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肝癌的3個轉移途徑 您有必要知曉

肝癌的3個轉移途徑 您有必要知曉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相對於肝癌肺轉移,肝癌轉移到骨骼的情況比較少見,而肝癌轉移到腦部的情況更少見,這兩種肝癌轉移預後差,治療棘手,因此更應該引起重視,只有弄明白轉移後的癥狀,才能做到早發現。

肝癌的3個轉移途徑 您有必要知曉

1、肝癌骨骼轉移

肝癌可能轉移到全身各處的骨骼,不過常見的轉移部位是椎體、髖骨、髂骨、肋骨、股骨等。

骨轉移的主要表現是疼痛和相應骨骼的功能障礙。例如,椎體轉移的患者可以感到腰背部的疼痛,如果檢查椎體,相應的椎體有明顯的壓痛,如果繼續發展,轉移灶進一步壓迫或侵犯脊髓,可引起截癱。

2、肝癌腦部轉移

肝癌腦轉移比較少見,一旦轉移則預後很差,治療也比較棘手。腦轉移的主要表現是頭痛、噁心和嘔吐,部分患者可出現腦實質受損而引起的相應的軀體的功能異常。例如腦轉移壓迫視神經可引起複視,甚至失明;肝癌若是侵犯小腦則會引起眩暈;腦癌壓迫基底節會引起肢體的運動障礙,如偏癱等。

肝癌的3個轉移途徑 您有必要知曉

肝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會發生轉移,轉移主要通過血行轉移、淋巴道轉移和種植性轉移3種途徑。

1、血行轉移

血行轉移是肝癌最為常見的轉移方式,首先是肝內的轉移,如形成門靜脈癌栓,門靜脈癌栓表現為肝癌同側的門靜脈分支內有實質性的癌栓,有的癌栓可以沿門靜脈生長到門靜脈的主幹。肝內轉移可以表現為在肝癌結節的周圍有多發的小的轉移灶,把這些轉移灶稱之為衛星灶或子造。

肝癌也可以經過血液途徑轉移到遠處的器官,形成轉移灶。最常轉移的器官是肺,表現為肺部的周邊有圓形的結節,多數為多發,在X線胸片上看似棉花球一樣,肝癌還可以轉移到骨、腎上腺、腦等處。

2、淋巴轉移

肝癌也可以經淋巴道轉移,最常見的部位是肝門淋巴結核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其他部位還有鎖骨上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

3、種植性轉移

如果肝癌發生破裂,癌細胞會脫落並種植在腸系膜上,最多見的部位是盆腔,也可以種植到大網膜、膈肌等。

以上為肝癌的3種轉移途徑及各自對應的轉移部位,應該引起重視,做好肝癌的控制與治療。

肝癌術後防轉移的有效治療方法

肝癌是死亡率僅次於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初期癥狀並不明顯,晚期主要表現為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癥狀。臨床上一般採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療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細胞擴散而治癒率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肝癌複發轉移是影響病人療效和獲得長期生存的關鍵之一,是當前肝癌研究的熱點。肝癌切除術後亞臨床複發轉移的發現途徑及治療原則與亞臨床肝癌基本相似。術後定期、長期隨訪極為重要。通常術後2年內每隔2~3個月複查一次,以後每隔3~6個月複查一次,複查主要包括AFP,B超,X線胸片,必要時做CT,MRI等。再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

肝癌的化療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腫瘤治療手段,通過規範、有效地化療,可以不同程度地殺滅腫瘤細胞,最大程度的減少腫瘤負荷。但化療同時隨著劑量的不斷加大其毒副作用也隨之增加。輔以細胞免疫治療,一方面可以殺滅體內殘留的癌細胞,防止腫瘤複發,同時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對化療及放療的依從性,延長患者的無病生存期。

從這個意義上講,腫瘤的手術、化療、放療和免疫治療都是腫瘤綜合治療整體的一部分,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肝癌的3個轉移途徑 您有必要知曉

5年以上肝炎應定期查肝癌

近年來,我國肝癌患者年齡不斷前移,高發年齡段從45~55歲提前到35~55歲,究其原因肝炎病毒感染持續高發是損害肝臟的第一殺手,其次,現代社會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長期過量飲酒、生活不規律等也是導致肝臟負擔加重,繼而誘發肝癌的重要因素。肝病專家曾說過:"肝臟是人體最敏感和脆弱的器官,需要好好養護才能健康運作。因此,提高公眾對肝癌的規範認知、推廣規範生活理念對改變我國肝癌現狀至關重要。"

專家呼籲:"但凡40歲以上,有肝癌家族病史者、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5~8年以上酗酒史以及確診肝硬化患者,應當每半年進行一次肝臟檢測,以便及早發現疾病。"目前,B超檢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都可以有效排查早期肝癌,且兩者都已納入醫保。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專家支招:每年查查甲胎蛋白 讓早期肝癌有跡可循!
健康:防肝癌注意四不吃!

TAG:肝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