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千古一帝」,發明一項制度,增強國力,維護國家統一!

中國「千古一帝」,發明一項制度,增強國力,維護國家統一!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王,他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三皇五帝。稱帝之後,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方便治理,他統一六國的度量衡,原來六國雜七雜八的文字也被廢除掉。除此之外,他還做出重大發明,幹掉了原來的分封制,轉而實行郡縣制。這實在是大大的進步。

所謂分封制,指的是中央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地和相當的治權。西周時期,實行的就是分封制。周天子封了多少個諸侯國呢?《荀子·儒效》上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也就是說,周天子封了71個諸侯國。

在西周前期,分封諸侯國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到了後期,這造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局面,所有才有了所謂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可以說,分封制加劇了各諸侯國對周王朝的不忠,造成地方割據勢力。秦始皇有鑒於此,他廢除分封制,建立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

何為郡縣制?簡直地說,就是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當時,在秦國的朝堂之上,還進行過激烈的辯論。王綰認為,原來的楚國、燕國、齊國等,領土都遠離秦國,還不如實行分封;廷尉李斯則認為分封制是諸侯國混戰的根源,必須廢除。這得到了秦始皇的採納。

秦始皇將全國分為36個郡,後來進一步擴大到46個。中央政府設「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郡的長官稱為守,即郡守;縣的長官為令,即縣令。唐代,柳宗元寫《封建論》,將郡縣制推崇備至。

漢承秦制,在秦之後不斷增立新郡,東漢時期,全國共有105個郡國。秦朝時期,郡的長官為郡守 ,漢景帝時改名太守。東漢末年,州行政職能在於郡之上,地方行政制度變成州、郡、縣三級。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郡縣制被廢除。

秦始皇設立的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從而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政局的安定。目前,我國的行政區域是這樣的: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這也可以說是對郡縣制的揚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多的羈絆 的精彩文章:

TAG:太多的羈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