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一個停滯的帝國

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一個停滯的帝國

1792年,英王喬治三世以給乾隆祝壽為名,派馬戛爾尼勛爵率領近700人的龐大使團,航海近一年,於翌年9月14日在熱河覲見了乾隆。

大清君臣滿以為這是「遠夷慕化」,前來歸順效忠,不料這些「野蠻人」在國書中竟敢和中國比肩,自稱「兄弟和朋友」而不稱「臣」,並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禮,甚至還有人提出要在中國開闢新貿易港口、租借島嶼、派遣常駐使節等。乾隆皇帝一口拒絕,讓他們儘快回國。

這一年,乾隆已經82歲高齡。這個自詡文治武功超邁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說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盡然,特別是當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國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時,他大為吃驚。打發使團離京後,乾隆連發諭旨,反覆叮囑手下官員要嚴防英國人報復:「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國之首」,「較為強悍」,雖貢使眼見「中國法制森嚴,萬方率服」,然而「不可不留心籌計,預為之防」。

那麼,面對這一潛在的「威脅」,乾隆提出哪些「預為之防」的對策呢?一是略施恩惠,雖然趕走人家,卻又用親筆書寫「福」字等小恩小惠麻痹其心;二是展示武力,展示森嚴的「法度」,藉此恫嚇與威懾;三是嚴防死守,嚴禁中國人為夷人服務,違者處死。

按說這三招也算得上是考慮周詳了——第一招「哄」字訣,意在令洋人「不願報復」;第二招「嚇」字訣,使其「不敢報復」;第三招釜底抽薪,叫洋人「不能得逞」。這三招並用,恩威俱下。 英國人識破乾隆三招暴露清王朝的外強中乾可這三招的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

先看第一招「略施恩惠」。馬戛爾尼航行到大運河途中時,乾隆派人送給他一匣奶餅以示「懷柔」。但根據雷打不動的中國禮儀,英使必須跪接、謝恩,至少須親自到場領受。當時馬戛爾尼正卧病在床,根據陪同官員松筠在奏章中的記載,「奴才雖知其患病,然未可聽其自便」,於是馬戛爾尼不得不「扶病至奴才舟中」,並且「免冠屈膝,喜形於色」,感激涕零。可事實上,馬戛爾尼在當天的日記中憤怒地寫道:「北京朝廷……是否真的不明白只消幾艘英國戰艦便能消滅帝國的整個海軍?只需用半個夏天,英國戰艦便能摧毀中國沿海的所有船隻,使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餓? 」以一匣奶餅逼人扶病前來,還要人家奴顏婢膝感恩戴德,這種招數,哄哄大清臣民也就罷了,豈能哄得了久經平等自由理念熏陶的英國人?

再看第二招「武力恫嚇」。使團到鎮江時,清軍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歡迎操演。可馬戛爾尼卻發現,清方城牆瀕臨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隊伍的主要裝備還是弓、箭、戟、矛、劍之類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倫敦展示古代戰爭兵器時所見到的那樣。寥寥幾支落後的火槍,也已破爛不堪。因此,英國人非但沒被嚇倒,反而斷定 「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

至於第三招「封鎖消息、杜絕往來」,更屬掩耳盜鈴。馬戛爾尼本想通過展示最先進的科技來贏得好感,進而順利達到外交目的。為此,他帶來了傑出的學者和作品,如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丁維提博士,帶來了英國最新的蒸汽機、棉紡機、織布機,最新的熱氣球、復滑車和天體運行儀,還帶來了衛隊,以便表演現代炮兵裝備。這本來是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然而,清廷卻不屑一顧。福康安將軍拒不觀看英國衛隊的操練和現代武器展示,皇帝和大臣們「對氣球理論、動物磁氣說、赫歇耳行星等反應冷淡」,貪婪的太監搶走大水晶吊燈時還把派克透鏡打碎了。天文學家痛心疾首:「這些透鏡舉世無雙,現在卻永遠也沒人知道了! 」他們憤而宣稱:「除了被一個文明國家征服之外,沒有任何辦法能使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就是「康乾盛世」在一個「蠻夷」心中留下的印象。

清廷永遠不會明白,倘若既沒有綜合實力作現實後盾,又沒有體制活力作未來倚恃,所謂「安撫」絕招,不過是無本之木罷了。英國人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個「停滯的帝國」,除了戰爭,再也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讓它睜眼看世界——換句話說,40多年後的鴉片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王朝雪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這兒子,舉止輕浮好酒色,結果活87歲,死後8年鴉片戰爭爆發
皇帝震怒大喝到:殺,怎麼殺?全斬了嗎?那你們能有幾個活下來?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