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樣的思維,才能受益終身?

什麼樣的思維,才能受益終身?

文/愛學習的飛哥

‖飛哥有話說,專註於探求大學生學習、讀書、生活那些事。

1

我曾經在《學習之道》這本書看到這樣的一個事例,作者芭芭拉·奧克利是從小學到高中數理成績一路墊底,上大學讀的專業是俄語。但是在工作後,由於工作需要,她不得不重新學習讓她頭痛的數學知識,然而最後,她考取了工程學博士,並最終成為一名工科教授。

在《學習之道》這本書介紹了她很多學習方法,我以前也寫過相關文章介紹過她的方法。現在我再回過頭去思考,導致一名文科偏科生最後轉向工科,並成為工科教授,僅僅是因為她的學習方法比人家好嗎?

不見得,如果單純論方法,我想不至於有如此的成績。那會是什麼呢?

我們時常聽到人家說,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行為。定然是芭芭拉作者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她的思維方式與別人不一樣。只有這樣才能解釋通她最終成果。

我們再回頭想一下我們學習生涯。

有些同學特別偏科,可能語文100分,數學僅僅50分;也有可能是數學100分,語文30-40分……那時我們就會想,我不擅長語文,數學,我對物理不感興趣等等,這種偏見一直持續我們整個學習生涯,這樣就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我覺得不善長的學科再也學不好了。於是在大學,有點人讀文科,有些人讀理科,或者工科等。

有些人偏科難道僅僅是因為這方面的天賦不夠嗎?如果芭芭拉有這樣的想法,她就不會後來轉向這麼成功。再比如,有一個心理學有名實驗,它把小孩分為兩組,給他們不同的閱讀材料,並傳遞兩個不同的信息:「智力是天生形成的」和「智力是後天改變的」。為了方便記憶,暫且將兩個實驗組稱之為天生組和後天組。後來結果表明天生組的孩子在實驗中會傾向於迴避困難選擇容易的任務,而後天組的孩子更願意選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於任務失敗也不會很沮喪。

所以,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2

那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對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

我記得有一屆學生,他們要申請入黨,申請的人挺多的,由於名額比較少,只能通過答辯的方式去選出一些優秀的積極分子。其中有一個女生,我記得很清楚,她站在講台那一刻,雙眼從頭到尾都不敢看著評委,手和腳都是顫抖的,講的內容我們一句都聽不懂,都不知她要表達什麼,當然,她自然在這次選拔中淘汰了。

但三年過去了,快畢業了,學校要選出優秀畢業生,同樣申請的人超出的名額,也只能通過答辯的方式,還是那個女孩,但是這一次,我看到的是另一個女孩,和兩年前完全不一樣,站在講台上,充滿自信,一點也看不到她緊張,後來她也順利通過答辯,拿到了優秀畢業生。

後來我找她聊了,我問她為什麼變化這麼大,她笑著對我說:「就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所以在平時有機會就去練習,慢慢就好了。」

有些同學在大學四年是不斷成長的,而有些就不一定。

在西方教育觀點中,有成長性思維和固定性思維這兩個概念,上述那個女生在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的時候,她不是選擇逃避或者無視,而是積極應對挑戰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她擁有的正是成長性思維。反之,就是固定性思維。

成長性思維和固定性思維,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是怎麼思考的,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 · 徳韋克,在他的《終身學習》中說到:成長性思維的人認為,天賦只是能力的起點,而能力是可以經過後天的努力而得到精進的,這使得他們更願意傾聽,不畏挑戰。而固定性思維的人通常認為,他們的能力是天生的,一切發生的事物是為了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相信決定事件成敗的是天賦而並非努力。

這就意味著固定型思維的人,傾向於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做事,也就是我常說的在舒適區里學習工作,他們不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更喜歡別人的稱讚,也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總希望能給別人完美的形象。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傾向於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對自己的能力發出更高級別的挑戰,或許他們會挑戰失敗,但是他們不會氣餒,總結經驗教訓,繼續發起衝鋒,直到勝利。

總之,成長型思維的人,更注重過程,把人生看做是不斷練習的過程。

3

有同學會想,飛哥,你說的我都知道,我當然知道成長型思維重要,我覺得我就是這樣的思維的。

很多同學是想當然覺得明白了,其實不然。楊絳先生有一句話很有名,她說你的問題就是書讀太少卻想的太多,其實這也是很多同學的問題。總有些同學學到一點雞毛蒜皮的東西,就開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在未來的價值,甚至覺得自己可以為萬世開太平。有一些同學,畢業後看什麼都不順眼,這工作不如意,那個工作也不順心,動不動就遞交辭呈,以為「詩和遠方」就是家裡,整天打坐冥想,時刻把自己當回事。

這些同學書讀的不多,看的最多也就是教科書了吧,無論是人生經驗還是知識寬度,都在一個小範圍內,但是就會想,總想自己一飛衝天。

這種人就像一隻井底的青蛙,一直在思考外面的世界一樣。

試想,這樣的想像,能與現實社會一樣的嗎?

所以,除了被打擊,還有就是一碰就碎的玻璃心。

我經常對那些感到迷茫的學生說,迷則行醒事,想不明白的,就不再去想,就算想,也不要停下來想,要邊做邊想,邊讀邊想,這樣才是高質量的思考。

只有把人生當做一個過程,不斷去修鍊,不要在無意義的事上浪費時間,要多讀書,多行動,只有在知識和閱歷增長之後,你的思考才會更有價值。

這才是成長性思維

4

既然成長型思維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擁有呢?

人的大腦是可塑的,思維可以訓練得來,這點大家都有這種共識,那麼如何獲取成長型思維呢?

《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提供了獲得成長型思維的四步法:

第一步,接受。人都是尋求安全的動物,所以固定性思維是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正視它,接受它。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長型的混合物。

第二步,觀察。要想了解對手,首先觀察對手。當你面臨一個難題或者馬上意味著失敗,你是怎麼思考的?是不是想著放棄挑戰呢?如果是,不管出現什麼類型的負面情緒,請搞清楚出現的原因,你在對待問題是怎麼思考的。

第三步,命名。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起個名字。然後描述一下它是什麼樣的:什麼時候出現,是什麼性格,以及如何影響我們。

第四步,教育。當你的固定型思維出現了,不要嘗試禁止它,而是先保持平靜,再去慢慢引導和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所以用成長型思維方法去影響固定型思維(情緒),會得到它的幫助和支持。

最後,不管這四步法是怎樣的,有一個總的原則性東西,就是當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用積極的心態影響它,讓自己平靜,避免一些消極的情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學習的飛哥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做職業規劃
不做職業生涯規劃的三種路徑

TAG:愛學習的飛哥 |