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面對難以避免的社交戰,今日頭條得走開放路線

面對難以避免的社交戰,今日頭條得走開放路線

如果給當下的互聯網排排隊,今日頭條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家,但在各條戰線上樹立了多家對手後,競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最近更是與微博公開「開撕」。

對今日頭條來說,社交化這條路註定了不平坦,但也是唯一的出路。在廣告變現遭遇成長瓶頸後,今日頭條只有完成生態化、平台化的轉變,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當然,微博有自己的護城河,也不會任由今日頭條搶地盤,而且社交化是互聯網行業里的「魔咒」,走得通的企業並不多。今日頭條會重蹈覆轍嗎?。

今日頭條社交化加速了

從去年開始,很明顯能感受到,今日頭條的「社交化」蛻變不斷提速,開始構建粉絲體系和社交關係鏈。

2018年3月21日,今日頭條發布了「關於簡化頭條號註冊流程並取消新手期」的公告,消息一出,對玩頭條號的作者來說歡天喜地,因為以往熬新手期是很多人心裡的痛,但這一舉措對今日頭條來說,顯然有更重要的意義。調整後,任何一個用戶只要綁定實名認證的手機號,就可以開通賬號,並創作、發布圖文、視頻等內容了。而且,按今日頭條對外公告的說辭,在內容發布、推薦和流量分成上也做出調整,取消了賬號單日發文篇數的限制,相當於大幅降低了准入門檻。

過去,今日頭條的「頭條號作者」是存在一定門檻和成長空間的,這一調整做出後,平台上不再分用戶、新手號和正常號的區別了,只有一個統一的UGC的用戶身份了,基本上與微博平台上的賬號特徵完全一樣了。

其實,在賬號做出重大調整前,今日頭條已經頻頻祭出「社交化」的動作:一是,今日頭條在用戶打開後首頁推薦的信息流里開始增加」賬號推薦」的功能,一鍵就可以關注。顯然,這是強調粉絲和社交的屬性,讓用戶間轉化為粉絲關係,是典型的微博的功能;二是,微頭條首頁增加了「熱點話題」的熱度榜,在微頭條的頂部實時更新,根據流量分布優化,相當於微博每日的話題熱榜,在聚合內容的同時,也能為一些賬號導粉、導流;三是,打通了用戶的通訊錄,關注的同時會推薦你的好友,直接在賬號昵稱的下面增加了通訊錄對應的名字。雖然確實能借力熟人的社交關係,但卻對社交鏈的形成和遷移有很大幫助,只不過,這一點存在侵犯用戶隱私的嫌疑,用戶體驗上會有所下降。

這一系列動作打出後,我們只能說,今日頭條真是一頭扎進微博社交化的路上去了,是有史以來除了技術智能推薦信息外第二大核心策略,目的很清晰,讓過去鬆散的用戶間的弱關係,轉換為不同的社群和粉絲的強關係。只不過,社交化靠的是自然轉化和沉澱,有意為之就又些一廂情願了。


與微博「掐架」,今日頭條有驚喜也有「焦慮」

不得不承認,今日頭條是近年來國內互聯網行業里攫取用戶流量最兇悍的一家,另外一家可媲美的是四處出擊的美團,兩家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瘋狂地擴張地盤和融資。

最新消息稱,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量已經達到了1.2億,平均每天每個用戶的停留時長將近80分鐘,這兩個數據都相當恐怖。但今日頭條並非沒有煩惱,目前這些用戶只是刷資訊,看視頻,玩抖音,屬於「過路」的流量,如何將這些流量充分激活呢?社交化、平台生態化就是今日頭條必須跨過去的一步,不能成功完成社交化蛻變的話,平台的生態價值就釋放不出來,300億美元的估值就是天花板了。

對今日頭條來說,有驚喜,也有「焦慮」,就指這一點。因此,微博化、社交化是今日頭條的必選項,只不過與微博就徹底「廝殺」在一起了。

據說,今日頭條近日的調整已經引起了微博的強烈關注,正在研究反制措施。而且自去年開始,微博與今日頭條間的「交手」就沒停止過,比如最近微博直接封殺了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內容,用戶將抖音內容分享到微博賬號上,只能用戶自己可見,完全起不到擴散的作用;更早前,微博還提起訴訟,稱今日頭條未經授權,直接違規抓取微博上明星等名人賬號發布的微博內容,同時暫停了與今日頭條的全部介面和其他合作。可見,今日頭條想一下子打趴下微博,難度不小。對微博來說,今日頭條搶的是人家的飯碗,自然會把防護牆壘的高高的。

但今日頭條要想有更高的估值,發揮平台、生態的價值,社交化、微博化是不得已的舉措。為什麼這麼說呢?今日頭條還僅僅是一個信息分發的引擎,支持圖文、視頻、抖音等不同形式的內容。雖然廣告收入不菲,2016年是60億元,2017年150億元,據說2018年的目標是沖500保300億元。但放眼整個網路廣告市場的規模,2017年是3800億的盤子,搜索廣告佔了1100億,今日頭條廣告營收繼續大幅增長會碰到巨大的阻力。

而中心化的策略所帶來的廣告收入上的提速已經疲態漸顯,突破廣告瓶頸必走的一條路就是完成平台化、生態化的布局。沿著這個方向思考一下,今日頭條有幾個方向可以選擇,比如電商化,讓用戶發展成「帶貨」的賬號,延伸出電商的業務,就能從中分得傭金和手續費。這一點微博做得很成功,孵化出了一大批微博電商的大號,每一年的雙11服飾榜單中不乏這些大號的身影。但無論走一條路,都必須有粉絲和社群體系的支撐,否則流量很難「池化」,更無法進行深度運營,找到更高變現力的模式。

所以說,今日頭條微博化、社交化,表面上看是搶別人的地盤,實際上打的是突圍戰,不能擴展出去的話,今日頭條的想像空間就被限制住了。


社交一戰道阻且長,今日頭條要走開放路線

那麼問題來了,今日頭條宣戰微博能討到好處嗎?社交化方面到底有幾成勝算?至少目前來看,距離成功還很差的很遠。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今日頭條是技術和內容驅動的模式,「餵食」用戶偏好的內容,通過智能推薦的方式,讓用戶持續閱讀,所以停留時長相當高,但今日頭條要想轉換為關係鏈驅動的模式,這條路並不好走。國內互聯網這麼多年並不乏這樣的探索者,比如淘寶一度增加社交化的功能,甚至在頁面上大刀闊斧的改革,利用用戶推薦和社群完成商品的個性化推薦,但幾年下來,從電商中生長出社交關係,也談不上成功。今日頭條能不能成功呢?恐怕也是未知數。

何況,今日頭條動了微博的蛋糕,自然會受到「打壓」,比如微博實力最強的明星娛樂資源,今日頭條雖然從去年開始大張旗鼓地玩娛樂盛典,還邀請了一大幫的明星站台,但截至目前也僅僅是部分明星採取「今日頭條+微博」兩頭髮力,大部分明星依然選擇微博為主陣地。能看出來,微博手裡還是有一些反制措施的。

另外提醒一下今日頭條,雖然過去一兩年摧枯拉朽,始終活躍在風口浪尖上,外界認可度也頗高,但還是要格局更高一些。現在的今日頭條是多條賽道上齊頭並進,短視頻與快手打在一起,新聞客戶端與騰訊天天快報、騰訊新聞撕扯在一起,社交上與微博完全「撞車」,問答上對陣知乎,還不斷挖角知乎大V,一副全面開花的棋局。這對於還是互聯網二線小巨頭的今日頭條來說,人氣再爆也架不住這麼多對手的圍攻。所以,開放的理念是今日頭條接下來必須思考的,否則很容易陷入被動局面,遭遇到聯合「絞殺」。

比如今日頭條是不是可以採取當年騰訊投資入股的玩法,而不是一味地單打獨鬥,畢竟合縱連橫既然能弱化競爭關係,還能在外部培育出幫手和利益同盟,何樂而不為呢?

總體看,今日頭條正進入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拐點位置,僅靠廣告變現的故事很難支撐起高於300億美元的估值,繼續融資的難度會變大。要麼迎難而上,要麼止步不前。只不過,互聯網行業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今日頭條早晚也會面臨巨大挑戰,社交一戰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人機平台》:替代工作與創造工作——數字化時代的創新生存
5.33億美金新經幣被盜,日本第二大虛擬幣交易平台道歉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