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古裝影視劇里,總有這樣一個非常準時的打醬油的角色出現——更夫。夜深人靜,更夫提著氣死風燈,敲著竹梆子或鑼,並高聲叫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然後就有飛檐走壁的高手一閃而過……

相信看到類似場景的朋友,心中都有疑問,古代沒有鐘錶,更夫又是怎麼計時的呢?更夫提醒的時間準不準呢?如何通過打更聲分辨時間呢?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更點

古人白天可以通過圭表、日晷或者太陽和影子的大致方位計算時間,但到了晚上就比較麻煩了,總不能看手機、鐘錶吧,這玩意兒還沒發明啊,雖然有條件的人家可以點香滴漏,但對普通百姓來說,晚上計時全靠打更的。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日晷

古話說「三更燈火五更雞」「四更造飯,五更開船」,古人用地支把一天分為12時辰,而晚上的戌時(晚七點到晚九點)就是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從入夜到黎明共計為五更,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打更人就專門負責按更擊鼓報時。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至今在古鎮磁器口,還保留著打更的習俗。

打一更(晚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九點)時,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十一點)時,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如「咚——咚!咚!咚!咚!」。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漏刻

古代打更人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覺,要守著漏刻或燃香,以便計算夜晚時間。漏刻是一種盛水計時器,漏指漏壺,刻指箭刻。箭上有刻度,放在漏壺內用以標記時刻。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漏刻

漏刻分播水壺和受水壺,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分為100刻(一刻相當於今天的14.4分鐘),箭隨受水壺水位上升而上浮,露出的刻度代表相應時間。古代「午時三刻開斬」即與此相關,約為現在的中午11時43.2分。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當然,古人對時間概念並非那麼嚴苛,所以更夫點香、滴漏計時雖不十分準確,但大概時間點對了就行。


巡邏

更夫不僅提醒人們夜晚作息時間,還肩負巡邏重任。古代沒有警察,也沒有監控,要是家裡進了盜賊和小偷,那真是防不勝防。但有了更夫就好多了,更夫打更報時,順便兼顧社會治安,防火防盜防小偷,職業功能可以說是很強大了,甚至還能兵不血刃地幫助消滅叛亂。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北宋時蜀地發生叛亂,朝廷大將曹翰攻佔了叛軍的嘉州城。一天,偵察兵來報告,叛軍約定在當夜三更前來奪城。於是曹翰密令更夫推遲打更。當夜月黑風高,叛軍在黑暗中陸續彙集到城池周邊,側耳聽著城中的更鼓聲,只待三更一起攻城。

豈料,當城中傳來二更的鼓聲時,天邊居然已現曙光。叛軍夜襲的計劃陡然落空,事先又沒有準備其他計劃,頓時驚慌失措,被曹翰輕鬆擊破。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雖然更夫是一個特別辛苦而低等的職業,但他所起到的社會作用讓今人為之崇敬。千年來的每一個漆黑的夜晚,都有無數個默默無聞的更夫,像是安寧的守護神,敲響一聲聲悠遠的鑼鼓,迎接著黎明。而這些平凡的更夫里,更有一位為中國民主革命培養了曙光,他就是富商孫眉和「國父」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裡,至今還保存著其父打更的物品。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趣談歷史】真正的聖旨到底長啥樣?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抽絲剝繭:從銘文中看一方古硯的前世今生
涵墨壺韻——鮑志強紫砂藝術精品賞析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