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懂春秋史的最簡易法門——看「綽號」

讀懂春秋史的最簡易法門——看「綽號」

本文合計2426個字|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小編說】:前兩天,大扯老師的公開課上講春秋史。調皮搗蛋的大扯老師給楚莊王寫了一首打油詩:

社會我庄哥,

人狠話不多。

就想問一問,

你家幾口鍋?

寫這詩的主要目的呢,是覺得好玩。另外呢,畢竟是給小學生講歷史,希望理解起來會簡單點,沒想到,有位小同學蹭地站起來說:「老師,你說的不對,楚莊王是他的謚號,是他死了以後別人給他封的,自己是不能用謚號稱呼自己的。」

這一下,把大扯老師驚到了。什麼?一個小學生,竟然懂得這麼多?太厲害了!回家後,一直對這位同學念念不忘,感覺他可能就是個天才,但是轉念一想,好像用「謚號」來講春秋史,歷史興許會更簡單哦!

不信?你看嘍!

古龍

一個人的名字也許會取錯,但他的外號絕對錯不了!

讀懂春秋的法門——看「綽號」

古龍說:「一個人的名字也許會取錯,但他的外號絕對錯不了!」

說得好霸氣!而且有道理。

道理在於,名字是爹媽取的,一出生就取了(當然,也有的沒出生就有了),差不多是從胎裡帶來的。所以,很容易取錯啊,畢竟不是誰都能先知先覺的。比如有人叫王建國,實際上可能最後能順順利利成個家就不錯了;比如有人叫劉福榮,土到掉渣,但是後來可能就成一代天王巨星。

但是「綽號」就不一樣,那是別人根據一個人的性格、造型、才華而取的,有根有據的。後知後覺大部分人還是能做到的嘛!比如NBA里有人叫「空中飛豬」,就真是胖成豬了,還依然能上天入地,上躥下跳;比如《水滸傳》里有個「黑旋風」,就是一個鬍子拉碴的黑臉大漢。

當然了,這都是江湖上的事,聽起來比較低端。廟堂里的「綽號」呢,就得高端一些。

首先,「綽號」不叫「綽號」,而是叫「謚號」,沒點兒文化,估計連這個「謚」字都不知道怎麼讀,高端大氣上檔次不?

其次呢,具體的用字也得典雅一些,像豬啊、黑啊、福啊這些又粗又俗的字是不能用的。畢竟,要高端嘛!

中國古代有一種傳統,叫做「子議父,臣議君」,意思是:父親死了,兒子就有權利和義務評判一下父親這一生;君主死後,臣子們也有權利和義務評判一下君主的一生。這也算是為了維護一種人際關係之間的平衡吧。評判的判詞,叫做「謚號」。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一些,文帝、武帝、宣帝、明帝等等,就是謚號,皇帝死了之後後人對他的評述,當然,這些謚號都是好的。有沒有不好的呢?也有,比如:紂、靈、哀、煬等等,這些詞兒就不怎麼好。所以呢,我們一般學習歷史,看一個皇帝是清明還是昏庸,基本上看一眼他的謚號,你就明白了。

有人得問了,哪些字是說好的,哪些字是說不好的,你知道我可不知道。不知道沒關係,推薦你去看一看《逸周書·謚法解》,那裡古人詳細地記載了各個不同謚號的意思。什麼情況下,給什麼樣的謚號。

若論一個統一的王朝,一般情況下,皇帝總是好壞參半,出現幾個明君,也出現幾個昏君,很少有一個朝代光出明君,也很少有朝代光出昏君的。當然,明朝和清朝已經算是比較極致的。

但是到了亂世,情況就另當別論了。比如春秋,確實挺亂,各個諸侯國相繼出現了一些王霸之君,匡扶亂世也好,趁火打劫也罷,總之能力都很強。怎麼個強法呢?我們看謚號就知端倪:

闢土服遠曰桓。

經緯天地曰文。

勝敵志強曰庄。

布德執義曰穆。

闢地有德曰襄。

用來形容這五位霸主綽號桓、文、庄、穆、襄的這二十個字,大家看了,會不會有一種精神頓時為之一震的感覺?震完了,再仔細地把這五個詞兒和這五位霸主的一生功業比對比對,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闢土服遠曰桓

闢土服遠,意思是開疆拓土,讓遠方的人也都對自己臣服。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北擊山戎,南伐楚國,確實是不管是中原舊諸侯,邊疆半開化諸侯還是草原未開化的民族,都對他心服口服。

經緯天地曰文

經緯天地,意思是經營天下,隨心所欲。晉文公逃亡十九年,先向北逃到狄國,那兒已經到少數民族地區;接著向東逃到齊,再往東就到大海了;接著向南到了楚國,這兒已經是被視為蠻夷之地、最後向西到了秦國,也是當時的邊疆。也就是說,他老人家還沒當國君的時候,就已經走遍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天下四極。後來當了晉國的一把手,經濟、政治、軍事、外交一手抓,迅速稱霸天下無敵。稱不上個經緯天地?

勝敵志強曰庄

勝敵志強,意思是立起雄心壯志,克敵制勝。作為楚莊王來說,有一個「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就足以展現他的「志強」;至於他問鼎中原,一舉敗晉的光輝燦爛擴張史,就更不必多說。

布德執義曰穆

布德執義,意思是宣揚德行、秉承道義。秦穆公在世時,一直被東邊的晉國壓制著,未能出函谷關半步,也沒能稱為諸侯國的盟主,但他還是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什麼呢?因為他雖然沒有能向東走,但是可以向西,稱霸西戎。當然,更重要的是,布德執義,穆公以五張羊皮換回了奴隸百里奚、穆公連續三次幫助晉國處理內亂,扶植夷吾、重耳等執掌晉國。甚至有人偷著殺了他的坐騎,他都不但沒有捉拿人家,還告訴人家說,吃了馬肉不喝酒會死人的。兵鋒雖然未能所向無敵,但德義卻布之四海。這就叫「穆」。

闢地有德曰襄

闢地有德,意思是開疆拓土靠德行。宋襄公,大家對他的誤解太深,尤其是主席開口說:「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時候,「仁義」二字,就徹底變味了。要麼變成了「蠢」,要麼變成了「假仁假義」。其實真正走到歷史深處,回到春秋早期甚至更早一點,宋襄公這樣的仁義,規矩,簡直再正常不過了。所以,即使很多人誤解他,他失敗得很慘,但司馬遷仍然毫不猶豫地把他歸入「春秋五霸」之列,就因為他「闢地有德」。

另一個版本?

可能還有人問了,你說的這春秋五霸,跟我之前了解的五個霸主不一樣啊!那你說的是另一個版本。

即: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前面三位,剛剛講到就不說了。後面兩位,咦,奇哉怪也,叫什麼闔閭、勾踐,名字好奇怪,根本看不懂啊!要是不看字,光聽音,還以為是河驢、狗賤呢!作為一代「霸主」,這謚號可一點都不高端。

當然不高端,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謚號,而且他們根本就沒有謚號。連謚號都沒有,那你怎麼通過「謚號」看他們的稱霸功業?

當然有不一樣的法門!

那就是《紅樓夢》里所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沒有謚號,就是另一種謚號,就像武則天的無字碑似的,不評價就是最好的評價。思維一下子進入了哲學辯證的層面,是不是立馬就感到有點高端了?

只是看起來高端而已,其實很簡單。沒有謚號,說明他們在春秋時期,還基本上處於文化荒漠地帶,還沒有接受了這種「子議父、臣議君」的高端文

化呢!

所以,沒有高端文化的參與,雖然能一時稱霸,但根基還是太淺,稱霸的事業也就如「曇花一現」,進入戰國,這一對小冤家很快就從地圖上消失了。

小結一下

所謂春秋歷史,其實就是由五個謚號叫「桓」「襄」「穆」「文」「庄」的高端人才相繼死掐當領導的歷史。後來,來了「闔閭」和「勾踐」這倆連謚號都沒有的屌絲攪和了半天,搞得烏煙瘴氣,這段歷史就完了。

當然,接下來就不僅僅是烏煙瘴氣了,而是刀光劍影、流血漂杵的戰國。咱們以後再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蓉我說 的精彩文章:

TAG:蓉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