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鑒賞:清康熙瓷器的千姿百態、造型新穎!

鑒賞:清康熙瓷器的千姿百態、造型新穎!

康熙時期的瓷器,造型多樣,品種豐富;

新品種盡出不窮,多達百種以上,為前所未有。

在器超過一米,渾厚奇偉;

小器玲瓏透剔,巧奪開工。

除官窯器處,民窯日用器數量也相當可觀,

青花和五彩廣泛流傳,貿易瓷外銷增多,

興旺的民窯給景德鎮瓷業帶來空前的繁榮。

官窯和民窯相互促進,技術迅速提高,品種不斷創新。

造型特徵

康熙時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資朴。

此時,僅管胎土精細,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遺舊影響下,

早期的胎體,仍未能擺脫前朝胎體厚重的特徵,這在康熙前期尤為突出。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至中、晚期,胎體才逐漸變薄,但又有別於雍正時期的輕薄雋秀。

從現在的傳世的官、民窯器物中可以看出,

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燒製得很精緻,

這首先應歸功於胎體的精良和制坯成型技術的純熟。

此時瓷器造型之眾,規格品種之多,雖以數計,

與明代宣德、嘉靖、萬曆三朝相比有過之而不及,可謂開清一代造型的先河。

琢器中的大件,如樽、觚、魚缸等,式樣之多,

尺寸之大,製作之規範,更勝於明代嘉靖、萬曆時期。.

常見的青花、五彩、粉彩、琺琅彩、三彩、郎窯紅釉等品種,

均燒制出新穎器型,並多有模仿古銅器的器型制。

順治以來出現的新穎將軍罐、花觚、香爐、筆筒等,此時更為普遍。

在清代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史上占重要的地位的康熙外銷瓷,

造型新穎、千姿百態,至今仍廣見於西歐各國。

下面,我們一起來通過圖文,了解清康熙時期的典型器型:

梅瓶——口部有大小之分,短頸,豐肩(也有來肩或溜肩)腹下斂,造型穩重敦厚。

器型雖多樣,但大同小異。

底足有來底、寬壁形底、二層台底和圈足等。

清康熙天藍釉梅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梅瓶中的天藍釉品種,有的肩部有對稱月牙形裝飾,頸部有細小弦紋,器底為較高的二層台,器型既有拙重感,又顯豐實秀麗。

清康熙霽紅釉梅瓶-北京故宮

後仿器較多,大都依照真器樣式製作,但僅形似而失其古拙風貌。

清末仿康熙墨地素三彩梅花翠鳥梅瓶

膽式瓶——造型仍顯敦厚,細長頸,圓腹下垂,圈足。

見有青花、孔雀綠釉、白釉、烏金釉、藍釉、郎紅釉器中,

又有一種頸較短,長圓垂腹,假圈足的器型。

清康熙 郎窯紅釉膽式瓶

清未及民國仿郎窯的膽式瓶數量雖多,卻均顯稚拙。

筒瓶——又稱「象腿瓶」,與順治時的器型基本相同,只是更為多見。

器型莊重,製作工細。

有青花、五彩、青花加五彩、冬青釉、藍釉、灑藍釉等品種。

康熙 青花刀馬人物筒瓶

錐把瓶——小斂口,細長頸,溜肩,圓腹,圈足。

康熙時的樽、瓶類,多有頸部修長特點,此器型尤為突出。

有青花、郎窯紅釉、豆青釉、孔雀藍、孔雀綠釉等品種。

清康熙郎窯紅釉錐把瓶-英國大維德基金會

蒜頭瓶——型制多樣,除小蒜頸口的一類外,又有蒜口較大而頸粗的一類,腹部扁圓。

青花器多繪蕉葉、獸面、纏枝蓮。

「壽」字紋及人物等。

豆青釉器常暗刻獸面夔鳳牡丹、蟠螭靈芝等紋飾。

也有五彩和孔雀綠釉、茄皮紫釉等品種。

清康熙 青花淡描漁家樂圖蒜頭瓶

天球瓶——直口,頸部粗短,豐腹,平砂底有旋紋。

造型、紋飾與體重多摹擬明代宣德天球瓶,有的還仿寫宣德款,

青花器多繪雲龍或纏枝蓮紋,其風格與雍正時仿宣德青花器相近,但製作數量少於雍正官窯器。

清康熙 青花文王求賢天球瓶

玉壺春——大撇口,頸部短粗,垂腹,圈足。

造型矮粗而顯敦厚,胎體較重。有的青花釉里紅器,繪枝果紋飾;

也有豆青釉青花釉里紅品種,

另一類青花玉壺春瓶,頸部細長,多數仿明宣德的器型和園景圖紋,也有繪人物的鬥彩和各色釉地的五彩及仿元、明的釉里紅品種。

康熙米黃釉五彩玉堂富貴玉壺春

葫蘆瓶——器呈葫蘆狀,直口略高於明代一般葫蘆瓶器口,上下圓腹亦較高。另有一種三節葫蘆瓶,器型新穎,前所未見;

此造型僅受當時外銷瓷的影響,。青花及五彩品種較多。

清康熙 青花纏枝花卉葫蘆瓶

圓棒槌瓶——因其似棒槌而得名。

盤口,短頸,圓析肩,筒形長腹,圈足,底部多為平切式二層台。

器型大小不一,大者高約70厘米,小者僅10厘米左右腹有高矮和粗細之分。

清康熙五彩祝壽圖棒槌大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粗腹者,器型莊重,通常全器高約44厘米;

細腹者俏雋。

康熙早期器型矮粗,中期以後則細長,為區別雍正時期的造型,又稱「硬棒槌瓶」。

清康熙灑藍釉描金花鳥詩文棒槌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方棒槌瓶——撇口,短頸,平肩微折呈四方直筒形,長腹上寬下窄,底為方形寬足,凹底施釉,仿又稱方瓶。

有青花器和三彩器,後者居多。

見有康熙二十九干支紀年款的青花器,繪山水漁家樂圖案,款為「庚午秋月寫於嗇雲居玩」。

此為方棒槌瓶的代表器型。

清康熙青花赤壁賦山水詩文方棒槌瓶

光緒、民國時,對此類中的三彩、色地五彩和青花器多有仿製;

但仿品多是胎厚體重,口邊較薄且不規整,露胎底足也顯粗糙。

民國 粉彩山水人物棒槌瓶

油槌瓶——形似軋油作坊所用的匏制工具,小口圓唇,細長頸,圓腹,無釉平底或有釉圈足。

其平底的胎釉交接處,微削一圈露胎。

胎體有厚重感。

器有大小,通常高約有15至42厘米之間。

清康熙釉里紅獅紋油錐瓶

清康熙 白釉模印螭龍花卉紋油槌瓶

常見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紅綠彩描金、灑藍釉、烏金釉等品種。

後仿器中多見青花和釉里紅三獸紋品種。

清 礬紅描金花卉紋油槌瓶

柳葉瓶——俗稱「美人肩瓶」或「車油瓶」。

器型線條優美,撇口,短頸,溜肩,器身細長,腹下削瘦至足,足底內凹,深淺不等,多數較深。

足邊外圈呈一圈寬窄不等的無釉露胎。

見有豇豆紅釉、豆青釉、天藍釉品種。

清康熙豇豆紅釉柳葉瓶

清末及民國時,豇豆紅釉彷品最多,但器型往往大小不一,胎體較輕;

足底內凹過深,內圈較真品非大即小,足邊外圈露胎處較寬,並常塗色作舊,予以偽裝;

底釉色青,無光澤;

所署康熙款識多呈黑褐色,字跡不清或有漂浮感。

景德鎮和台灣近年的仿品頗能亂真,但器足較真品略大,款識結構鬆散,青花色澤過艷。

清光緒 豇豆紅釉柳葉瓶

菊瓣瓶——撇口,長頸,長圓腹,淺窄圈足,腹下凸起菊花辨形裝飾。

常見豇豆紅釉、天藍、冬青釉品種。

清康熙豇豆紅釉菊瓣瓶

後仿豇豆紅釉器甚多,但釉面及胎體均無堅硬細膩感。

清 豇豆紅釉菊瓣瓶 (一對)

花觚——大口外撇,長頸漸收,鼓腹下斂,有的足底外撇,底徑約與口徑相當。因其口徑外撇呈鳳尾狀,故亦稱為鳳尾尊。

它是明代花觚型制的演進。

底部為釉面或無釉平底。

底圈多為二層台圈足。

足尖平齊或較尖圓。

清康熙釉里三色山水紋花觚

器有大小,大者高達2米,中型高約45厘米,一般的約10—20厘米。

品種有青花、三彩、五彩,墨彩、灑藍、冬青釉、豆青釉、青花釉里紅等。

多繪山水、人物、花鳥、雉雞牡丹、松鹿、月影梅花等圖案。

清康熙孔雀綠釉花觚-北京故宮

清末民國均有仿品。

其中,康熙三彩花觚仿品,器型雖與真品大體類似,但製作卻不規整;

器足尤其厚笨,呈尖狀或圓狀;

胎質粗松;

器型的折角處線條較為圓滑,無硬折感,青花、灑藍、五彩器均同。

清 青花花鳥蝶紋觚

觀音樽——器型莊重華美。

撇口,直頸,豐肩,腹下漸收,體形瘦長,器底外撇,圈足。

大小皆有,大者高約100厘米,中型在44—50厘米之間,小者約20厘米。

清康熙郎窯紅釉觀音尊-北京故宮

常見品種有青花、三彩、五彩、釉里三彩、灑藍釉、冬青釉、烏金釉和郎窯紅釉器等。

清康熙青花月影玉蘭觀音尊

後仿品多為三彩、五彩和郎窯,其中三彩一類,真器和贗品雖然相混,大多流散到了法國和美國。

清,青花山水人物圖觀音尊

馬蹄樽——器型有二種:

一種為小口,直頸,溜肩、粗短腹,底稍內凹,淺圈足,見有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紅器,多繪團花。

清康熙豆青釉雲紋馬蹄尊

另一種為廣口,圓唇微收,溜肩,腹至底漸放,廣底有釉,

器型似馬蹄狀,又稱「馬蹄水盂」,

有豆青、五彩和釉里紅器,多繪團花。

清康熙粉彩花卉紋馬蹄尊

太白樽——又名「雞罩樽」。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小口微侈,短頸溜肩,肩至底部漸收,圈足較淺,窄小整齊,廣底有釉。

腹部暗刻的蟠螭圖案,緊湊自然。

器型規格基本一致。

胎體重量適度,一般器高為8.1厘米,口徑3.4厘米,足徑12.3厘米。

有豇豆紅釉、白釉品種。

真品造型莊重俊巧,口、頸、肩與器身比例協調。

清康熙黃釉龍鳳暗花太白尊

而後仿的豇豆紅釉太白樽,器型規格與真品相比非大即小,胎體非薄即厚;

清康熙豇豆紅釉太白尊

尤其器口往往較真品大而高,肩部線條的弧度失之過硬或過軟,圈足較為寬高,器身所刻螭紋略大,生硬鬆散,

底面白釉的硬度和亮度均不足,款識字體無力,青花色漂浮。

但也有個別款識寫得甚為逼真。

茶葉末釉料彩龍鳳紋太白尊

搖鈴樽——又稱「紙槌瓶」。

小口,直頸,豐肩,腹下斂,底足微撇,圈足。

多有厚重感。

有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等品種。

清康熙?青花釉里紅、青花團花紋搖鈴尊

蘋果樽——因形似蘋果而得名。

兜口下凹,圓腹,底面稍向上隆起,圈足有釉。

高72厘米,口徑43厘米,足徑45厘米。

另有器口型制不同的一種,為小口短頸下凹式。

在豇豆紅釉、天藍釉、蘋果青釉等品種。

清康熙 釉里紅折枝四季花卉紋蘋果尊

釉里紅品種的兜口器,繪纏枝花的仿品較多。

天藍釉器花瓶僅底部施白釉,仿品則襄外及底部均施天藍釉。

所有仿品均無真品厚重適中的特點,與原件相比非輕即重,釉色青白,胎質疏鬆。

清康熙 豇豆紅蘋果尊

琵琶樽——洗口束頸,圓腹,圈足為寬窄不同的二層台式。

器型莊重古雅,胎體及器底近足處多加施一圈白粉的色釉,

器身暗刻蟠螭、靈芝、纏枝牡丹、蕉葉等圖案。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雲龍紋琵琶尊

有的頸部飾對稱獸面雙耳,或在耳上施鐵泥釉(此種鐵泥釉裝飾,始自明代嘉靖、萬曆)。

豆青釉器釉面一般泛黃,平潤光細。

青花器釉里紅器常繪園景芭蕉、山石花卉、龍紋等。繪五彩的也有大器。

此類器型的仿品較為少見。

清康熙 祭紅釉琵琶尊

茄式壺——呈直筒形,頂部有冠狀圍欄和寶頂形鈕蓋,圍欄內的器口平面凹下,加蓋後則齊平;

器身凸起弦紋,中部一側有曲形流,另一側有上下對稱的兩系可穿鏈相提;

足部內凹。

此種造型新奇的壺,為少數民族用品(元代時己有所見,清代乾、嘉時增加了龍柄)有五彩、黃釉等品種。

清康熙 素三彩茄式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鼻煙壺——似爆竹筒形。

見有郎窯青花品種,繪寒江獨釣或纏枝蓮紋飾,此為煙壺肇始之作。

清康熙 青花秋聲賦鼻煙壺

茶壺——器型種類很多,有平扁形,提梁式、竹節式、石榴式、佛手式、桃形倒流式與人形、鳥形等,

還有做福、祿、壽、喜字形的。

僧帽壺和執壺,在康、雍、乾三朝都有製作,

多追求明代宣德器的效果。

所不同的足,康熙器型雄渾,雍、朝器秀麗,規整。

清末及民國所仿康熙五彩與三彩壺類,

造型多為桃形或福、壽字形,也有茄皮紫釉品種。

仿品胎釉均無堅硬感,紋飾也大多粗率不清。

清雍正鬥彩歲寒三友紋美人肩茶壺

清乾隆琺琅彩蘆雁圖茶壺

將軍罐——器型與順治時略同,分高矮大小之不等。

直口,短頸、豐肩,鼓腹下收,多為無釉平底,有的泛出火石紅痕。

常見青花、五彩、三彩、黃釉、茄皮紫釉、白釉等品種。

青花器多繪纏枝牡丹、雉雞牡丹、仕女、嬰戲、雲龍等紋飾。

清康熙 青花五彩四妃十六子大將軍罐

清末及民國仿品甚多。

對這一時期青花器及五彩器的仿品,主要從胎釉方面鑒別。

五彩與三彩仿品的彩釉大多不及真品堅硬,畫意多板滯生硬,欠自然流暢感。

有的仿品,青花色調呈清末那種熾艷的品藍(又稱「洋藍」)色。

清 祭藍描金將軍罐 (一對)

瓜形罐——俗稱「人頭罐」。

直口,口線外部多露無釉,圓肩,腹下漸收,平底或內凹圈足。

直壁平頂蓋,套扣外扣,密閉嚴實。

其造型大體類同,但規格大小不一。

此品種廣泛流行康、雍、乾三朝,但雍正、乾隆時的器物,胎體不及康熙時體重。

清康熙 青花四美圖冬瓜罐

清末民國多仿青花器,繪有冰梅、開光博古、三獸、仕女人物等紋飾。

仿品胎體非輕即重,釉面疏鬆,無緊緻細潤感。

粥罐——直口,圓肩,底微收,圈足。

蓋飾圓形鈕,或有孔,還加銅環飾,器肩部有對稱洞孔,可穿金屬環,以便提系,

此為康熙時新創的造型,於清代晚期廣為流行。

多見青花、五彩、灑藍釉、豆青釉等品種。

清康熙 青花洗象圖粥罐

——式樣之多,尺寸之大,製作之精,不亞於明代嘉靖、萬曆時期。

此時胎體雖厚重,但器型規整。

中小型魚缸中,有直口,鼓腹下收,底部無釉的一類。

清康熙釉里紅雲龍紋缽缸-北京故宮

此類缸的口沿,呈三種形式:外低內高的斜圓狀、出沿齊平狀、襄外兩邊有唇的滾圓狀。

與其它類型的缸口一樣,都特意施加一層白釉,有的還顯露出不勻的刷痕。

這種器口製作特徵,在鑒定康熙缸類時不可忽視,它有別於乾隆時較高型缽式缸。

清康熙 天藍釉刻龍紋小缸

魚缸是的器壁較淺似木盆的,稱之為「魚淺」,繪有五彩加金荷蓮紋。

此器型自康熙時初創,延續至晚清。

後仿康熙青花山水人物、開光花鳥等紋飾的魚缸也頗多,除觀察胎釉特徵外,更應注意青花色澤和紋飾的畫意。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圖大缸

香薰——器型較規整,有圓、長方、正方、六方、八方等式樣。

器身多鏤孔,雕飾獸面紋。

錦紋、裡字紋等,其型制源於明代隆慶、萬曆時的鏤孔爐。

清康熙素三彩鏤空熏-北京故宮

一般器底除附圈足或多足外。

品種中三彩器居多,還有青花、五彩、紅綠彩描金器。

以貓、獅等動物形狀製作成有香薰,甚為別出心裁。

綉墩——呈腰鼓形,較雍正、乾隆同類器細高。

器頂的平面較小,其器折角處線條往往給人以硬折感。

胎質緊細。

刻花刀工剛勁利落。

青花器多繪獅子牡丹紋飾。

冬青釉器,上下部施以冬青釉,折邊處施白釉,器身刻以清晰的紋飾。

清康熙 青花人物綉墩

香爐——與明末及順治時那種撇口缽式爐大體相似。

圈足為釉底或無釉砂底。

有青花、五彩、冬青、灑藍釉等品種。

其中,豆青釉器有暗刻花紋;

青花、五彩及粉彩器多繪雲龍、牡丹或仙人。

應歸入雍正朝的粉彩雲龍紋香爐一類。

清康熙元年青花雲龍紋香爐

其實有不少應屬康熙朝,區別點在於:

康熙時器型略高,施彩濃厚,色深。

康熙香爐往往有貼又耳的一類,見的冬青釉、黑釉、紫釉品種,底面暗刻宣德或成代年制款識。

這種型制的彝式爐,流行於當時的福建德化窯,僅受當時大量仿製宣德銅香爐的影響。

清末及民國仿製康熙青花香爐很多,繪有團鶴、雲龍及博古等紋飾,其胎體大多輕薄,器底僅繪青花雙圈或圖記。

花盆——樣式繁多,大器多見。

康熙前朝造型古樸,後期卻顯清秀。

有圓、方、長方形、四方折角、板沿口、撇口、菱花、梅花、海棠花及折腰、筒形等式樣。

清康熙 青花群仙祝壽圖四方大花盆

品種有青花、五彩、鬥彩、孔雀綠釉、豆青釉等。

繪的八仙過海、八仙慶壽、嬰戲、捕魚、靈仙祝壽、四靈獸等紋飾。

與以後各朝的花盆相比,以其胎體厚重緊細而鑒別。

康熙冬青釉五彩花鳥花盆

故宮博物院與法國楓丹白露中國館收藏的康熙冬青釉五彩花鳥花盆,口徑61厘米,足徑39厘米,高達33.2厘米,是各類花盆是精細絕倫之作。

後仿青花、五彩器較多見,但製作工藝粗糙。

——折口寬沿,器壁淺坦,廣面平底。

最大直徑達45厘米。

品種以青花器為多,繪有魚龍變化與變龍紋等。

康熙以後各朝的盆,器壁逐漸加深。

筆筒——康熙筆筒最為多見,有直筒形、撇口束腰式、筆節式等,大小高矮不一。

口部露胎無釉,或施醬釉、粉白釉;

還有的口面開有小溝槽。

器足或為圈足,或為三足,或為無釉平底,或為寬窄不等的壁形底和雙圈底,有的足底亦有溝槽。

有青花、五彩、鬥彩、三彩、豆青釉青花、釉窯三色、豆青釉、灑藍、烏金釉描金等品種。

清康熙霽紅釉筆筒-北京故宮

對於常見並易於相混的明、清青花筆筒類,

有的可參考器上的干支年款,結合康熙時期的胎釉和青花特徵去分析判定。

早期的筆筒類,常於器物上挖小溝槽,外口邊繪有圖案邊飾。

清康熙釉里三色山水紋筆筒-北京故宮

清末、民國仿口尤多,其胎厚薄不勻,大多較真品輕薄,有的自器口而下漸漸加厚,胎釉的硬度均不足。

後仿康熙青花人物筆筒,青花色漂浮,所繪人物線條生硬,貌似神非;

後仿康熙五彩的中、小型筆筒類,繪有執傘仕女、漁翁等人物,

釉面多泛淡青色,也有的呈粉白色,

胎釉質軟,器體輕薄,彩釉不堅,無彩暈現象,紋飾畫意板滯。

但亦有個別精細的亂真之器。

康熙 青花釉下三彩山水漁舟通景圖筆筒

——型制較多,有青花、三彩、紅釉、天藍釉、冬青釉等品種,

以康熙豇豆紅釉和天藍釉洗為例,其規格一般高3.9厘米,口徑8.2厘米,足徑7.5厘米。

器口內斂,與足徑相似,腹扁圓,底內凹平坦,滾圓窄圓足。

器型靈秀典雅,製作規整,胎釉堅細。

清康熙豇豆紅釉洗-北京故宮

後仿康熙洗類,除個別較重外,一般胎體都較輕巧,胎釉硬度不足。

民國時仿的天藍釉、冬青釉梅花形或菊辨形洗,頗能亂真,但較之真品胎厚釉濃。

清康熙仿定窯白釉劃花海水雙魚紋折沿洗

——器型繁多,有方、圓、橢圓、長橢圓、平扁圓、竹節、菊辨形等式樣,均有凝重感。

一般器口上下入扣緊嚴。

以豇豆紅釉圓盒為例,其口徑為7厘米,高為3.7厘米,底部內凹呈窄細的小圈足,蓋與底口相合處的外線向內收攏。

清康熙 青花御溝拾葉、嬰戲圖圓蓋盒

鑒別時,據此一點便知真偽。

後仿康熙豇豆紅圓盒,器型一般扁平,規格比原物高大或矮小,蓋與底扣合的邊緣處向外突出;

其它品種的盒類,或大或小,蓋扣合得很嚴密,有底足挖有溝槽,槽內施釉;

還有扁平的青花圓盒,器蓋與底部內外兩面均繪有花紋。

品種有青花五彩、鬥彩、灑藍釉、藍釉、豆青釉等。

盤—規格大小不等,胎體厚薄不一,樣式較多。

圓器中,盤類造型尤多,有圓、四方形、四方折角、多方、花口與折沿等式樣,

撇口盤器壁較淺坦,寬邊折沿盤器壁更淺(多為外銷瓷),收口盤略深。

薄胎器為有釉圈是;

厚胎的盤類,有的為無釉砂底,也有的為雙圈足底;

其雙圈寬窄深淺不等的槽內無釉。

民窯仿成化的青花器與彩器中,透過盤底的釉面往往可見到修胎旋紋。

光緒時,仿康熙青花盤類最多,但較真品胎粗,釉松,青花色澤漂浮。

——康熙時期多見一種撇口或收口的淺碗,

又似深盤,下腹收斂,圈足較為高深,胎體厚重,多寫齋、軒、堂名款。

清康熙 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笠式碗

墩式的大小碗類,器型沿襲明代嘉靖、萬曆時風格,敦篤端莊,口部垂直或稍外撇,圈足滾圓深厚,體有厚薄之分。

清康熙青花加彩花鳥紋碗-北京故宮

早期墩式碗特別厚重。

笠式碗類,形式斗笠,深者又稱「涼帽式」,此為康熙時新創的器型,折腰,腹部漸下收,圈足。

型制有撇口、直撇口、折沿口等。

清康熙琺琅彩藍地纏枝牡丹紋碗-北京故宮

蓋碗——器型有撇口式與直口式折沿式兩種。

腹部下收,圈足。

蓋多扣於碗的內口;

亦有天蓋地式,蓋覆於碗口外部。

康熙蓋碗,規格大小不等,其器型開一代先河,也是對當時飲茶用具的一大改進。

清康熙宜興胎畫琺琅四季花卉蓋碗-台北故宮

——製作規整,厚薄不一,型制多樣。

除仿明代成人雞缸杯、高足杯外,還有收口、撇口等式,

最突出是的是鈴鐺杯,因形似鈴鐺而得名,一般為撇口,收底,圈足;

有的器身較高,也有收口,收底,圈足較小的直筒形;

厚胎的圈足較淺,薄胎的圈足窄小略深。

清康熙礬紅彩雲龍紋杯、碟-北京故宮

後仿康熙的鈴鐺杯,有厚胎五彩器,也有薄胎五彩繪十二月令花卉及淡色枝果或蝴蝶紋的;

鬥彩器,多繪蘭草蝴蝶或人物。

這些後仿器,有的胎體雖很薄,但胎質鬆軟,釉面不夠堅硬,畫意欠生動,線條不夠流暢,時有間斷。

被稱為「十二月令花卉杯」的,胎薄玲瓏,似乎脫胎,形如仰鍾,

有青花和五彩器,紋飾繪代表十二個月的花卉,並綴以詩句和「賞」字,

在康熙瓷中特別名貴;

光緒與民國時多有仿製,但仿口胎體過薄,青花色淺淡而漂浮。

還有一種更小巧的杯,口徑4厘米,高4.5厘米,器身題詩的下首也常一「賞」字,僅康熙瓷器中最小的完美器型。

如同脫胎器的,還有青花淡描的舉杯望明月、咜石成羊圖案的仰鍾式杯。

康熙時的特殊杯形,有茄皮紫或黃綠釉面的牡丹吸杯(形似牡丹花,邊以管狀或柄,可以吮飲)。

器心塑飾人物的荷葉形公道杯與新式鈴型套杯等。

後仿康熙牡丹吸杯,多將釉彩打磨光亮,有油膩光感。

瓷蛤蟆——蟾形中空,平底。

有孔雀綠釉、瓜皮綠釉、白釉等品種。

瓷磚、瓷板——康熙時大量燒制,有圓形、方形與長方形等多種型制。

常見嵌於屏風、插屏、寶座等之上。

有青花、五彩等品種,多繪列國人物故事、花卉等。

胎釉細硬,繪畫尤好。

傳世品多有散失,或將原物兩面分割改裝,或己改鑲於木框插屏上。

清康熙 五彩人物故事圖瓷板 (兩件)

瓷雕——康熙時,瓷器雕塑以人像見著,形式多樣,

有壽星、福祿壽三星、東方朔、李太白、柳樹精、八仙、

文官、觀音、麻姑、抱瓶童子,財神、文昌帝君等人物,

以及騎獅、舞蹈或坐、立的西洋人像,塑制精細,神態逼真。

有五彩、三彩、粉彩等品種。

清康熙五彩抱瓶童子-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兩件三彩福祿壽三星座像,高約60厘米,

面部端莊,施彩艷麗,衣著繪畫清晰,釉面格外晶亮,

堪為康熙瓷器的代表作。

康熙雕塑中的禽、獸類。

如獅、虎、獨角獸、貓、鸚鵡、八哥等,精雕細繪,生動傳神。

清康熙粉彩鍾馗醉酒像-北京故宮藏

後仿康熙雕塑,三彩人物,鳥獸形像居多。

關多經過人為作舊,如以油污煙熏,或漬入高錳酸鉀液是浸蝕。

辨別時,應首先觀察胎體釉面;

真品的彩釉質硬,且有光亮;

仿品胎體鬆軟,釉面不夠鮮亮,彩似凝厚卻欠光澤,並無彩暈現象,畫意多欠自然流暢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斷層的中國收藏:民間收藏曲折之路
高古玉的價值,是歷史也是藝術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