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化騰在IT峰會上的8條幹貨觀點

馬化騰在IT峰會上的8條幹貨觀點

2018年3月25日,IT峰會以「新時代:數字中國與未來世界」為主題,在深圳召開,匯聚了眾多科技領軍人物和各界精英。在主題演講中,馬化騰從「一縱」、「一橫」和「一新」 三個角度,闡述了對數字中國的理解和展望。他著重強調,粵港澳應抓住數字中國的重要機遇,通過「跨界」創新,打造世界級灣區。

小馬哥的演講重點南方+君已經幫你划出來了:

1、二維碼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技術,但是是未來連接線上線下的最重要的橋樑。我們在微信里設計加好友時,有意設計成掃二維碼,讓大家知道掃二維碼就要掏出微信。

2、怎麼理解數字中國的發展,我想從「一縱」、「一橫」、「一新」這三個角度來解釋我的理解。

3、我們的心態是開放的,我們並沒有自己去做零售。我們不做零售、我們甚至不做商業,我們只做連接器、做底層的東西,用雲、AI等基礎設施來幫助你。

4、小程序成為現在中國編程者一個非常熱門的編程環境和正在熱情學習的語言環境。我作為程序員出身會感到很激動、很自豪,我特別看重這一塊,這也是中國IT行業的一個成果。

5、民生方面比如交通、醫療、教育等,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這裡面有大量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機會。

6、粵港澳大灣區能不能做一個粵港澳身份證?比如叫「E證通」,讓出入境「跨界」變得更加便利。

7、要讓灣區孩子們、青少年互相熟悉和認可,未來才能真正融合,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

8、希望數字中國建設能夠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下面,南方+第一時間為您呈現馬化騰演講實錄:

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數字中國,昨天有一個閉門會議,有相當大的篇幅大家都談了科技、創新,大家覺得科技的威力和優勢越來越明顯。這一兩年全球十大市值的企業從原來傳統資源型如能源、金融、運營商等,紛紛變成了清一色的科技企業。所有行業(都)需要用科技升級、信息技術轉型升級。

十年前,所有互聯網企業全部去納斯達克,偶爾有去紐交所。大家都覺得那邊非常活躍,投資者很多,因為我們也是VIE架構(注: 可變利益實體),唯一選擇就是香港和納斯達克。我們最終選擇了香港,很多人說香港市場那個時候氛圍不好,都是市盈率很低的傳統行業公司,科技企業要追求高市盈率很難。

我們抱著一個長遠的考慮,不是追求短期一兩年的高市盈率。我們的用戶就在本土市場,他們也明白我們做的事,我們也希望投資者跟我們在同一個時區,不要晚上才看盤。夫妻之間作息時間一致,這樣會比較好,會幸福一點。最終香港也沒有讓我們失望。香港聯交所最終還是能夠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的青睞之處。

「簡單的二維碼反而最容易被消費者認可」

演講時間不多,我挑一些重點講。今天深圳的速度在什麼地方呢?我想就是創新的速度。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相信深圳速度要繼續保持。這幾年移動支付非常普及,在西北一個農村可以看到農民在自己農作物邊上,賣的時候就貼一個二維碼,上面寫著「支持微信支付」,而且滿50元送貨到車站,包送貨。

為什麼最近這幾年各行各業談數字化轉型,最大的變化是從2010年前後開始,傳統的PC互聯網迅速轉向移動互聯網,這也得益於智能終端,到2011年開始大爆發,所有安卓智能手機迅速普及,大量生產。加上運營商3G、4G的普及,有終端、有高速網路,整個基礎就讓社會經濟線上線下迅速融合。也就是你拿一個手機基本可以把線下服務跟線上隨時隨地連起來。

2012年,我們就開始說二維碼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技術,但是未來連接線上線下的最重要的橋樑。我們在微信里設計加好友時,有意設計成掃二維碼,讓大家知道掃二維碼就要掏出微信。不用藍牙感應、NFC,掃碼是最簡單的,反而最容易被消費者認可。包括共享經濟當中的共享單車,如果沒有移動掃碼的話,現在就不可能有無裝置的共享單車業態誕生。

談「一縱」、「一橫」、「一新」

所以說,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因為有了這些變化,比發達國家進步的快。中國政府2015年推出互聯網+,到2017年的數字經濟,今年又提出數字中國。我們怎麼理解數字中國的發展,我想從「一縱」、「一橫」、「一新」這三個角度來解釋我的理解。

「一縱」,是指從互聯網+到數字經濟,讓每個行業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去改造。過去大家認為新經濟與傳統行業衝突,是互斥的關係。後來大家逐步認識到它們之間是互補的,可以深度融合的。

最近大家提的智慧零售,我們確實看到很多需求在變化,如很多零售店開使用新技術,如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直接掃碼就可以掃出線上店面,直接完成訂單,非常方便。很多中間服務商利用這種工具給線下商鋪提供服務,並不是每個小企業都要開發複雜的應用。

我們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方案更加開放兼容呢?對騰訊來說,我們看重的點是什麼呢?我們希望微信用戶能夠和線下越來越多的服務連接,連起來,用得好,是最大目的。這裡面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對支付有好處,支付後面還帶著金融服務;第二,對雲發展有好處。雲計算未來支撐實體行業在雲端用AI來處理大數據,我認為是所有企業必須做的;第三,廣告,線下、品牌商過去傳統(模式)效率並不高,大部分錢都浪費掉了。未來如果用數字化方式,在社交體系里,採用效果廣告的方案會更好。

「我們不做零售、我們甚至不做商業」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心態是開放的,我們並沒有自己去做零售。我們不做零售、我們甚至不做商業,我們只做連接器、做底層的東西,用雲、AI等基礎設施來幫助你。甚至,我們可以把系統集成也讓給所有合作夥伴,系統集成商照樣可以跟我們合作,你們多年耕耘的精力、系統都不會白費,只要再加上我們零配件就可以做出漂亮方案。

「小程序成為熱門編程語言,我很激動、很自豪」

現在有一大群開發者生態慢慢成長,包括小程序。小程序是我們一個門檻非常高的創新。我過去是程序員出身,寫了很多年程序,學的編程語言都是美國的,不管是C(語言)也好,JAVA也好。

小程序成為現在中國編程者一個非常熱門的編程環境和正在熱情學習的語言環境。你去書店或者網上書店一搜小程序,大量的開發、應用的書籍就已經出來了。可能外界不覺得怎麼樣,我作為程序員出身會感到很激動、很自豪,我特別看重這一塊,這也是中國IT行業的一個成果。

「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讓製造業轉型升級」

縱向深化融合還有很多例子,零售只是其中一個。還有工業化,很多企業把製造和互聯網進行整合,原來是生產者,現在他很擔心被被淘汰。現在汽車行業希望從汽車製造商變成出行服務商,不甘於只是生產車,以前汽車使用時間可能只有不到10%,如果共享化使用時長(將)10倍、20倍增長,新車購買需求就沒有那麼大了。包括我們之前提到三一重工生產挖掘機的,都變成服務化,可以按使用時長來收費,不用買這麼大型重型機械,租就行了。

這些都是可以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搖身變成製造業轉型升級。農業也有很多需求,消費升級,中產越來越多,大家都希望農產品更加可靠,除了可追溯源,對質量要求也提升了。比如現在雞都是速成的,45天養成,我多花一倍錢,買一個90天養的雞能不能做到,這個需求很好。

如果有需求,有信息手段,有訂單,我就要90天雞,就要散養,要運動步數要多少步的,這些差異化需求的滿足就會變得可行了。過去沒有這個手段。養雞的人可能會感到,我多養兩天雞,我就虧了,因為別人不這麼干。這是因為大家都沒有透明的指標,看不清質量,或者有這個需求的消費者養雞人不知道,也拿不到訂單,以後這些都會得到改變。

「民生領域有大量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機會」

下面講講「一橫」。數字化從經濟擴展到民生、政務等領域,橫向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構成)整個數字中國。民生方面比如交通、醫療、教育等,雖然它們是產業,但也會涉及很多民生問題,也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這裡面有大量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機會。

如「一部手機游雲南」,簡稱「一機游」,一部手機可以彙集旅遊所有信息、數據,大家在旅遊中抱怨的不透明、宰客等問題,完全可以用信息化手段管起來,讓遊客在手機上評分,也可以「一鍵投訴」,政府配套建立一整套投訴處理機制,可以迅速跟蹤進度、跟蹤到位。

我們在3月1日在在北京開了發布會後,很多省市,特別是旅遊大省、直轄市很感興趣。因為旅遊產業也屬於消費升級後,正爆發巨大需求,裡面痛點非常多。

建議設立「E證通」試點推進灣區建設

最後我想談談「一新」。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創新,創新靠的是人才。這個邏輯很對,非常有道理。聯想到我們深圳,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我希望提一些具體的,包括能不能做一個粵港澳身份證,比如叫「E證通」。

現在港澳居民在內地用不了移動支付,因為內地互聯網服務、金融服務無法認證港澳身份證,總不能灣區內互相身份都不認吧,包括出入境能不能再簡化流程,能不能用電子證件就可以通行等。咱們先不談大的,最基本的人才流動能不能解決。這些都是跟人才、創新有關係。

「讓灣區孩子們、青少年互相熟悉和認可,未來才能真正融合」

另外,我們還希望培養年輕人,(讓)粵港澳大灣區的孩子交流,因為最大的隔閡還是文化的隔閡。大家很多年沒有太多往來,要讓孩子們、青少年互相熟悉和認可,未來才能真正融合,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

所以,我們去年搞了一個夏令營,請了港澳和廣東三地的學生參加夏令營,參觀深圳很多企業的科技成果,包括大疆、萬科等。今年我們還會繼續辦,香港大的企業,哪怕是房地產也有很多創新,也有科技成分,他們也願意出錢出力出資源讓孩子去他們企業看一看等。我希望深圳更多企業一起參與。

「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或者網路強國是目的」

總之,數字化轉型對未來是一個重大機遇和挑戰,按我的理解,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或者網路強國是目的。

最後想說四個觀點:第一,中國實體經濟要走向數字化舞台,成為真正的主角,藉助互聯網這種工具箱和新型基礎設施實現轉型升級;第二,公共服務,就是民生、政務等領域也要通過數字化升級,解決社會痛點、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第三,希望大灣區能夠抓住數字中國機遇,跨界創新,打造世界級灣區。最後,希望數字中國建設能夠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謝謝大家!

【記者】蘇梓威 杜艷 郭悅

【攝影】朱洪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港珠澳大橋工程迎來多個重大節點,重要基礎設施相繼完工
佛山創新有多強?七組最新數據給出證明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