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國只會逛景點?他們選擇把時間用在看戲上

出國只會逛景點?他們選擇把時間用在看戲上

你今年有出國旅行計劃嗎?

數據顯示,2017中國入出境旅遊總人數達2.7億人次,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出國旅行。國人常去的目的地,短途的韓國、日本,長線的美國、法國、瑞士、俄羅斯、義大利、澳大利亞、英國等,不僅有風光名勝和文化古迹,戲劇產業也相當發達,不少戲迷都會順路或特地去這些國家看戲。

為什麼會出國看戲,在異國看戲又有什麼心得體會?這三位加起來足跡遍布亞非歐美洲的網友是這樣說的:

阿憂,90後,公務員

愛好:看展、看戲

居住城市:上海

看戲數量:200+

戲劇偏好:音樂劇

最喜歡的戲:《搖滾莫扎特》

目前出國看戲兩次。去年一次,今年一次,都是去日本。去年主要是為了看展,看戲是順便的。今年是特意去日本看的《刀劍亂舞4》音樂劇(刀音4),因為他們不會來國內啊!

我真的會為了一部戲出國去看的,但還是會考慮多種因素,首先是日本比較近,還有世界範圍內,韓國比較Idol化不是我的口味,歐洲國家沒那麼容易去,日本的話,劇種比較豐富,屬於戲劇發展比較強勢的國家,而且因為同是亞洲文化,接受起來更快一些。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簽證)真的是太好搞了,去旅個游也是挺方便的,最重要的原因你知道嗎,還可以一個人去(不用考慮安全問題)!可以說日本各方面都太方便了,唯一麻煩的、要提前做準備的就是買票。

日本熱門劇的票務真的很麻煩,提前五個月就開始第一輪抽選了,抽不中的要等第二次抽選,第三次是買的碟有時有抽選券可以抽劇票,第四次是線上線下開票(去羅森便利店售賣點蹲點比較快),第五次就是在開演前一個半小時去領票,開演前半小時會公布中獎名單。

刀音4沒那麼多抽選,不過我抽中了當日票,簡直是終身難忘好嗎!

你一般沒有看過2.5次元的劇吧?(喵姐:點頭)2.5次元的劇簡直是另一個世界你知道嗎,真的,我長這麼大從來沒有看過在劇院門口擺攤頭,過道兩邊吧,一人一個文件夾盒子,上麵攤著各種周邊,哦……終生難忘,也沒有在劇場里打過call,舉著熒光棒你知道嗎?

櫻花真很神奇,他們連看戲都有亂七八糟的講究。這部戲的特別之處在於兩個小時40分鐘時長,前面兩個小時講正劇,很嚴肅的,大家正襟危坐;最後40分鐘是 live,演唱會的形式,氣氛嗨到不行,盡情打call,6個不同顏色的應援棒可以揮舞起來哦!

然後演員還會走下場,在客席里走來走去,粉絲不僅舉著應援棒,還舉著一把扇子,扇子上寫著「請對我飛個吻」 啊,「請看著我3秒鐘」啊,演員如果看到了,有一定幾率會照著做的。

這個扇子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因為你知道日本這個地方,演員和觀眾是沒什麼交流的,他們沒有SD(堵後門,觀眾去演職員門口等演員)這種概念的,是禁止的,所以你總歸想和演員有什麼交流吧,於是就有了扇子。

進劇院帶應援棒,應該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了,以後不會再有了,畢竟我是個老年人嘛對不對(笑)。

2.5次元劇等於是動漫作品衍生的劇,他們有個特點就是周邊非常多,他們有個扭蛋的形式,比如說6個演員,他們會出6款不同的徽章,這些都是隨機藏在扭蛋里的,你買的時候不知道是哪一款,那就刺激了你的消費。如果你有喜歡的演員,肯定會拼了命的買多幾個啊。我去排物販(自動售賣機),晚上6點開演,4點就去排隊了,就為了買周邊。你知道我心裡有多苦嗎?

日本本身就是盛產就周邊的國家,不只是2.5次元劇,還有四季劇團、寶冢的,他們的劇都有很多周邊,不僅是場刊,他們會賣演員的照片,衍生品、絲巾,掛件等,很多東西可以賣。周邊做的很好看,真的忍不住買!我跟你講我這次去櫻花看戲,周邊上花了兩千塊錢……

2.5次元劇雖然很容易引起熱度和重視,但是相對也不長久,很難讓人長情。演員是吸引我去看的契機,但是劇本身才是能不能讓人喜歡的關鍵。

國內音樂劇還是靠後的,看起來火熱的是國外的引進劇,中文音樂劇還是很冷,整體還是小眾。我身邊的朋友還是分不清歌劇和音樂劇,覺得是一樣的東西。上海很了不起的是,很多人去國外看過戲,眼界非常開闊,仍舊願意為國內的爛戲買單。

JimmyBlanca,80後,資訊從業者

愛好:劇場、歐美影視劇、旅行

居住城市:台北

看戲數量:1000+

戲劇偏好:音樂劇、話劇、傳統戲曲、偶戲

最喜歡的劇:編創偶戲《春琴》

2012年出國看日本寶冢歌舞團是順便的。當時去京都玩,寶冢在京都附近的兵庫縣,電車大概四五十分鐘能到,我說那就去看寶冢吧。寶冢在演《銀河英雄傳說》,那時候我們買不到票,因為是主演top star的首檔演出,票很早就賣光了,我們就賭他們的當日券,所以一下飛機我跟我妹兩個人拖著超重的行李,衝去劇場問有沒有票,我們就真的買到最後兩張!

2015年就是單純想換個環境,感受國外藝術節的氣氛,國外的環境、劇場,還有整個運作的情景,沒想到這三年都去了。

愛丁堡街頭滿滿的海報

愛丁堡八月有一堆藝術節,愛丁堡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愛丁堡軍樂節等,我剛好要看最後一天最後一場的軍樂節,諮詢了下朋友,朋友就建議我最後一周去,選評論四顆星五顆星的劇目去看,這樣比較不容易踩雷,不然藝穗節的節目有幾萬場,根本無從選起。

我拿我的部落格申請到了記者證——本來很擔心我的部落格都是中文他們會看不懂,但我簡單翻譯了一段,他們就給我記者證了,所以我對蘇格蘭人印象很好……

愛丁堡藝穗中心

那時候就在愛丁堡呆了一周,愛丁堡藝術節看了七八場,藝穗節看了十幾場,還有軍樂節。

藝穗節曾經試過有一天看四場演出,12點10分一場,下午3點一場,晚上6點一場,10點再一場。體力只要夠的話,其實24小時都有演出,半夜一點兩點開演的節目也有,只是我要回去睡覺,然後研究下明天看什麼,就沒去。

愛丁堡皇家哩大道

八月的愛丁堡人非常多,都在很奇怪的地方演出,有在地下室、地窖、咖啡廳,也有在正規劇場……還蠻想再去一次愛丁堡的。

2016年只在倫敦西區看戲,也沒去其他地方。主要目的是哈利·波特的舞台劇,行程排得沒有那麼緊,2個禮拜只看了17場演出。一般就白天在家寫心得,晚上去看戲,比較放鬆。

哈利·波特劇院

我朋友說,不是應該白天去逛街嗎?我說,東西不寫堆在腦袋會很脹,超脹,不寫今晚看了什麼擔心明天會忘掉。我一直都在寫部落格,儘可能記錄(劇場的一切)。

劇場就是朝生暮死,結束了如果沒有人記錄,就真的什麼都沒有(留下)誒。

保留的票根

就像當時我去日本除了看寶冢,那時候還想看一個大眾演劇的演員叫早乙女太一。大眾演劇在日本比較像傳統的歌仔戲,不是大場面,沒有售票系統,所以那時候為了買票,我想盡辦法打電話給劇團,把我妹拉進來做翻譯,跟劇團說我一下飛機就會過去,請把票留給我。他們通常賣票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是我沒辦法,只能跟劇團千拜託萬拜託一定要給我們留兩張票。

結果沒有想到演出前兩個禮拜,我和我妹兩個人在討論要買哪一家的鳳梨酥給演員的時候,演員因為在舞台上跌倒受傷,取消演出了。這幾年去日本也再沒有碰到他的演出,現在他已經退出大眾演劇了,心痛!

所以要看什麼演出就趕快看,不然就沒了!

……

我很喜歡英國的劇場,以西區和紐約來說,我比較喜歡西區劇場的氛圍。西區的劇院都有大廳,紐約的比較少,紐約的一開門就是劇場,大廳很小,西區的大廳很大,讓大家在那裡社交、喝酒、吃點心,可以感覺到戲劇是他們生活社交的一部分。

倫敦看戲節目單

在英國我會先看我要去的時段有哪些演出,有時候是一個一個劇院的官網去找,排行程,有些演出是我不熟的,如果它有相關電影或者書籍我會先讀書、讀劇本、看電影,再去看演出,這是我的習慣。

有些人是不做任何功課進劇場看演出的,我是一個會做功課的人,但我不會讀任何劇評,我只看劇本,劇評是看完自己才有的東西,我不會讓劇評影響我。

紐約,堵了四次SD終於和Ramin合影

英國的觀眾群年紀很廣,你會看到那種老爺爺老奶奶年紀很大的來看戲,也有大學生——至少跟台灣差異蠻大的,也有可能是因為英國本身的票價相較國民收入來說是便宜的,像一般英國的公立劇院他們的票價可能一般就是15到30磅。

英國看戲是非常便宜的一個娛樂消費,因為票價不高,所以他們願意走進劇場的年齡層很廣。加上英國有非常多的各個劇院,致力於推廣戲劇教育,像英國的國家劇院,他們就有青少年寫作營,或者編劇教學什麼的,他們真的能把戲劇教育深入在生活中,這點我還是蠻佩服的。

倫敦V&A博物館

歐美在戲劇商業那些宣傳模式、怎麼在戲劇教育上紮根,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會需要很長的時間。

華人圈會覺得劇場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東西,都是一些比較附庸風雅的文藝人士去看,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去談錢、商業化這件事。但我覺得劇場去談錢並不膚淺,因為你做任何的製作都和錢有關,只要你的東西品質夠好,商業化和藝術性其實是可以並存的。

AsuraHu,90後,互聯網從業者

愛好:戲劇、電影、舞蹈、足球、花樣滑冰

居住城市:北京

看戲數量:300+

戲劇偏好:音樂劇、話劇、沉浸式、地方特色戲劇

最喜歡的劇:《耶穌基督萬世巨星》、《不眠之夜》

我是今年才專門出國看戲。我一直是比較隨緣的性格,在《不眠之夜》之前很少把一個劇翻第二遍,也不會特別去外地。

產生去外地看戲想法,最初是因為在德扎(德語音樂劇《莫扎特》)那兒受了不小刺激。當時我不喜歡到處跑,不願意承擔交通成本,也可以說是之前的經濟狀況不太允許。

所以德扎來的時候,我封閉德扎的消息,演完後,某天突然意識到它封箱了。

這個事情對我打擊很大,你會發現,戲劇這個事有時候是Now or never——Now or never是促使我作出許多決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往出國常常是主要為了旅遊,決定了日期之後看看當地當時演什麼,首先是本身我就很喜歡看戲,其次,我是一個旅遊強度非常高的人,就到處跑,很多人到了夜間會覺得害怕、累,想在旅店休息,但我就會對當地的一些東西比較好奇,閑不住,是十點十一點才回賓館的暴走黨。晚上無論是非洲也好,歐洲也好,當地居民晚上都很無聊,要不去球場,要不去劇院,要不去酒吧。酒吧不敢一個人去,球賽不是每天都有,劇院的密度就相對高一些了。

2014年之前零零散散看了一些Live或者Con。2015年的劇記得比較清楚,當時我是去德國看球的,那年我喜歡的球隊教練克洛普要走了,我去看他最後兩場球賽,在最後一場主場比賽和最後一場執教比賽(杯賽)之中,從德國外繞了一圈,走了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這條線,每個城市呆了一天多,第二天晚上坐student bus直接在車上過夜,醒來就是另一個城市。

維也納

那時在布拉格查理大橋底下的一個小劇場看了黑光劇,我很喜歡。上一秒剛吐槽說上去了一個托,下一秒自己就被拉上去,參與演出非常有趣。在維也納國家大劇院,看了一場音樂會。最後到了布達佩斯,看的是德國過來巡演的歌劇《魔彈射手》。

維也納國家大劇院

歐洲整體戲劇氛圍都非常好,我上一次去法國適逢歐洲杯,並沒有看什麼特別大的劇,但街邊、劇場門口給人的感覺是很親民的。然後有些劇目最後一刻去買票,甚至它開演之後,允許幕間入內,都會有一個低到離譜的價格。

我當時在維也納的國家大劇院看的那場音樂會,最便宜的票是7歐。而在匈牙利的國家大劇院,一場歌劇最便宜的票價是500福林,福林跟人民幣的匯率是50比1(現在約40:1),不是戲劇迷你也可以進劇院享受,或者晚上沒有事情做就可以進劇場。

匈牙利國家大劇院

去年我突然覺得歐洲沒有什麼想玩的,就去了一趟非洲。

去非洲肯定不是沖著戲劇去的,但我發現他們一些演出形式,有他們好玩獨到的地方。

我到衣索比亞呆了一個白天,然後去了埃及。那時候看的演出,其實就很有當地特色。去衣索比亞的時候碰見了節日慶典,看了半小時的宗教劇,聖經故事改編的,非常有儀式感。

蘇菲舞

在埃及我在盧克索看了燈光秀,這個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旅遊項目,但它非常接近浸沒式戲劇,很有趣。燈光秀在卡爾納克神廟裡頭舉行,晚上七點進場,投射光影在寺廟上面,每段會有工作人員用繩索把你攔在一個地方,所有人站在那個地方看燈光剪影,在寺廟牆壁上講法老的故事,這段講完了,工作人員放開繩索,大家往前跑,到下一個場景再看。最後一幕隔著一汪池水看城郭上光影切換,非常有趣(雖然當晚回來我就感冒了)。

盧克索燈光秀

今年的情況是我最近迷上一個dancer,目的性很強地想去法國看他的劇,維也納這邊的劇排期也非常好嘛,又碰上我非常想看的幾部作品,就順了一個《耶穌基督萬世巨星》,《我來自奧地利》,《吸血鬼之舞》,《沙漠妖姬》的行程,還能參加一個老朋友的訂婚禮。

陰差陽錯認識了當地工作人員,只剛說自己買票的日子,就被發現了座位的位置。我驚訝之餘問怎麼回事,工作人員跟我說「只有你們這種東亞來的小姑娘會提前那麼久把票買好,法國很多觀眾就是吃完飯,攜家帶口散步散到劇院門口,然後買票進去。」網路上看票版每次都很充裕的《沙漠妖姬》,普通場的話有大概四分之一是在售票窗口這樣賣掉的。

這對我這樣在國內培養出了看演出很嚴格排期的人來說,是很新鮮的(因為我對前排中間的票有點偏執)。

另一方面,我覺得劇場這件事,確實可以像看場電影,或者說大家約著吃場飯,去公園走走一樣,是一個很正常沒什麼特別的事情,你可以形成個人的儀式,但是不應該把它視為一個聽著就覺得你很有錢,需要你很有文化、特別閑、特別文藝才能去的事情。

蘇菲舞

它不需要那麼多標籤。在國內,包括我自己的父母、身邊的朋友,都給進劇場的人身上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標籤。它不應該是一個陽春白雪的東西,也不應該是一個過度粉絲化的東西。感覺多多少少國內的戲劇愛好者們都受這些「想當然」所累。

關於戲劇創作,我現在非常希望中國不要從國外再搬一些外來概念,在還沒有消化徹底的情況下就強行做模仿。如果要學,就學一樣,就是他們對劇的認真。

我大概2015年開始從豆瓣友鄰的repo中知道《不眠之夜》和浸沒式這個概念,在這部戲正式落地中國之前,有些國內戲劇人就開始拿浸沒式這個概念來做戲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戲我當時看了很多。有些浸沒式、半浸沒式實踐的方式是,把觀眾的椅子放舞台上,沒了。2017年看到原版的時候,我一個觀眾,隔空想問他們是否羞愧?

別人的東西,如果不能學到別人的精髓,那就不要學,更不要抄襲。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出來,那就先把戲的敘事、製作做好。

戲劇的概念不是一個拿來炒的東西,它可以有更精彩的詮釋。不要執著於我拿別人的一個概念,用很膚淺的方式忽悠來觀眾。如果想要創新,就要很認真地去完成一個符合自己審美的東西。有些戲劇工作者,相吹捧抱大腿,互相演後談上給對方作品打廣告,做不好就把鍋推給觀眾——因為你們沒有審美,我們做不好是因為你們崇洋媚外,這屆觀眾不行。

這屆觀眾已經很行了,觀眾有審美。

(上述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感謝三位的熱情幫助么么噠)

喵姐:

最後補充幾句吧,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三位受訪者的看戲數量,有時候出國看戲實屬無奈之舉。隨著看戲數量增加,戲迷的口味也會越來越刁,粗製濫造的戲是滿足不了他們需求的。

另外,劇場有時效和地域的限制,很多戲不一定在他們的城市演,而一個城市演出的劇目多少會有些局限和固化,時間久了老戲迷看戲也會有瓶頸。

而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出國看戲也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出國看戲也是會上癮的。三位受訪者都談起了今年的出國看戲計劃,行程排得滿滿當當,說起戲來聲音都是歡快的。

想來劇場也是感受異國文化的極佳場地,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藝術,都濃縮在小小的黑盒子里,何嘗不是一個旅行新方式?

喵姐

採訪時,全程聆聽教程筆記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有戲 的精彩文章:

假期無處觀劇?不如在家看戲
今年的演出市場依然火熱,又是一波新戲預告

TAG:聚有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