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巫山官陽:名醫王宗第合墓

巫山官陽:名醫王宗第合墓

巫山報社出品

明日天氣:陰天轉多雲,13~24℃

王宗第及夫人合墓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官陽鎮後鄉村田家坡公路旁邊,是王宗第在生前建造的和夫人吳敬、繼夫人吳氏合葬墓,建墓時只有夫人吳敬埋葬在此,而王宗弟、繼夫人吳氏仍然健在。據當地人講,他倆死後,另擇了佳地合葬,也沒有葬在這座墓內。

王宗弟身為醫生,為人忠厚,醫德高尚,救人無數,深得鄉鄰愛戴,在其建冢時,為感謝救治之恩,有曾任夔州府學正堂陳家脩,貢生佘光美、周憲斌,舉人王道平,秀才蔡鱗祥為其撰寫、書丹墓志銘,且墓碑雕刻精美,構造巧妙,無不彰顯清朝晚期的文人水平、雕刻文化以及移民文化,是「湖廣填四川」對巫山文化影響的重要佐證。

該墓碑布局巧妙,雕飾精美,內涵深厚,獨樹一幟,當地人稱「七鑲抱鼓」,即兩邊有抱鼓石,主體由七部分組成,是由下河石匠用3年時間雕刻完成。巫山人稱湖北及以下的長江為下河,這些地方來巫的移民中,有許多身懷絕技的藝人。他們的到來,將湖廣文化注入巫山文化中,使巫山文化大放光彩。

墓碑整體構造分上下兩層,為3間4柱牌坊式重檐結構,底層3間均是豎列碑刻,由右及左,分別為「皇清待贈文林郎光顯公及德配吳老孺人墓誌」「皇清待贈文林郎誥孺人故顯考妣王老大孺人墓誌」「光顯公暨吳太宜人墓志銘」,左右次間的碑頭上,也刻有辭章;4柱上有陰刻行書楹聯:「不作風波於世上,別有天地非人間」「松鶴雙棲聲傳玉島,山龍疊繞艷綻瀛洲」;碑兩側的抱鼓石不是呈八字形,而是與碑面平行前移,將其側立面突出出來,與邊柱成直角,側立面上陰刻楹聯:「宇宙何年占斷兩間風月,乾坤長夜空留四面雲仙」;右抱鼓正立面是浮雕回頭的鹿,鼓圈外角上有蝙蝠淺浮雕,諧音福祿;左抱鼓正立面上是浮雕荷花中的鷺鷥,鷺鷥站在水波上,寓意「一路連科」,鼓圈外角上有蝙蝠淺浮雕,即「一路連科有福」。左右次碑的碑頭上各有一條橫枋,橫枋的正立面有「卍」萬字紋浮雕,兩橫枋在中部端頭處為俯斜捲軸造型,形成底層主碑的角替,使主碑高於兩旁的次碑,造型生動,結構巧妙。角替上搭建橫枋,正立面有15個人物浮雕,人物性別、服飾、面相、形態各異,或坐或立或跪,無論身向何方,一律面向正前方。人物橫枋兩側是邊樓,廡殿頂仿筒瓦浮雕,頂上主脊正立面浮雕龍拐子,端頭為尾部回曲直立、張嘴咬脊的龍,兩顆尖牙插入脊中,堅強有力,緊咬不松。人物橫枋上方為主檐,主檐上方有一長橫枋橫跨主檐,搭在邊樓脊上,正立面有淺浮雕盤長紋,兩端為恰似探頭而出的小龍頭圓雕;長橫枋背負元寶形石窟,石窟邊緣呈「凸」形,但線條圓滑不生硬,拐角處圓弧抹角,有淺浮雕常青藤環繞;石窟內為人物浮雕,為男女主人和四個小孩。男女主人並排端坐,面前各一桌,桌上放食物,腳下有踏板,男腳圓頭,女腳露三寸金蓮尖;男著長袍,頭戴寶頂圓帽,居右;女著長裙,頭挽髻,居左;男女臉龐豐滿,慈眉善目,面帶微笑,平視前方。男主人右手覆在桌上,左手搭在左側的小兒手上,該小兒頭戴寶頂圓帽、著長袍、腰束帶子側立桌旁;男主人右側小男孩的左腳上蹺,前掌搭在桌腳橫檔上,右手反搭在女主桌左側的小女孩肩上;女主桌兩側為小女孩,頭挽髻,著長裙,面向桌子站立,側視左方。

石窟為一整石雕鑿而成,據傳,在立碑時,石匠預算需要120人才能將此窟抬上去安放,由於當時人煙稀少,主人從四面八方只請來119人,匠人便給主人王宗弟說:我還給你留了一個位置。當時是採用搭腳手架的方式,充分利用力學原理,用繩索和滑輪將其抬上碑頭。

除開人物浮雕外,石窟下部兩端有雙鹿小浮雕,雌雄二鹿各居一角。左為回頭卧鹿,無角,是雌鹿;右為回頭站鹿,頭上有角,為雄鹿。

圓寶凸頂上有一獅子抱兒圓雕,獅子呈跪卧姿勢在几案上。據當地人講,該獅子在安放之初,頭向向東,正看住主人家住宅,主人家流年不利,後經風水先生察看,認為是石匠不滿主人而故意所為,遂將石獅的頭扭向西方。

該碑上的墓志銘,均為名人撰寫、書丹,值得賞析。

主碑有「邑恩貢生候選教諭周憲斌沐手書丹」的墓誌。書丹,即將碑文用硃砂書寫在碑石上。

周憲斌,字晴塘,光緒《巫山縣誌·選舉志·國朝恩歲貢生》載:「周憲斌,光緒十四年貢」,即1888年的歲貢生,光緒《巫山縣誌》有周憲斌所撰《新修巫山縣誌序》,在光緒《巫山縣誌·巫山縣誌職名》中,其職務為「同修」,記載其身份為「歲貢注選訓導」。

立碑時間為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距今122年。立此碑時,王宗弟和續弦夫人尚在,其生卒年月日時皆為空缺。王宗弟的祖籍為湖南長沙,沒有載明是何時入川。王宗弟出生地為本宅田家坡,即現在的官陽鎮後鄉村二社田家坡,此墓穴也位於此。

碑兩側邊柱的側立面有淺浮雕,左面為「一路連科」和「常青平安」,右面為「平安如意」和「喜上眉梢」。

右次碑有「署夔州府學正堂兼長文峰書院陳家脩頓首謹撰」的「皇清待贈文林郎光顯公及德配吳老孺人墓志銘」。右次碑碑頭上有「邑文生愚晚蔡鱗祥頓首拜撰」的王光顯墓志銘。

根據代理夔州府學教諭、執掌文峰書院的陳家脩所撰碑文,王昌會就讀於夔州府學文峰書院,與蔡鱗祥是同窗,「今癸巳年與令孫昌會同院」,即1893年秀才蔡鱗祥與王昌會都在文峰書院讀書。秀才蔡鱗祥受同窗之託,為其爺爺撰寫墓志銘。銘文恣肄汪洋,盡顯其秀才文筆,對同窗王昌會的爺爺、有恩於父的名醫王宗弟先生,讚譽有加。同時也告訴我們「墓首實鐫以雙像」,這雙像就是王宗弟及其夫人吳敬。秀才蔡鱗祥也參與了編修光緒《巫山縣誌》,其職務為「督梓」,光緒《巫山縣誌·巫山縣誌職名》載:「督梓廩生蔡鱗祥」。

左次碑有「邑歲貢生即選孺學正堂佘光美頓首拜撰」的「光顯公暨吳太宜人墓志銘」。

佘光美,字懋善,1886年歲貢生,光緒《巫山縣誌·選舉志·國朝恩歲貢生》載:「佘光美,光緒十二年貢,候補訓導」。佘光美也參與了編修光緒縣誌,其職務為「採訪」,光緒《巫山縣誌·巫山縣誌職名》載:「採訪 歲貢注選訓導 佘光美」。

左次碑碑首有「壬午科舉人王道平題」寫的碑文。

根據王道平所處的時代推算,任午科為光緒八年,即1882年,光緒《巫山縣誌》沒有對其記載,無法知道王道平的生平,其所撰碑首銘文言詞華麗,字裡行間意韻齊發,值得欣賞。

往期精彩話題

主辦單位:巫山報社

執行主編:魏明堯

責任編輯:徐媛

法律顧問:重慶抉擇律師事務所向東

巫山報社鄭重申明

巫山報社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巫山報社全媒體(巫山報、巫山手機報、巫山網門戶網站、融巫山微信公眾號、巫山之聲微信公號、巫山APP)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頁面設計等)的版權或其它知識產權,受我國法律保護。未經巫山報社書面許可,對於巫山報社全媒體所有內容,任何個人、單位不得複製或以其它形式使用,否則,巫山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如果覺得不錯,請留言(反動、謾罵、流言蜚語之類恕不放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融巫山 的精彩文章:

膾炙人口!初唐四傑詠神女

TAG:融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