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尊師重道而來的「程門立雪」

從尊師重道而來的「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 尊敬 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 長者的尊敬。

成語出自《 宋史·楊時傳》:「至是, 游酢、 楊時見 程頤於 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 門外雪深一尺矣。」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和「家」緊密相連,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客戶端推出專題「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帶您走近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南劍將樂(今屬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第,歷任汀州司戶參軍,瀏陽、餘杭、蕭山知縣,國子監祭酒,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職。

楊時求知若渴、尊師重道。元豐四年(1081年),楊時前往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勤學好問,學習成績優異,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學成辭歸之日,程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程顥去世後,又師從程頤,雖年過不惑仍誠懇求教,非常尊敬老師,留下了「程門立雪」的千古佳話。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學的興起,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後人尊為「閩學鼻祖」。他的哲學思想承上啟下,繼承了二程的思想體系,又對後來朱熹理學思想體系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程氏正宗」。楊時著述頗多,有《楊龜山先生文集》傳世。

楊時紀念館位於楊時故里將樂縣古鏞鎮電信巷6號,由始建於1735年的楊氏貞節坊改造和擴建而成。該坊由牌坊式門樓、正堂、後堂、邊廂房及前、中、後三天井組成。正堂面闊五門、進深四間,建造精美,布局合理,古色古香,曾經是楊時後裔祭祀先祖的祠堂。

2008年,將樂縣整修楊氏貞節坊,改造為楊時紀念館。現佔地面積970平方米,建築面積660平方米,由展覽廳、演播廳、會客廳、將樂楊時研究會辦公室等組成,館內收藏有關楊時的史料20餘種、圖片和圖表60多幅。展覽內容分為前言、故里淵源、倡道東南、楊時精神、流芳千古和編後語等六個主題版塊,較好地展示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生平事迹和理學思想。楊時紀念館是海內外楊時後裔尋根謁祖的重要活動場所。

宋政和五年(1115年),楊時親自編修將樂楊氏第一部《弘農楊氏族譜》,制定楊時家訓十條。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此後各朝代楊時後裔謹遵祖訓、恪守家規,以傳承祖德為核心的家風也愈見濃厚,家風文化的內涵大大豐富。明代楊氏家訓為: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清代楊氏家訓主要內容有:順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國賦,務勤儉,勤耕讀,謹喪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為,守公法,記銘言。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32句,「十八個不準」,對忤逆不孝、兄弟鬩牆、虐待子女、傷風敗俗、好逸惡勞等有悖倫理的行為堅決反對,並諄諄告誡家人謹守勿忘,遵規執行。

這些家規家訓內容具體詳盡,都圍繞楊時祖訓這個根本來制訂。它們是楊時後裔凝聚家族、規範後人的行為準則,是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著楊氏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瑞粉刀,宋代極簡主義美的代表
宋代人好賭鬥,別有一番風流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