是一幅展現古時鴻儒、文人雅士生活的畫卷。
我想,此時的李漁,早已在芥子園的小亭之上,備茶迎候參悟者泛舟前來。
作者簡介:周娜,69年4月出生,畢業於同濟大學數媒專業,碩士學位,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華女書第五代傳承人。中華傳統文化影像委員會委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委員。
友情鏈接


TAG:影畫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