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徵明書《梅花詩》,時年已八十有三

文徵明書《梅花詩》,時年已八十有三

文徵明《梅花詩》卷,行書,縱47.2厘米,橫470厘米,款署「壬子」,為嘉靖三十一年,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42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蘇州) 人。生於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90歲。 文徵明自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詩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 少時即享才名,然而在科舉道路上卻極坎坷。從弘治乙卯(1495年)26歲到嘉靖 壬午(1522年)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到54歲才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以 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祿的翰林院待詔。此時其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者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四年中目睹官場腐敗,一再乞歸。 終於57歲放舟南下,辭京歸鄉於蘇州老家,潛心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 弄翰自娛。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他年近90歲時,還孜孜不倦,為 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縱觀其一生,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因而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並稱 「吳中四才子」。在繪畫領域,他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亦稱「吳 門四家』』或「吳門四傑」);在書法領域,他與祝允明、王寵、陳淳合稱為「吳中四 家』』。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畫風呈粗、細 兩種面貌,並以細者居多。書法初學蘇軾,後精研智永、歐陽詢、趙孟煩諸家,晚 年取黃庭堅體勢。他篆、隸、楷、行、草各體兼善,尤精於行書和小楷。他的書法 風格與他的繪畫風格和諧一致,有「明朝第一』』之稱。因文徵明德藝雙馨,從學者 眾,遂使秀逸婉雅的文氏藝風對後世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其書學路線大致上是遠追晉唐,近學宋元。具體來講,於魏晉,其深得王羲之筆法清秀超逸和章法疏曠開闊的精華; 於隋唐,在歐體勁健謹嚴中摻和智永虛和疏淡之氣;於宋元,其繼承趙孟煩唯美、 細膩、嫻熟書風,並踐行其復興二王法度的古典精神和強調精準的摹古觀。 文徵明小楷書法於統一風格中又有微妙變化。以其為官為界,早期泛學眾家, 風格多樣,但卻牢守法度。用筆尖利外露,較多稜角。中期少波磔,多溫潤。一面 受「台閣」時風的影響尚工整。一面受歐體影響,謹嚴勁健,卻又失之緊密板滯。 晚期回歸晉唐,主宗二王,在對「法」的實踐認識中升華。用筆從板滯工整趨於超 逸靈動;章法布白由緊密峻峭趨於寬展舒和,於方正平穩中寓多變體勢;溫潤精良的文氏書風至此獨立與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匠之路 的精彩文章:

褚遂良《孟法師碑》,沈尹默先生的楷書就是從此碑脫胎
柳公權行書《奉榮帖》,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TAG:大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