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辟邪神獸,從漢代走來

辟邪神獸,從漢代走來

《許昌訪古》微信公眾號與親們見面啦!

文物,是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實物見證,是不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財富。許昌市文物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國有館藏文物總量達28611件(套),有縣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361處,其中「國保」單位23處、「省保」單位55處、「市保」單位100處。《許昌晨報》自2017年3月30日起重磅推出《訪古》專欄,在廣大市民、文物愛好者中反響強烈。為此,微信公眾號《許昌訪古》從今天起正式推出,與《許昌晨報·訪古》聯動,以饗讀者。

閱讀

提示

凡是走進許昌博物館的人,都會被陳展於二樓大廳的大型石雕所吸引,這就是許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雙翼石辟邪。它似獅而帶翅膀,高大威猛、雄壯矯健、昂首怒目、氣勢豪邁,雖肢體殘缺,但仍盡現王者風範。其奔走邁動的殘肢彷彿虎虎生風,身體兩側栩栩如生的雙翼彷彿隨時可伸展開來助它迎風飛翔……它來自何方?承載著什麼任務?屬於幾級文物?如何穿越時空進入我們的視線?

近日,記者走進許昌博物館,請我市資深文物專家細述這尊神秘石雕背後的故事。

文 | 張莉莉

01

辟邪神獸:

「漢魏帝都」的「特產」

赫連玉芳,鄭州大學歷史學學士,1986年進入許昌博物館工作至今,是許昌博物館資深文物專家。

她告訴記者,石辟邪是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象徵祥瑞的神獸。漢代,天人感應學說與君權神授觀念盛行,統治階級出於對現實享樂生活的留戀和對死亡的恐懼,希望死後升仙,獲得永恆的生命。帝王、貴族生前往往耗費巨資修建陵墓,不僅在墓室內存放豐厚的隨葬品,還在墓室外放置大型神獸鎮守門戶、御凶辟邪,保佑其靈魂不受干擾和侵襲。

河南已出土的石辟邪主要分布於「漢魏帝都」,即洛陽、南陽、許昌等地。全國石辟邪以1992年在洛陽出土的最為精緻絕倫。

作為陵前的儀仗石雕,辟邪常與天祿配對。相傳,獨角為天祿,雙角為辟邪。但是帶角的天祿和辟邪只在書中有記載,未有實物出土。

02

2005年在襄城縣出土,重4噸多

守護的墓主人可能是東漢淮陵侯

許昌博物館的這件石辟邪,如今獨享二樓大廳「主賓」尊貴位置,頭東尾西,背有兩翼,昂首怒目,雖然四足殘缺,但腿部動作呈奔跑狀,造型十分矯健威武。它是在哪裡出土的呢?為了尋找答案,記者先後走訪了當年親歷雙翼石辟邪出土的三位「目擊者」——許昌博物館館長張松莉、保管部主任陳文利和許昌塔文化博物館館員李廣新。

「2005年8月15日下午,有群眾反映,襄城縣潁陽鎮一中建設工地出土了一尊石雕,樣子像『四不像』。」陳文利回憶說,接到市文廣新局時任局長張琳的通知後,張館長立即帶隊趕到施工現場,發現距地表兩米左右露出來大半個石雕。「石辟邪!我們都很興奮。」大家迅速調來重型吊車和卡車,將其小心翼翼地整體取出,運抵位於文峰路的原許昌博物館,安放在後院。

經測量,該石辟邪長230.8厘米、寬101厘米、高202.8厘米,是立體圓雕,用整塊青灰石雕琢而成,重4噸多。經文物專家鑒定,其系漢代雙翼石辟邪,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屬於三級文物。

文物專家在反覆研究史料和實地考察後,認為這件石辟邪有可能是東漢王霸墓前的神獸。

王霸,字元伯,漢族,潁川潁陽(今襄城縣)人,東漢將領,守邊20餘年,與匈奴、烏桓作戰近百次,先後受封為王鄉侯、富波侯、向侯、淮陵侯。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王霸因病隱退,病逝後歸葬故里。潁陽鎮新楊庄村東北的許南路西側,原有四大墓冢,據說是王霸及承襲其侯位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的墓地,人稱四侯冢。這四座漢墓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夷平。

03

許昌「維納斯」

12年歷經三次搬遷

「出土時,這件石辟邪腿、足、尾、頭等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缺,影響整體完美。我們曾想辦法對它進行修復,但效果並不理想。」陳文利說,因為它是用整塊青灰石雕琢而成的,若用其他材質修復整體不協調,所以他們嘗試幾次後只好放棄。「工作人員都稱它是許昌的斷臂『維納斯』,具有殘缺美。」

李廣新介紹,為了更好地安置這件石辟邪,許昌博物館12年來先後將它遷移3次。

2005年8月,他們將它運到位於文峰路的原許昌博物館,安放在後院。不久,為了更好地將它展示給廣大市民,他們又動用枕木、導鏈,用一周時間把它挪到前院對著大門的醒目位置。

2011年5月,許昌博物館新館開館之前,他們用卡車和吊車將它從舊館搬運到新館一樓,然後動用重型吊機吊到二樓平台上。該平台在建造時特意進行了加梁、加鋼筋的固化處理。

入住「新家」6年來,該石辟邪已迎接了數以萬計的參觀者,成為「三國文化之鄉」璀璨文明史的優秀「代言者」。

訪古連連看

雙翼石辟邪為何可做「鎮館之寶」?

2005年出土的雙翼石辟邪屬於三級文物。單論文物價值,它並不是最稀有珍貴的。那麼,為什麼文物界和市民普遍把它視為許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呢?市文物專家解釋:這件石辟邪體形巨大、氣勢雄壯、享有王侯喪葬規格,其他文物難以與之比肩,因此獨享「鎮館之寶」的待遇。

許昌出土過3件石辟邪

我市一共出土過3件石辟邪,分別源自建安區(原許昌縣)、禹州市、襄城縣。

第一件石辟邪1988年出土於許昌縣榆林鄉小張庄村,長200厘米、寬43厘米、高130厘米,用整塊青灰石雕琢而成,頗具大漢雄風,1998年被徵集到河南博物院,目前在河南博物院展出。許昌博物館按1比1的比例製作了一件複製品,現陳展於三樓曹魏許都廳。

第二件就是本文介紹的雙翼石辟邪,現陳展於許昌博物館二樓大廳。

第三件石辟邪長215厘米、寬46厘米、高115厘米,重近1噸,是立體圓雕,用整塊青灰石雕琢而成,現由禹州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保管。

本文原載於《許昌晨報·訪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昌訪古 的精彩文章:

TAG:許昌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