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世大唐, 因為有他而顯得熠熠生輝, 他的詩看了讓人憂傷

盛世大唐, 因為有他而顯得熠熠生輝, 他的詩看了讓人憂傷

盛世大唐是最賦酒香詩意的時代。一位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則是彼時的超級大明星,其中最著名之一的就是白居易。少成名,壯則成,老而得福,人說這輩子得好事都讓他占齊了。可好運不會無緣無故降臨到一個人的身上的,跟著門道君一起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吧。

少成名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的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一家人顛沛流離分居5處,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他卻沒有被苦難打倒,從小便立下「兼濟天下」的志向,刻苦攻讀。就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白居易像一枚璞玉,被磨礪得愈發光彩奪目。

他三歲識字,五歲學詩,十來歲已是文采斐然,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他16歲時所作。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少年白居易,就像他詩中描寫的野草一樣,用他那堅韌不拔的意志,彰顯出一個少年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壯則成

白居易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的時候已經43歲,按理說在這個年紀遭遇人生重創,恐怕早就意志消沉。而且江州司馬還是個閑職,用某些體制內的話說,「混吃等死就好」。

但是白居易官閑人不閑,那首家喻戶曉的《琵琶行》就是在這個時候面世的。

三年後,他調任中州刺史、然後又先後擔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

從中央到地方,縱使遭受打壓,可白居易不僅沒有鬱郁不得志,反倒更加勤勉,將政務處理得有聲有色。

杭州的「白堤」和蘇州的「白公堤」就是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見證。

晚而得福

白居易晚年的時候,得到新皇帝的賞識,三番五次將他調入京師,可他最終選擇遠避朝堂。

宦海沉浮多年,使他清醒地認識到朝堂的波峰詭譎、爾虞我詐,他本就無心權力,還不如做個地方官為老百姓辦些實事來得痛快。

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他這一選擇的正確性:

白居易63歲那年,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宮廷流血事件「甘露事變」爆發,一日之內600多名朝臣被殺,其中有很多都是當年他同朝為官的老同事,而他卻成功躲過了這場災厄。

人生暮年,白居易創作出了大量的諷喻詩、閑適詩,流傳至今的多達3000首,數量為唐代詩人之冠。人生七十古來稀,白居易雖然體弱多病,但是晚年的他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像他的字型大小一樣,白樂天,樂天知足,反倒活得比常人更加豐富多彩,福壽延綿,終年75歲。

縱觀整個中華歷史,像白居易這樣的中年人比比皆是,他們用其忙碌的身影,書寫下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時代的華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劉禹錫這首詩,寫活了歷史最悠久的古巷,傾倒了白居易!
這些帶花的詩句,美到極致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