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選擇困難了沒?索尼FE 24-105/24-70鏡頭對比測試

選擇困難了沒?索尼FE 24-105/24-70鏡頭對比測試

OK,這段時間小胖挺忙的,此前答應大家的一些測試直到周末才有空來寫,也感謝大家支持,那就直入主題吧。對於索尼的24-105 F4 G OSS和24-70 F2.8 GM可以說是很多大法用家的一大糾結,不同於佳能尼康,索尼的24-105 F4 G OSS的定價相當高(差1塊就五位數),跟24-70 F2.8 GM的價差4500塊,很多人的想法都會是「我已經準備花五位數買鏡頭了,是湊合24-105?還是咬咬牙24-70呢?」還是先看看成像素質吧:

首先第一項:解析度。在ISO 100、手動對焦的前提下小胖就測了兩個檔位,光圈全開和F8,對於這倆都兼具幹活和旅遊功能的鏡頭來說,全開和F8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設置點(嗯,我嫌麻煩也是一個理由)。總有人會說索尼的定價太高,交智商稅,事實上單純從解析度來看,24-105 F4 G OSS全開相當強悍,平時用著不覺得,但拍完對比照的時候小胖甚至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了,還重新拍了一組,而事實證明它的F4全開在全焦段都很牛X,甚至邊緣都不怎麼鬆散,相對而言24-70 F2.8 GM在全開時就具備幾乎所有品牌24-70 F2.8都存在的問題——邊緣偏軟。

24mm中心部分,左F2.8,右F4:

24mm邊緣部分,左F2.8,右F4:

70mm端中心部分,左F2.8,右F4:

70mm邊緣部分,左F2.8,右F4:

當然,這是一個為了測試而拍攝的主題,70mm端F2.8主要用來幹嘛相信大家心裡還是有數的,拍攝人像時邊緣反正都虛化了, 倒也沒啥問題,但這個差距在24mm、35mm、50mm端同樣存在,考慮到24-105 F4 G OSS在CMOS五軸防抖的基礎上還自帶了光學防抖,所以24-70 F2.8 GM這一檔光圈的快門速度優勢並不存在,單純比較最大光圈下各焦段的解析度,我更青睞24-105 F4 G OSS(它的焦段還更長一丟丟),以小胖玩過的同類鏡頭來看,它可以說是碾壓其他品牌24-105(120) F4鏡頭的存在了。

如果收縮光圈到F8,兩者就沒啥區別了,比如上圖就是70mm F8的邊緣區域對比。所以在光線條件較好的環境下拍風光之類的,這倆都是很靠譜的選擇,極限邊緣也能相當銳利,而且並不存在惱人的場曲問題。哦對了,暗角之類的我就不測了,機內校正還是很方便的,索尼CMOS的動態範圍經得起這一點兒折騰。畸變也是同理,現代攝影都是光學+數字技術,再按老三篇來拆開解讀純粹的鏡頭光學素質已經漸漸失去實用意義,再說脫離機身你也沒辦法使用這些鏡頭了。

第二項:色散。總體而言就是一句話:高反差下都是花臉貓……看下它們互攝的照片吧:

在長焦端焦內焦外都有比較明顯的色散,這還是在開啟機內校正的情況下。當拍攝主體有高反差部位的話的確需要好好注意一下,廣角端也沒好到哪裡去,就這一項小胖覺得它倆都不咋地,五十步笑一百步。

第三項:鬼影眩光。它倆的表現也差不多,全焦段在正面面向強光源的時候必然出現,但都不算十分嚴重,有的人甚至還很喜歡這種光影效果,所以就不置可否了吧,這個項目上也算打個平手。

PS:為什麼不聊色彩?因為數碼時代色彩是靠機身計算出來的,導致結果偏移的項目也非常多——機內解RAW演算法、白平衡輸出、色深壓縮甚至你看照片的顯示器……所以色彩這個項目基本上已經不會是鏡頭測試里的一個必要項目了,而且色彩這個東西很主觀,小胖的喜好不代表你的喜好,所以還是算了。

第四項:星芒與光斑。這是它倆第一個相同點,都是18星芒,換句話說就是同為9片光圈葉,在F8左右就能看到非常標準的星芒了,小光圈拍拍車水馬龍的光影都市夜景都挺不錯。

光斑方面可以看到24-70 F2.8 GM(左圖)內部隱隱約約有一圈圈的洋蔥圈,那是非球面鏡片所致,實際上24-105 F4 G OSS也有足足4片非球面,但相對而言內部還算比較乾淨(仔細看還是能看到淡淡的圈圈)。從光斑亮度分布來看它們都屬於比較均勻的類型,球差控制其實還不錯,可以預見它們的焦外虛化效果應該都比較靠譜。

第五項測試就是可能很多人關注的重點:虛化效果。這倆鏡頭在長焦端均具備很典型的人像攝影特性,但到底是70mm F2.8更強,還是105mm F4更給力?應該有不少人站前者,因為光圈更大虛化更強的邏輯已經是根深蒂固,可這種憑感覺的想法是對的么?

很有意思的是,除了光圈葉片數量之外,24-70 F2.8 GM和24-105 F4 G OSS的最近對焦距離是一樣的,都是38厘米,決定景深主要是物距、焦距、F值、CMOS最大彌散圓直徑這四項,除了焦距之外這倆鏡頭其他都一樣,所以如果是在24-70mm這個焦段以內,24-105 F4 G OSS的F4是被24-70 F2.8 GM妥妥碾壓的,但妙也就妙在它倆最近對焦距離一致,而前者多出了35mm焦段,在相同物距(最近對焦距離)下進行拍攝時,你會看到如下兩張照片:

因為這時候它倆物距都是38厘米,影響虛化程度的只有焦距和光圈而已,第一張是105mm F4,第二章是70mm F2.8,應該不用我多說,很明顯第一組的焦外光斑直徑更大,當然 小黃人所佔的畫面比例也更大。

那麼,如果使得小黃人在拍攝構圖裡所佔比例相同,在這種情況下24-105 F4 G OSS會相對更往後多退一點,也就是物距相對更大,是不是24-70 F2.8 GM可以找回優勢呢?還是看圖:

賣個關子,你猜猜誰是誰?

結果其實很清晰了,如果讓24-105 F4 G OSS以105mm端進行拍攝,無論相同物距還是相同主體比例,它的虛化程度都大於等於24-70 F2.8 GM,當然代價是可能機位要稍稍退得更遠一點,除此之外還不得不提另外一點,就是視角的差異,可參考下圖:

相同主體放大倍率,基本相同的景深,機位只是縱深方向變化,但背景涵蓋範圍卻明顯不同,第一章105mm F4的背景里就沒有第二張70mm F2.8拍的那麼全,因為前者視角23度20分,而後者是34度,大致的差異是這麼大:

這也是為啥200mm F2、300mm F2.8之類鏡頭被稱為空氣壓縮機的原因,因為它們的視野非常狹窄,同時光圈驚人的大,配合縱深較大的拍攝環境,很容易把主體從背景中抽離出來。雖然105mm F4相比起來算不上什麼,但只跟70mm相比的話,差別還是很明顯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更多交代一點環境背景的話,70mm F2.8是更好的選擇。

好像說了半天,24-105 F4 G OSS並沒有輸給24-70 F2.8 GM,反倒是更全面的選擇,實際上F2.8在這一對組合里最大的意義就是提升弱光信噪比了,在拍攝弱光時難免需要提高ISO來保證快門速度,防抖畢竟只能防自己抖,別人在動就沒辦法了,大一檔光圈的意義在於如果是24mm端手持拍攝夜景,同樣是1/20秒,它能在ISO 12800的情況下以F2.8進行拍攝,而F4就只能選擇ISO 25600,或者1/10秒快門,我相信大多數人在實際拍攝中都會選擇提高ISO,但這時候它們的信噪比差距可以說是非常明顯:

第一張是F2.8/ISO 12800,第二張是F4/ISO 25600,F2.8的意義應該很明確了。而且這並不是F1.4那種級別的大光圈,在弱光下拍攝的時候降噪的優先順序顯然更高,而且也並不會像從F2.8加到F1.4那樣大幅度影響銳度和景深,所以如果你經常晝伏夜出的話,24-70 F2.8 GM更靠譜。

就鏡頭本身的設計來看,24-70 F2.8 GM更粗更長更威猛,經常拍妹子的確是更能HOLD住全場,畢竟按所有24-70 F2.8和24-105 F4的江湖地位來看,差別太明顯了,只能說索尼算是個另類,幾乎玩了一把以下犯上,優缺點小胖能想到的基本上都寫出來了,各位大神就看著自己的需求辦吧,我要去院子里種樹了,回聊了各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機小胖 的精彩文章:

實測!i7 8700K處理器還能超頻的筆記本
無心插柳的結果?聊聊擁有強力視頻規格的數碼相機

TAG:玩機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