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恨歌》的寫作手法試題答題需要哪些知識儲備?

《長恨歌》的寫作手法試題答題需要哪些知識儲備?

1.試題

在《長恨歌》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刻畫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的悲傷心情?

2.《長恨歌》的總體風格藝術手法

在文學創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貢獻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他特彆強調詩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歌要以情動人,詩歌語言要「其辭質而輕,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觀點。他的詩存留下來將近3000首,詩風淺平易,廣為流傳的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迴環往複的特點[1]。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託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複,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

《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麼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所以,《長恨歌》是文學史上不朽的名篇。

3.課堂授課時應該講述到的有關試題部分內容[2]

找出詩中描寫唐玄宗在楊玉環死後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給你的印象最深刻,它們用到了一些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比如賞析「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的,見到的,聽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賞析「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愛愛,而現在的形影相弔,情何以堪?

賞析「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的,此處注意,螢火蟲這個意象象徵什麼,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說木葉》里提到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螢火蟲,古人認為是腐草里生長的,生長在墳墓荒草旁,這裡用到這個意象暗示了什麼?

唐玄宗此時不僅已經失去了手中的權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變相軟禁起來,他住的地方有螢火蟲說明他的孤獨凄涼。

而後面,「孤燈挑盡未成眠」,又暗示了什麼呢?

唐玄宗在徹骨的思念中整夜無眠,「世界睡著了,他還醒著」「人世間最痛苦的是,夢醒了,卻無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運給他的懲罰,佳人已去,寡人還在,可寡人這條命要來又有何用?

在這裡,作者反覆渲染,層層鋪墊,運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唐玄宗的悲傷落寞,凄涼孤苦,辛酸無奈。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這些不同季節的景緻怎麼可以聯繫在一塊來寫呢?

先思考,再引導認識到這是一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這句詩就是說,春天花開的時候,秋天葉落的時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楊貴妃,每一個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楊貴妃,總之,他就是無時無刻,時時刻刻都在想她。

問:「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怎麼理解?

君王掩面,可以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為什麼掩面?我們馬上會想到李商隱的「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無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恨臣子的無情,要逼死他心愛的貴妃,恨安祿山的無義,自己曾經那麼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麼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淚相和流」,心中的痛啊。

「當年七夕笑牽牛」「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當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隨風而逝,已經成了一個殘酷的結局,是他自己親手把自己心愛的女人送上黃泉路的!

所以,後面描寫唐玄宗對貴妃的思念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痛心,一種內疚吧,正因為這樣,這痛才會那樣痛!這苦才那樣苦。

4.練習鞏固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9~12題。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9.試分析畫線語句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作用。

答案:畫線的語句採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託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

10.詩歌是從哪些方面來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之情的?

答案: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之情。

11.節選的這部分詩句表現了唐玄宗什麼樣的心情感受?

答案:這部分詩句表現了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的愁苦、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對楊貴妃無盡的刻骨相思。

12.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的內心情感?

答案: ①通過景物的渲染來描寫,有的融情於景,如「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通過人物的動作來描寫,如「躊躇不能去」「盡沾衣」「信馬歸」「孤燈挑盡」等。直接描寫心理,如「思悄然」「誰與共」等。

5.試題寫答

現在我們答題了(1.試題:「在《長恨歌》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刻畫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的悲傷心情?」)

答案可以這樣寫:描寫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悲傷心情的這部分詩句,通過借景抒情、動作心理描寫等方法刻畫了唐玄宗在楊貴妃死後的愁苦、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對楊貴妃無盡的刻骨相思。

運用的方法概括起來有一下這些:

①通過景物的渲染來描寫,有的融情於景,如「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②通過人物的動作來描寫,如「躊躇不能去」「盡沾衣」「信馬歸」「孤燈挑盡」等。

③直接描寫心理,如「思悄然」「誰與共」等。

[1]《白居易的〈長恨歌〉賞析》襄樊學院文學院劉誠言

[2]整理自教師授課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佰文課勝 的精彩文章:

美景三月,你能想得起來哪些記憶與青梅有關嗎?

TAG:佰文課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