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王爺,各個朝代差別為何那麼大?

同樣是王爺,各個朝代差別為何那麼大?

封建時代,王爺是個爵位,代表自己高貴的出身,跟官位沒關係、跟兵權沒關係。在自己的封地,王爺就是皇帝,也可以說僅次於皇帝。

至於給王爺多大權力,要看皇帝的意願,劉邦給皇子們真實地封地和權力,然而他們發起「七國之亂」,再以後諸侯的封國設置相國,是封國的行政長官,很重要的職責就是監視王爺。明朝朱元璋給兒子們實實在在的封地,結果朱棣造反。整個清朝,只有福康安一個外姓王爺,但是除了這個假王爺,其他王爺都留在京城,提籠架鳥,沒有實權。

簡單看下各朝代的王爺:

王爺就是一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王就成為了一個爵位。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王」分成兩等:親王和郡王,親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國封建制度中,為王爵的第一等。西晉武帝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見郡王之稱。後世開始沿襲設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於王。唐皇太子、諸王與親王之子承恩澤者皆封郡王。唐代時郡王為從一品,也是第二等,以後各朝代郡王也多為二等。宋宗室近親承襲,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時封爵第二等為多羅郡王,也稱郡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劇--明朝
明朝忠良後裔流落外國,成當地最大家族,他們至今講漢語保留傳統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