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錘百鍊一把刀,十載春秋守匠心

千錘百鍊一把刀,十載春秋守匠心

在景德鎮成為千年瓷都的過程中,瓷業的迅猛發展進一步帶動輔助行業,諸如坯刀、匣缽廠、茭草、打絡子等都在這一時期飛快發展。

以坯刀為例,歷史上景德鎮最多有坯刀店30餘家,分散在陶陽十三里的大街小巷;而如今隨著產業升級,改行的改行,堅持下來的也就4-5家了。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默默無聞的文物修復工匠們成為了網紅。紀錄片記錄下的不單單是這群有意思的人,還有他們手中的代代傳承。

GIF

然而,工匠精神遠不只是故宮裡的這些「高大上」,那些尋常民間盡顯的手藝才是匠心底色。即使是一道簡單的利坯工序,裡面的工匠學問同樣大有來頭。

利坯,是對拉坯後的泥胎精修的過程。它和拉坯一樣,將坯體置於旋轉的轉軸中,用特製的利坯刀對坯體進行精修。

利坯分濕修和干修,其中干修最考驗師傅技藝。此時坯體干至七八分,表面干透了,但是泥胎裡面可能仍是濕潤的,利坯師傅稍一用力,就有可能捏破坯體。

在利坯工序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利坯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工藝精湛的匠工更需要一個趁手的工具。

而景德鎮獨特的歷史文化又導致了一個特殊行業的誕生:坯刀店。它完全從鐵匠行業中分離出來,並形成了獨有的行業規範。

這門鐵制刀具的手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傳男不傳女」。現在全景德鎮只有4-5家店在為全景德鎮制瓷行業提供修坯、利坯所需要的專用刀具。

由於鋼製刀具「不吃泥」,而且難以彎曲成型,因此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業專用刀具皆為鐵制。通過加熱鍛打成型、冷鍛增加強度、剪邊等10餘道工序方可成器。

不少制刀師傅投身坯刀十餘年,一家人就全靠這門手藝生活。因為工作環境太臟,在求租店面時會遇到不少阻力,每個房東一聽是打刀的都會皺一皺眉頭。

現在已經沒有年輕人再願意學這門「老」手藝了,不僅工作環境差,每月工資也就2-3000。這樣的報酬對年輕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吸引力。

對於這門手藝,我們也有些許擔憂是否會失傳。畢竟這種傳統手工刀具不是機械能夠替代的。工匠精神不僅是一項技能,也是一種精神品質。

景德鎮以「瓷」立天下,一件瓷成器,需經過72道工序,這其中有太多技藝沒落在歲月長河中。面對這些珍貴的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願意承擔起傳承的責任,讓更多人領略到手作的美!

如果您對陶瓷感興趣,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以關注我們查看往期精彩內容。或者您還有那些想知道的,都可以關注【景德壹瓷】私信給我們。

了解更多景德鎮和陶瓷的資訊盡在景德壹瓷

文 / 景德壹瓷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德壹瓷 的精彩文章:

稀世珍寶,拍出2.3億的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的圖案有何故事?
《西廂記》里愛情故事流傳至歐洲,功勞全靠當年的瓷器

TAG:景德壹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